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创世小厨仙 » 第十七章 双师

第十七章 双师

    第二天秦方醒来,屋里只有他一人了,那年轻人已经离去,桌上还放了一件长衫,这让他心里很有些感动,还有些愧疚,觉得自己欺骗这位淳朴的年轻人,是不是太卑鄙了些,不过想了一下,自己好像也没说什么欺骗的话,这让他内心里又好过了不少,默默的换好了衣裳出了门。

    这个巷子极为僻静,秦方走了老半天才转到了大道上,街上满是巡逻的兵士,不时在地上还能见到一滩血迹,百姓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昨日的大事,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昨日死了好几千人,皇帝和皇后却是安然无恙。

    秦方一路问过去,才终于回到了云来客栈,而吴良他们正准备出门寻找秦方,见他全须全尾的回来都是喜出望外,而吴良他们却是昨日就已经回来了,倒不是他们腿脚好跑得快,而是他们恰巧遇到了一队巡街的捕快,领头那个捕头却是吴良相识的熟人,这才有惊无险的回了客栈。

    吴国皇宫御书房内,吴启端坐桌前,神色平静,仿佛昨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屋内独孤峰、廖铁锤和那背微驼的老者束手而立,这驼背老者,却是吴国禁军统领,吴国军方第一人,大将军谢小箭。

    “昨日禁军伤亡一千四百余人,百姓伤亡两千余人,斩杀刺客一千一百人,俘获一百一十人。”谢小箭将昨日的伤亡禀报道。

    吴启道:“阵亡将士和百姓都需好生抚恤,不要寒了将士们和百姓的心,独孤爱卿,百姓的事儿就交给你了,审问的事如何了,可有什么有用的消息?”

    独孤峰忙躬身道:“回禀陛下,经连夜审问,昨日刺客大多是江湖中人,各国的都有,都是接了英雄令前来行刺,这领头的共有五人,有三人昨日被斩杀,另两人逃遁,尚未缉捕归案。”

    旁边廖铁锤上前道:“陛下,这英雄令乃是聚义盟的信物,聚义盟在江湖中素来以龙头自居,一向不服王法,不过这聚义盟山门位于越国蟒山之中,越国虽数次绞杀却都无功而返。”

    犹豫片刻,廖铁锤又道:“听闻这聚义盟中多为前朝余孽。”

    听到前朝余孽这四个字,屋内都有些沉默,吴启幽幽道:“一千年了,这些人还没有忘掉么?”

    谢小箭见屋内气氛沉闷,改变话题道:“所幸陛下提前预料,我等才有所防备,不被奸人得逞。”

    独孤峰皱眉说:“这些刺客携带长兵器甚多,甚至还动用了弩车,这可是军国重器,而且这么多刺客混进城里,城卫军怎么就毫无察觉?”

    吴启淡淡的说:“朕提前防备,却不是防备的这些人,准备了一桌菜,没想道来的却是另外一桌客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原来的客人肯定会给这些来吃白食的人提供不少方便,否则,人家又怎么会找得到地方呢?”

    书房内三人脸色都变了变,独孤峰小心问道:“那可还要继续追查下去?”

    吴启摆了摆手:“不必了,查下去也无用,明日将那些人斩首吧,昨天的事只是开胃菜而已,大宴可才刚刚开始呢!”

    商议完毕,独孤峰三人都躬身退出了御书房,房间内陷入了一片沉寂。吴启静静而坐良久,忽然站起了身,往外走去,在皇帝身前伺候的大内总管师公公忙小心问道:“陛下这是?”

    吴启淡淡说:“去德清宫!”师公公有些讶异,作为皇帝身边的人,他如何不知这两位关系如何,却也不敢多问,只得一溜小跑跟了上去。

    一直来到了皇后所居的德清宫,这时晋清婉正和自己的儿子,太子吴矩说话,见了吴启进来,都迎了上来行礼。

    吴启摆摆手,让两人起身,坐了下来道:“皇后今天还好吧?听闻你昨日受了惊吓,一夜没睡好。”

    “有劳陛下挂念,现在精神好多了,多亏了矩儿送来的汤药,这孩子就是孝顺!“晋清婉看着自己的儿子,满是慈爱。

    吴启点点头对太子说道:“你能谨守孝道,这很好!”

    吴矩看到母亲递过来的眼神,赶紧说道:“昨日儿臣未能在父皇身边护卫,真是罪该万死!”

    “无妨,你在今日才回京,如何怪得了你?对了,出使越国一事如何了?”

    “回父皇,越国皇帝愿与我国签订攻守盟约,而且没有提任何条件。”

    吴启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件事你办的不错,那越国皇帝年纪虽小,见识却不俗,这一点你要好好学学,你是我唯一的儿子,这吴国江山和百姓以后可都需要你来治理。”

    得了夸奖,吴矩难掩脸上喜意,躬身说道:“这都是父皇母后悉心教导之功,儿臣哪有什么功劳。”

    “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成家了,我看就在这两年,就给你完婚吧,皇后可有什么理想人选?”吴启说罢,看向了坐在身边的皇后。

    晋清婉目光微闪,看了一眼皇帝,思考了片刻说:“听闻晋朝阳侯家的独女天香国色,端庄贤惠,应能配得上我矩儿。”

    吴启面色平静的点点头:“这件事你拿主意就好,那就尽快操持起来,等矩儿有后了,我这个当父皇的也能放心。”

    三人聊了一会儿,吴启起身回去继续处理国事,半路上他的脸色却逐渐阴沉下来,站在路边仰头看向天空,喃喃低语道:“一场夫妻情分,终究还是敌不过这万里江山!终究是我心存幻想啊!”一旁的师公公听的心肝儿发颤,恨不得能找个地缝钻进去,立马消失掉才好。

    秦方等人聚齐后商议了一番,就开始准备回家了,这西京城实在是呆不下去了,再呆下去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事儿呢。各自给城内的亲朋好友送了个讯儿,一行人离了客栈,顺路采买了些东西,慢悠悠出了永定门,回头望着高高的城楼不禁有些百感交集,收拾心情顺着官道前行,不多久就看到了十里亭,亭内已有数人等在那里。秦方看见几人不由惊愕道:“两位先生!独孤兄、刘兄!”

