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江城那些年 » 第122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122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本来小刘经理看到老板对杨诗琪的方案频频点头,认真倾听,以为自己完蛋了。

    毕竟老板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定位中端,他们的方案做的再华丽,也入不了老板的眼了。

    没有到最后老板还是给了他们一条生路,这四座高端商城,只要他们能做起来,即使以后在这混不下去,走到哪里也不会愁工作。

    对于这帮和他不怎么同步的下属,打发只是顺手而为的事,不怎么费心。

    费心的是电影院这东西,虽然他已经基本确定自己去经营院线,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就这些嘉禾广场建起来的电影院,也足够组建一条小型院线了。

    加上新修的电影院,设备都不错,又是休闲娱乐的广场,环境也很好,人流量大,只要电影稍微好一点,电影院生意差不了。

    再加上电影院都在一线和发达城市,消费能力也强,特别是电影院还没有普及到三线城市的时候,别看就是一条小院线,票房占比到时候还真不一定少呢!

    但说实话,电影院这个东西,硬件好建,找个大房子,设备一上就ok了。

    软件就没这么容易了,主要就是选片和排片了,这看似容易,确是千难万难。

    在票房成绩出来之时谁也不知道电影表现会如何。

    什么,你说根据电影质量来排片!

    抱歉,好电影没票房的一大堆,百鸟朝凤好电影,票房扑街到不行。

    你说文艺片不算,那疯狂的石头算好的商业片吧,票房也就2500多万,对比它的成本,肯定是大赚。

    但真要说这个票房和他的品质匹配吗?估计大家心里都明白,肯定是不匹配的。

    这就是电影市场的复杂性,导演、演员的市场号召力,电影质量、观影着心理等多方因素构成最后的票房结果。

    而且好电影和烂电影,这个评判标准也是大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拿大鹏的煎饼侠来说,很多人都说烂,但是也有很多没说的人觉得还行,至少能值回票,这应该是他票房能爆的一个原因,质量至少在平均水准之上。

    但是这个质量又不匹配他这么高的票房,11.6亿。

    这个票房已经快到了周星星的新喜剧之王的两倍,质量真差了两倍了吗?

    所以,电影好和坏真是不好说,小时代估计大家都觉得烂了吧,但是那些买票的粉丝说不定真觉得不错,拍出了原著的那种纸醉金迷的感觉。

    要不然怎么能续集一直续个不停,种花家有几个系列电影能续到4的,少见吧!

    真按照电影质量的眼光来选片吧,小时代必然是要被毙掉的那种啊,完全就是一些精美的PPT组成,可是事实却完全相反,四部电影累计13个亿,不可思议吧,市场先生又调皮了!

    再说回大鹏,后面又拍了部缝纫机乐队,质量真的还行,有流量有老戏骨,故事也不错,节奏也流畅娜扎小姐姐也是飒的不行,说实话感觉是比同期上映的羞羞的铁拳好那么一丢丢的。

    但是输了就是输了,原因很多,但是市场有时候就是结果为王,无可辩驳。

    所以一个优秀的选片团队才是电信放映中的核心,尽量选出那些电影质量好的、市场热度高的、有大爆潜力的电影选出来,给予足够的排片。

    说完选片再说排片,排片可能更为关键,特别是临时的调整。

    有的电影虽然差,可能就是一日爆、二日萎、三日死,这样的就要放弃吗?

    如果是做发行,那肯定得放弃,但如果是做院线,肯定得抓住第一天的大爆多排片了,能赚钱啊!

    反过来,那些刚开始不温不火的电影,比如流浪地球,刚开始上映就给很多排片?

    不行吧,给了电影院都空着给他打口碑吗,发行方又不会多给一分钱。

    这时反而得用小放映厅、不同时段的场次,慢慢打口碑,既保证上座率,又支持了优质电影,等待它的大爆。

    而且不管是要大爆还是要腰斩,调整都一定要及时,特别是周六周日节假日这样票房总量大的日子,差一天可能损失就差了很多。

    也就是大爆时要开足够的影厅,抢这波客流,腰斩时要腾出足够场次给别的更优质的电影。

    但事实上,由于很多原因,调整往往没那么及时,想看的热门电影看不着,不想看的烂片一整天都是,感觉电影院就在恶心人。

    但毕竟院线是一个组织,从反馈到决策再到执行,总需要一个过程,过程快的就能挣钱,慢的就不好说了,得看老天爷了!

    出一部阿凡达,所以有3D的电影院都挣了,没有的也各种搞伪3D,反正有的是人买单,怎么都会赚。

    但是现在想自建电影院很简单,成立院线就没那么容易了。

    别的条件先不提,就控股影院数量不少于50家或银幕数量不少于300块这一点,就很难短时间实现,不然就只能加盟别的院线。

    但要李裕书觉得有这么好的基础,有嘉禾广场打底,还去加盟,受别人管辖,没这个必要,到时候也迟早因为排片管理闹翻,他觉得自己的想法肯定和别人有区别。

    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有两个,一个是收购一条现成的院线,然后再通过嘉禾广场的扩张,不断扩大院线规模。

    这个事总的来说还算容易,虽然现在种花家院线还没有以后的60家之多,但也已经有了30家左右,以现在的市场行情,肯定有人不得不出手院线来弥补亏损的。

    而且,最近几年,院线每年都能增加几家,如果不是为了一步到位,先在电影圈立个名号,让圈里人知道有这个势力,他其实完全可以等到达到了相应的要求,自己申请成立一家院线。

    可能审批麻烦点,但每年都有名额,还不是十年后那么难审批,无非是多等一年的问题。

    当然,每年都有审批,相当于每年都有增量供给,这市场上的存量就卖不出太高的价格,而且只要是能用钱解决的事,对现在的李裕书而言,都不算什么!

    麻烦的还是院线的日常经营,他缺乏专业的人才,这是他最没有信心的事情。

    不过既然想和刘天仙勾勾搭搭,那怎么也得成为这一行有点身份的人,不然到时候怎么人前显圣,做一些有分量的事情忽悠她妈,最好不要瞎阻挠!

    当然,院线这个行当,虽然实际利润率不高,但是风险确实非常低,旱涝保收的典型,不过遇到疫情这种事情另算。

    但除了电影院本身的利润,李裕书最想做的却是房地产生意,除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他会自营打响嘉禾院线的品牌。

    那些最广大的三线城市和一些弱二线城市,他会选择一个好的地段,找一些当地的有钱人,让他们加盟嘉禾院线,一边挣房产增值的钱,一边挣加盟商的管理费。

    本来院线除了选片排片比较难之外,其他的日常管理并不难,到时候管理下面的加盟方也会非常容易,他相信凭借他对后世大卖电影的了解,肯定是不会让这些人亏本的。

    一条生财之路瞬间已经想好,甚至完全可以因此上市,唯一难的就是如何找到合适的管理人才,帮助他管理好选片和排片的事情,不知谁能帮忙,王总是指望不上了,不是这个圈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