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江城那些年 » 第91章 参观钢铁厂

第91章 参观钢铁厂

    梳理物业和整顿不良贷款债权,不是一天两天能见成效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急不得,急就容易出问题,让人钻了空子。

    现在李裕书最想了解的还是江鑫钢铁厂,这家现在看来还蒸蒸日上的企业,怎么就因为短时间贷款逾期,被人打包弄到了不良贷款资产包这里,到底这家企业有没有什么隐情,会不会有大娄子。

    江鑫钢铁厂,当年父亲黎沧海意外被枪杀之后,被迫接班的富二代,在进入企业的初期都是由五叔黎天虎实际主持公司事务,他进去企业后没有马上就开始指指点点,每逢开会时,他也几乎不发表意见,总是谦虚地说:

    “叔叔、伯伯们做主就可以了,我还在学习阶段。”

    “我掌控不了这么大的盘子,要靠前辈们多支持。”

    但就在这外人看似“无能”的背后,富二代黎兆会却一直在玩命地学习企业管理和钢铁行业的知识,同时马不停蹄地出差,了解公司各项运作细节,年轻人毕竟就是年轻人,只要给他一个平台,爆发出的力量让人惊讶,很快他就了解了公司全部情况,而这他已经蛰伏了一年多时间。

    很快,黎兆会感觉自己可以上手了,于是开始了“亲政”计划。

    第一步是挤走了五叔黎天虎,并用江鑫钢铁旗下的一家水泥厂换取了黎天虎手上的公司股权,这让其它的家族成员不再敢挑战黎兆会的权威。

    第二步则是免去了辛存海的副董事长职务,把他调到了太原做办事处主任,这招“杀鸡儆猴”,让江鑫钢铁的创始元老们都不再敢对李兆会有异议。

    而为了强化自己家的掌控地位,他把在伦敦读书的妹妹黎兆霞也招回了公司,任董事长助理,替他监视着公司的一切。

    此后,江鑫钢铁完全进入了李兆会时代。

    而在他“亲政”后的两年时间,

    江鑫钢铁资产净资产也从他接手时的40亿增长到现在的140多亿,年利税达到了16多亿,他不相信这样一个富二代是无能之人,会让公司变成这个样子。

    虽然后来他又闹了一出全国知“晓”的闹剧,闹得沸沸扬扬,那就是当年他和电视演员某晓的闪婚闪离。

    冯仑曾在与崔永元的对话中表述了一个观点:

    “民营企业家泡女明星必死!”

    于是,黎兆会又被打上了“昏庸”的标签,据说婚礼就花了上千万,分手费又花了3个亿,不过,某晓后来公开否认了分手费的传言。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个形象和实际上的黎兆会有了天渊之别,总像是他刻意经营的结果。

    而离婚后的某晓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表示,自己和黎兆会仍然是朋友,这“朋友”二字有些耐人寻味,更是加剧了这种猜测。

    之后国内钢材价格大幅跳水,而之后铁矿石又不断上涨,在这样的两头挤压下,不少钢铁企业巨头都倒下了,江鑫钢铁还不上贷款的窘境也和这个有莫大的关系,行业已经进入了不景气周期,地主家也没有了余粮。

    但黎兆会是什么人2006-2007年正逢中国股市迎来一波牛行情,黎兆会拿着巨额资金加入了炒股的行列,当然,也着实收割了一波。

    黎兆会基本是低点进入,高点撤出,还巧妙躲过了2008年的股灾,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投入炒股资金超过40亿,赚了超过42亿,这可比李裕书这个西贝货强多了,别人这可是实打实的能力,他那是开挂的挂逼。

    但是他挣的这些钱没有投入到已经显现颓势的钢铁行业,而且进行着其他多元化布局。

    而直到最后2014江鑫钢铁破产时,就有债权人提出质疑和反对,他们认为黎兆会已经转移了资产,把江鑫钢铁变成了空壳。

    因为2010年,江鑫集团旗下的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业务转给了一家叫“江博鑫惠”的公司,而这家公司的实控人正是黎兆会的妹妹黎兆霞。