    等在那里的人赫然是郭崇善、向东临两位先生以及独孤寻和刘志。秦方赶紧下马,让吴良三人在这里稍等。独孤寻和刘志两人已迎了出来。独孤寻埋怨道:“秦兄,你要走也不早点说一声,今早才派人送来消息,我等连送行宴都来不及摆啊。”

    秦方惭愧道:“是在下对不住两位仁兄了,实在是挂念家中幼妹,不敢在外久待,来日定当奉酒赔罪。”

    独孤寻倒是很理解秦方,毕竟家中也有一个宝贝妹妹,而且秦方可是一个人抚养幼妹长大,心中对秦方又多了许多敬重,心有戚戚焉的点点头道:“当兄长不易啊,秦兄也无需介怀。”

    秦方想起了那位很会脑补的年轻刺客,问道:“今日城里怎么样?是否还在搜捕刺客?”

    独孤寻道:“城卫军和禁卫军正在全城抓捕,凡是不是西京城本地人的,都会被严格盘问,听说真还抓到了不少漏网之鱼。这些刺客也是真大胆,这么明目张胆的刺杀不是打朝廷的脸么。”

    他接着撇嘴道:“那些贪官污吏的确也该杀,官逼民反,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要反抗了。“

    这家伙就是个愤青,话说的有些大逆不道了,秦方赶紧岔开话题:“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见了。”

    独孤寻眼眶微红,虽他和秦方相识不久,却感觉犹如多年老友,实在是不舍分别,涩声道:“秦兄,我一定会去落叶城看你,到时可不要舍不得你的美酒。”

    秦方见他伤感,心中也是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刘志也是默然,半晌低声道:“两位先生还在亭中等候,秦兄且先过去一见,不要让两位先生久侯了。”

    秦方慌忙走入亭中,躬身施礼:“见过两位先生,劳烦两位先生等候,秦方心中惶恐。”

    郭崇善与向东临互看一眼,哼了一声,又各自移开目光,但对着秦方,却又是另外一副表情了,郭崇善温和道:“秦方,你的情况独孤寻也与我二人说了,你能独自抚养幼妹长大,正是我儒道孝义之体现,很好!不过你的儒道天赋甚高,也不可荒废了,所以我和向老,咳咳,东临兄商议了,打算二人共同收你为名下弟子,你不用来学院住读,以自学为主,若在学业上有什么疑问,可书信向我二人请教,这样你可愿意?”

    说完,二人目光灼灼,都盯着秦方,秦方听了,心中十分感动,这两位先生为了自己也是费尽心思,考虑周全了,当即不在犹豫,拜倒在地,一板一眼的行了拜师礼。

    郭、向两人都是抚须微笑,十分高兴,向东临取过身边一个包裹,递给秦方道:“这是我礼派经典,你切切收好了,上面有为师的一些注解和心得,定要仔细研读才是。”

    那边郭崇善不甘示弱,也是取了一个包裹递给秦方,话也是大致相同,不过包裹里的书籍却成了义派经典。

    秦方捧着两个包裹苦笑不已,旁边的独孤寻两人却是一脸羡慕。开玩笑,这两位先生可都是将成为大儒的存在,他们的注解和心得,那可是无价之宝啊,能省下读书人多少年的苦读啊?

    这时两位先生都是欲言又止,神态扭捏起来,独孤寻心思灵巧,知情识趣的道:“秦兄,此离别之际,可有好诗赠与两位先生?这里笔墨可都给你备好了。”说完,还朝秦方飞来一个你懂的眼神。

    秦方登时明白过来,心道自己这两位老师还蛮可爱,装模做样的略一沉吟道:“学生正好有一首诗送与两位老师。”

    走到石桌前拿起笔先写了诗名《赠郭向两位恩师》,又写道:作尉孜孜更寒苦,操心至癖不为清。虽将剑鹤支残债,犹有歌篇取盛名。尽拟勤求为弟子,皆将疑义问先生。与君相识因儒术,岁月弥多别有情。

    亭内众人都是拍掌叫好,特别是最后一句,应景应情,令人感慨万千。两位先生更是笑得胡须乱颤,对秦方摆手道:“你路途遥远,就自去吧,路上小心!”秦方躬身离去,和诸人挥手而别。

    亭内,两位先生神情却逐渐转冷,郭崇善冷然道:“狗贼,你还不放手?”

    向东临也是面罩寒霜:“无耻之徒,焉敢抢我乖徒儿之诗作?”

    独孤寻和刘志讶然,低头一看石桌上,发现两位先生各攥着一边秦方刚才写诗的纸页各不松手,两人互视一眼,暗叫一声苦也,转头就逃出了十里亭,没跑多远,便听到身后传来轰隆声响及愤怒的喝骂声,独孤寻心中暗叹,那十里长亭何其无辜,今天怕是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