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绝底深渊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年关将近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年关将近

    “村长家的呗!呵呵,一个村子就只有一家有钱的……”

    汪叔冷笑一声,看样子对这个村长好像心里很是反感。

    一个石寨村的村长嘲笑另一个村的村长,姚岩觉得很好笑。

    但这也反映出底层人民千差万别,受压迫的永远是他们,那么多人很多都在住山洞,一村之长却能住个二层的木房子,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地讽刺。

    “以后咱们的木匠铺不宣传只开门!有了就去做,没有就放着!”这是姚岩想了好多天的结果。

    “那怎么行?刚开始营业就不干了?”汪叔瞪大眼睛问道。

    “耗时太长,而且人手不够,有人问了就下村子,没人问了咱们全村烤鸡!”

    “啥烤鸡,怎么他们几个还不够吗?”

    汪婶听到问话,活也不干了,卷起袖子:

    “当然不够,掌柜的都过来催几次了,娃子只让我们做20只。”

    “20只还不够吗?”汪叔很是诧异,难道酒楼的生意这么好?

    “主要娃子的烤鸡太好吃了,就我们这群人隔两天都要吃一只呢?”

    汪婶的话有点夸张了,两天一只,就是吃天珍海味也会吃烦,不过确实比之前好吃一些,这个姚岩最有发言权,因为每次改进配方都是他先尝的第一口。

    “咱们现在一天一两半钱,何必要出力跑那么远呢?我决定以后每天都提供30只烤鸡给酒楼!”

    “这……是不是太少了?”汪婶有点质疑,今天富掌柜和他在院子里说的大家都听到了,预定都到十天后了,30只依然不够卖啊!

    “就做30只,多了不做!”姚岩态度坚决,不容置疑。

    其实他心里明白,烤鸡并不是必需品,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天天吃,可能看见就想吐。

    整个县城才1000多人,每天30只已经很多了,现在刚开始半个多月,效果还可以,一旦几个月以后,所有人的新鲜度便会消失,就算到时候一天做100只,也不会有人预定了。

    说这些东西汪叔汪婶并不懂,就连富掌柜有时也不明白,所以姚岩要做的只能是自己事先想好,所有能想到的问题都做出答案,和村里人一块努力,他相信,有志者必成!

    “好啊!听你的。”

    既然卖鸡就能挣钱,汪瞎子也不想来回跑几百里瞎折腾,现在每天在院子里弄鸡就能拿钱多好。

    外面的雪仍在下,不过已经小了许多,姚岩玩心大起,叫着蘑菇和石头,三个人打起了雪仗。

    “哥,咱俩打他。”

    蘑菇小手拿着雪球和姚岩站成一对。

    “彭——”

    一个雪弹命中了石头的肚子,他也不甘示弱,你来我往,几下过后,姚岩和石头身上都布满了雪印。

    “咯咯……哥,打他腿……”

    “哎呀!呼——”

    蘑菇个子低,劲儿小,但砸人的速度比姚岩都要快,雪弹一个接着一个,石头以一对二,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他也不敢砸蘑菇,只好往姚岩身上招呼,他中弹最多,不一会儿,衣服上已经是一片白了。

    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汪叔几个人在火炕上酣睡,汪婶几人正在杀鸡褪毛,三个孩子相互打闹,一片祥和之气笼罩了整个铺子……

    第二天一早,整个院子被铺上了厚厚一层白雪,天也放晴了,石头正在和蘑菇一块儿堆雪人,两只小狗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正要吃饭的时候,铺子外面有动静,汪叔刚要起身查看,只听见一声大叫:

    “我们回来了!”

    原来是拐子叔平叔他们回来了,浑身都是脏兮兮的,看样子路上也受了不少苦。

    村里人都到齐了,汪婶把大锅抬出来,十几个人把院子都填满了,大家都围成一圈,一人盛了一碗粥。

    现在赚到钱了,最起码吃的东西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小孩儿都喜欢喝白米粥,所以这是每天早上的必备。

    汪婶刚来城里的时候,腌制了一些咸菜,现在打开,喝一口粥吃一口菜,是再美好不过的事儿了。

    汪叔在饭桌上问:

    “你们这次去顺利不顺利?”

    就是不问,拐子叔也正准备开口,闻言他叹了一口气:

    “就干了一个村子,另一个村刚到那儿,人家就不想盖了,我也没办法,就把钱还给了他们。”

    “为啥突然又不想干了。”

    拐子叔吸溜了一口白粥,咂了咂嘴:

    “……说是马上过年了……想留点儿钱”

    这个理由大家都能接受,想当初石寨村过年的时候,汪婶都是买上一斤白面和杂面弄一起,和面一小块,蒸上十几个馒头一人能分一个。

    猪肉是吃不起,但鸡肉从没断过,所以孩子们对肉倒是没有特别馋嘴,等过年才能吃到的白面馍,确是每个人心里最想吃的东西。

    现在汪婶管着钱,每天还有一两多银子进账,腰包鼓了自然就能想吃便吃。

    “孩儿他娘,一会儿去街上先买上二斤白面。”汪叔看着手里的粗粮,咯的嗓子疼。

    “还有半月才过年呢,慌啥呀!”

    “有钱了还在乎那几十个铜板?买回来先蒸几个,让大家过过瘾,吃完再买!”

    汪叔话音刚落,众人纷纷叫好,说实话每天吃这些杂粮嘴都起泡了,每个人做梦都想吃白面蒸的馒头。

    汪婶无奈之下只好先答应下来,等人都吃完了饭,她把汪叔叫到一旁,小声说道:

    “现在咱们现在有钱了,但也不能这样花,还有俩孩子等着娶媳妇儿了。”

    “没事儿,该吃吃,以娃子的本事,也用不着咱们操心,他自己都能挣钱了,放心吧!钱会越来越多。”

    这话说的没错,汪婶想了想确实如此,姚岩这孩子有出息,现在一村的人都是他养活的,年纪轻轻也当了官儿,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一想到这儿,汪婶就特别开心:

    虽说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姚岩从小便是她看着长大的,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在她心里,娃子和蘑菇一样,都是她最亲的亲人,以前如此,以后更是如此。

    所以,既然孩子们想吃,汪婶当然要满足他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