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江城那些年 » 第69章 学术界超新星

第69章 学术界超新星

    论文答辩只有一天就结束,到带给计算机学术界的冲击确是巨大的。

    学术界论文发的比他多的数不胜数,质量比他高的也不在少数,可比他年轻的真没有几个。

    当然,最大的冲击还是太集中,如果这是几年的时间发出来的,那还好说点,可是这么多论文,不能全发一个刊物吧,那估计能给他一个出本专刊了!

    那没办法,只能将这些论文发到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JCST)、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通信学报、中国科学这八大核心期刊里,根据内容的侧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投稿!

    而这些期刊的审核基本上时间差不多,所以就会出现非常集中的出现同一个人的论文的现象!

    “卧槽,这个李裕书是什么神仙人物啊,老子写金融学双学位论文看到他,写本科的论文怎么又遇到他了,还是咱们财大的,怎么没听过这个教授啊?”

    刘诗洋,性别男。

    这是一个马上进入大四的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现在在和寝室同学吐槽写论文的苦恼!

    财大的计算机学院,名声不行,完全不能和金融学院的名声相比,特别是南方一些城市,财大的会计、金融等专业,相当好就业。

    这计算机专业的苦逼们没办法,只好辅助一门金融学,万一以后计算机专业找不到工作,进不了bat这些大厂,找个银行、证券公司也能凑合!

    这双学位平时的学习可以压缩在周末,论文可没办法打折扣,还是一样的要求,本科虽然要求低一点,但刚开始写时可还是会从理论前沿开始找题目的,不能写些太陈旧的话题。

    这金融危机刚发生,正式这个领域的热门话题,这里随便找个角度,一篇高质量本科论文轻松完成,在这艰苦的扣论文岁月,他深刻的认识了李裕书这个名字。

    金融危机这个话题下的论文,基本绕不开他的名字,找到两篇外文文献做综述,一翻译又是这孙子,简直丧心病狂,简直令人发指。

    引用因子还都在几千,看着不多,但实际上就和写小说一书成神差不多了,刚写没多久的论文,就有几千篇论文引用了他的文献,这怎么一个神仙人物了得,可以说讲金融危机可能就没有不看他的论文的人。

    而且看论文发表时间,还在金融危机刚发生时,按照他对期刊论文审核时间的了解,可能在发生危机前一年左右他就关注到这些问题了,而且还大胆做了预言,关键是还预测准了,这就让人不得不佩服了。

    刘诗洋这肝完双学位论文又要肝本学位论文,想想现在一直在谈的移动互联网,觉得里面应该有很多机会,一研究发现大数据、云计算正式热门话题,肝它!

    可刚确定选题,一做文献综述,又看到了李裕书这个名字,关键是这次的论文更多,铺天盖地,知网第一页基本是他的文章,吓了刘诗洋一跳,以为自己眼睛出问题了。

    最后再仔细看了下作者,真的又是他,还是自家学校的,怎么这么厉害的人物,他从来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啊,我也是,我也碰见他了,一搜索全是他的论文,太踏马离谱了,粗略一数有好几篇,我换了关键字,再一搜,又好几篇,残暴的不像话。

    感觉这计算机领域,现在就没有他不研究的,真是牛上天了,我们学校的教授现在真的厉害了吗,以后我们出去会不会好找工作一点?毕竟我们学校已经有这么厉害的教授,说明我们学校也很厉害啊!”又是一枚天真的少年!

    “拉倒吧,这还不如你写个程序被bat收购靠谱些,你是别人研究生差不多,本科谁管你!”一枚知道社会运行逻辑的人间清醒如是说到!

    本科的学生停留在知道这个作者厉害,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教授们就更明白了,这是一个超级大牛的诞生,赶紧跟紧,能不能毕业、能不能出成果就靠他了!

    李裕书的论文,理论文章偏多,不然也不会几个月就出了十几篇,其实就是在打嘴炮,都是空对空,光在构建理论框架了,里面很多血和肉都需要大量的填充!

    这些学者和准学者们掀起了学习李裕书论文的高潮,看到一个他没有深入的角度,马上深入下去,研究一番,搞的好又是一篇核心,搞的差也能上自家学报,总也是个成果,以后评优评先、教授评级都是帮助!

    李裕书不知不觉成了计算机专业很多领域的带头人,他指明了方向,一堆人向前冲锋,一下就延伸出了好多篇文章,让他彻底成为了学术界的超级新星!

    而那些在现场参与了论文答辩的专家、编辑们,更是亲身经历了少年天才的冲击,原来这个世界,人与人真是不同的,那百分之一的天赋远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

    经过这些人的嘴,财大计算机系有个超级天才的名声就传了出去,这么多人,这么多双眼睛见证,这一系列成体系的的论文,都在诉说着,这就是事实,不可辩驳!

    因为如果这个人真有问题,那不是意味着说这个事的专家或者学者联合做了假,这可是名誉问题,学术造假可是最毁人的!

    不过这一系列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论文,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一些谣言。

    如果是找多个人代笔,这些文章联系不会这么紧密,如果是找同一个人代笔,这就真不知道要花多大代价了!

    有些学校要求,发了3篇核心就可以提名副教授或者教授,这是硬指标,谁也不能打破。

    这十几篇核心估计能很轻易的将一个啥都不是的学者推上教授的宝座,以后拿什么社科基金那可能都是小菜一碟,多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这样的人都拿不到,谁又拿的到,谁又有资格去拿!

    就这带来的利益,一般人根本不能拿出这个相应的筹码来收买,所以代笔的传言,相信的人越来越少。

    而且到了一定程度,这些教授们追求的就不再是金钱,更多的是名望,渴望被记载在某些地方,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