    2012年,江博鑫惠曾与史大闲人一起参与辽宁成大定向增发,辽宁成大的公告显示,彼时江博鑫惠的总资产已经达到近95亿。

    实际上,黎兆霞名下还有一家叫“黎波甬波”的公司也是成立于2010年,2012年的数据显示公司资产也已达近60亿。

    不过,还是没能阻止法院的清算,而破产清算或许是黎兆会最期待的结果,也是“金蝉脱壳”的收关表演,自此之后,黎兆会消声匿迹,无人再知道他在哪里。

    所以李裕书想去参观一下江鑫钢铁,因为现在还没有到他乾坤大挪移的实质行事阶段,顶多就是心里有这个想法,胸中有了全盘的布局谋篇,因为现在才2009年,还有机会。

    既然一个不看好,布了一个惊天大局谋划着出去,一个又非常看好,知道可能是坑也要跳进来,说不定有合作的机会,因为两者的互补性实在太强了。

    虽然可能他们会像股市上横盘很久的买卖双方一样,一个判断要大跌,一个判断有天大的机会,必须抢着进来,然后互道一声“SB”,但这绝对不妨碍他们成交时的爽快。

    一样的道理,黎兆会觉得钢铁行业不行了,原材料在不断上涨,材料价格却反而出现了大跌,而且他也不喜欢这样辛苦的一个行业,想跳出去。

    李裕书确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四万亿会救活这个链条上的所有企业,而且后面还有通过环保这个手段,关闭污染大的小钢厂,限制产能,强行进行了产业的不断集中,就连江城最大的老牌钢铁企业也被上沪企业合并,形成了宝武钢铁。

    而江鑫得益于黎兆会的高瞻远瞩,全是大高炉,效率高、产能高、污染小,最多再上点先进的环保设备,绝对能撑过这次的整治,那时候就会迎来腾飞。

    当然,工作绝对没有这么简单,这么大个厂,黎兆会这么精明的人理顺也用了快一年时间,他自认没这个本事。

    找个新的负责人也是麻烦事,又要对这个厂非常了解,又绝不能是黎兆会的人,不然他怕被卖了还给别人数钱,真是头痛,走一步看一步吧,先控制了财务再慢慢找,现在钢铁行业这么不景气,不怕找不到合适的人。

    “黎总,我再购买这笔债权时看了一下您的个人经历,虽然就短短几年时间,惊为天人啊,我们都是同龄人,希望能有更多共同语言!”

    初步安排好后续事宜,李裕书赶紧带着李欣和覃芳回到江城,到江鑫钢铁进行参观,正式和黎兆会面谈,看这笔债权如何解决。

    刘爱民就留在京城继续按照之前的思路梳理手上的物业和不良贷款债权。

    同时李裕书正式向他提出了邀请,后期工作主要是负责之前收购的烂尾楼的项目运营,不仅要保持项目顺利建成,还要负责后期的招商招租、品牌运营。

    当然,现在的重点工作还是梳理、消化刚买的各种抵押物和债权。

    “李总,你客气了,您比我还年轻,虽然对您还不太了解,但应该比我更加传奇,我带您去参观一下我们刚建的一座高炉,这将代表了我们江鑫钢铁的最强力量!”

    黎兆会看到一个比他还要年轻的年轻人和他见面,谈这笔银行贷款的事情,他比李裕书还要惊讶。

    一方面是他真的不敢相信这银行就真的把他这笔贷款的债权给卖了,虽然有过一点没做到位,但是他觉得应该到不了这一步。

    这也是他年轻气盛,当时没有陪贷款银行江城分行的行长喝那最后一杯酒,实在是他喝不动了,一连喝了好几天,陪支行领导、信贷科领导、分行领导,全踏马的是领导,酒量是一个比一个好。

    主要是他心里也不想陪这帮酒蒙子继续喝了,虽然他的贷款确实逾期了,还有了一段时间,但其实他们也都知道,公司还是在正常运转,就等资金回笼就可以还上,属于衔接的问题,他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也觉得自己做的够多了。

    谁成想,他们真敢做!

    现在新债主已经上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黎兆会不知道,这里面当然有这个分行领导的问题,但没有华荣的赖总在上面勾兑,这笔贷款肯定不会被上面批准。

    毕竟批准了就得核销150亿左右的贷款,都是损失,这么大一笔贷款,一般不会轻易核销,怎么都得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再谈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他也是惊讶李裕书的年轻,他这么年轻就能有所成就,一是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二是因为父亲意外死亡,赶鸭子上架。

    否则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刚读完大学没几年,要么是在读研读博,要么就是刚进企业在基层锻炼,怎么也不可能身居如此位置,让他承受他这个年龄不应该承受的苦难和压力。

    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人呢,他又有什么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