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江城那些年 » 第126章 确定收购院线

第126章 确定收购院线

    第二天一大早,李裕书就来到了京城公司。

    “李总,早啊,这是刘总让我拿过来的院线资料,这个是最后嘉禾广场的方案,您审核一下!”

    拿资料进来的是杨诗琪,拿了两摞,递给了李裕书!

    不过李裕书没有接广场的方案,就接了院线的资料。

    “广场就由你们自己确定,我到时候去看看就行!”

    这也是李裕书的策略,给杨诗琪他们的团队更多的压力,同时也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度,做不好就不能找借口说没有授权了!

    而且他现在也就在战略上能指手画脚,广场具体的实务,估计越说越错,外行指导内行,还不如放手让他们去做。

    等最后做的差不多了,他再去体验体验。

    自己也因为抓大放小,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战略决策上。

    正儿八经说,王石才是他的偶像,游山玩水之间就让公司做成业内数一数二的大公司。

    无非是因为各种原因,公司的控制权最后弄丢了,不过他现在没有这样的担心,还不是上市公司,股份也还没有分出去。

    而且有些公司他一点也不会融资,比如物业公司,收租这是最低风险的业务了。

    而且由于现在种花家的房地产还处于低位,以后也只会一路走高,最后算下来,绝对的高收益。

    但是有些需要技术的公司,需要那些技术人才拿命拼的,他就一定会将股份分出去,自己只需要保持相对的控制权就行了!

    一句话,低风险的房子打底,怎么折腾也不会破产。

    高风险的技术创新去搏杀高收益,大不了就是血本无归,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富婆。

    “这院线你有没有什么建议,觉得哪家最合适啊!”

    李裕书看到这院线资料这么大一堆,想想也头疼,也就问问杨诗琪有没有合适的选择,减少选择面!

    “您具体有什么想法吗?我是半路接手这个事,不知道您有什么具体要求。”

    估计是刘爱民看之前李裕书直接选择了杨诗琪的方案,觉得这人是属于老板喜欢的那种。

    毕竟能在不知道老板的喜好的情况,从一句话着手,切中的老板的要害,不是私下有勾兑,就是年轻人思维同步。

    如果李裕书是古代的皇帝,在问治国理政大政方针时,一干老臣说的都不符合他心意。

    这时科举殿试问了同样的问题,新科准进士一篇策论和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钦点了头名,状元及第。

    之后又多次和他讨论类似的问题,下面的人自然心中会浮现一个词,“简在帝心”。

    而吏部不用皇帝吩咐,也会在之后的考核中,一步步将这位简在帝心的状元安排到位,而且全是和皇帝近的职位,提拔就像火箭上天一样快!

    杨诗琪就是这个样子,不仅被安排负责协助刘爱民这次广场的整体规划工作,而且只要这次不出差错,部门副经理位置就等着她!

    这可是刚进公司的新人,不过这也和公司新成立有关,扩张的又快,如果是已经定型的公司,再有才也不一定提拔这么快!

    这次李裕书需要收集院线资料,汇报也直接换成了杨诗琪。

    临时接到了任务的杨诗琪也是头大,别人可能会羡慕她,受到了重用。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要更加努力,因为刚到公司没多久就受到重用,眼红的人可不少。

    还好刘经理的铁杆们已经被老板安排到了高端购物广场,两边不再有明显的竞争关系,不然虽然刘爱民总经理牵头,杨诗琪觉得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对付他们!

    “我的主要要求就是跨省资质,可以组建全国院线,最好它本身的规模不要太大,价格不能太贵,院线最好以自营影院为主,如果主要影院能在一二线城市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是李裕书心中真实的想法,如果有符合这样的条件,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如果不行,拥有全国可以建影院的资质是第一位的,便宜好买是第二位的。

    影院所在城市和地段才是最后的,有更好,没有也就没有吧,后面再慢慢想办法!

    “李总,这里面我有两个推荐,一个是世茂院线,一个是星星院线。

    都属于全国性院线,都在二线以上城市,区别就是一个贵一个便宜。

    世贸现在估值大概4.5个亿,星星院线估值大概是3个亿,影院差不多都是20家左右,不过星星院线的地段差了不少,不如世贸!

    不过听说有人询价世贸,报价6个亿也没有同意,所以世贸溢价肯定得超过33%。

    星星院线就没这个问题,星星院线背后的控股公司星星文化,听说这次金融危机损失惨重,一直有卖身的想法,估计价格到了就卖。

    所以世贸的影院条件好一点,价格贵一点,不好谈。

    星星院线的影院条件差一点,价格也低一点,更好谈价。”

    听着这些基本情况,如果按照院线的条件来看,肯定是世贸更受欢迎,买来就能盈利,票房占比也比星星院线强了不知多少。

    所以,贵自然有贵的道理,这个道理放之四海皆准!

    “这两家都不贵啊,能不能全买了!”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都是全要嘛。

    李裕书虽然只需要一条全国院线的资格,但是影院还是多多益善的。

    影院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屏幕的多少,屏幕的多少直接就关系到票房的多少,票房占比最终就是院线的影响力。

    影响力大,渠道就强势,自然而然就很容易影响到上游的影视制片环节。

    到时候渠道加上资本的力量,他李裕书想投资哪部电影,想在哪部电影里塞个把人,那不就是轻轻松松的了!

    而且到时候他投资的电影,肯定让这些导演觉得,比之前的煤老板还让他们舒服,绝不干预他们的创作,顶多在某些方面提提建议,听不听也随他们自己。

    反正最后他只会用结果来说话,票房好的,再多捧捧,票房不行的,口碑可以,也还能再给给机会。

    如果是口碑都不行的,那就自求多福了。

    “那我们就先询询价,看看对方的想法?”

    杨诗琪也不确定的问了问。

    “问吧,让他们先出个价,再根据情况调整。”

    李裕书很豪气的说到,一起加起来也不到十个亿,绝对划算,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