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通往写作的自由之路 » 作家是怎样练成的?

作家是怎样练成的?

    没有人能出道即巅峰,除非你前面积累的足够久,出道的时间足够晚。李白是如何成为李白的?杜甫是如何成为杜甫的?苏轼是如何成为苏轼的?你只知道苏轼的词写的豪放,你听说过苏轼人旷达,但你知道他是如何把词写的那么豪放?如何把人做的那么旷达的吗?学校没教你,没有人告诉你,你得自己找答案。普遍的做法是告诉你结果,但没有人给你详细的说说什么样的过程才能导致那样的结果。我们擅长给结论,但不给你推导过程,也不告诉你推导过程。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我们要先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的万山,然后在万山中,爬上写作的顶峰。

    宇宙竟然可以想象,这句话我以前是打死都不能理解的,现在也不全懂,自从我讨论想象这个词以后,我能摸到了那句话的一个边……,还没彻底get到摸到那句话。

    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作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谋篇布局都是上成的作品。如果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形式语言可以去之,留下思想。格局,是一部作品的天花板。你可以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熠熠生辉的思想,败絮其外,金玉其中,但是不可以反之。你关心什么,你就会表达什么,你表达什么,你也会更多的关注什么?那么,我们是关注社会热点,蹭蹭热度,还是关心奇闻怪谈,博博眼球?还是写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文,口水文?

    写作,就是写手的生命,你要在生命里种什么?就会长什么。所以种子至关重要。写作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从写作角度看,文采和质朴,形式和内容,要互相兼顾,相得益彰。如果把作品的内容比作树根,那么茎枝花叶就是作品的形式。不言而喻,树茎在先,花叶在后,花叶的养分由树茎来补给,所以作品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我们应该聚焦国际民生,写人们想看,人民关心的话题,替人民发声。替历史文化,八千年的文明发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写而写,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写手们的精神底色,这个写作该有的顶层设计。

    《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位卑未敢忘忧国;杜甫的“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史”;陆游说:酒为旗鼓笔刀槊。善用手中的笔,善用心中的念,用在正能量的地方,用在需要的地方,用在刀刃上,不要浪费了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