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通往写作的自由之路 » 刘勰谈“程器”

刘勰谈“程器”

    孔子说:“君子不器”。刘勰说:“盖贵器用而兼具文采也”。

    《尚书·梓材》中讲到人材,把他比作是工匠把木料做成器具,是从要兼有实用和美观两个方面。所以,木材经过砍削制成器具之后,还要涂上红漆,筑成墙垣之后还要加以涂饰。可是后来的作家们,常常只讲求外表,不顾实际。所以曹丕认为:“历代文人常常不注意小节。”韦诞评论作家,也对文人多有指责。后人随声附和,以为文人都不注意细节。唉!这真是太可悲叹了。

    现在大略的考察一下作家的毛病吧。司马相如曾受贿,扬雄贪酒又失算;冯衍为人不够正派,杜笃向官府求索没有个完;班固献媚窦宪而作威作福,马融做梁冀的爪牙而又有贪污行为;孔融因过于傲慢召致杀头,祢衡也由于态度狂放而丧命;王粲不庄严却急于做官,陈琳无知而过于粗疏;丁仪贪财爱货,路粹厚着脸皮讨吃喝;潘岳参与对愍怀太子的谋害,陆机逢迎贾谧、郭彰等权贵;傅玄刚愎狭隘而谩骂官府,孙楚险恶执拗而爱打官司。诸如此类,都是作家中存在的缺点。文人有过失,武夫也如此。古代的将军、宰相们,毛病同样不少:如管仲的偷盗,吴起的贪财好色,陈平的家庭生活有污点,周勃、灌婴都曾挑拨妒忌他人等。由此以后,例子多得数不完。如孔光身为西汉宰相,尚且献媚于董贤;何况班固、马融和潘岳等低微的官吏呢?

    王戎是西晋的开国大臣,尚且卖官鬻爵,不少人对他议论纷纷,何况司马相如(杜笃这种穷困的文人,丁仪、路粹之类卑微的小人呢?但孔光虽有毛病,却无损他的儒者之名;王戎虽有丑阅,也影响不了他仍是竹林之“贤”:这就是由于他们名位较高,淡化了人们对他们的讥讽,而至于屈原、贾谊的忠君爱国,邹阳、枚乘的机敏警觉,黄香的至孝,徐斡的安于贫贱等,品德高尚的作家也不少,怎能说一切作家都必有过失呢?

    人具有各种才性,各有不同的优缺点,除非圣贤,很难责备求全。但是将军、宰相因地位高而被原谅,作家则因地位低而常被指责:这缘故就如大江大河能汹涌奔腾而畅通无阻,小沟小水则千曲百折而障碍重重。人的名誉大小,固然如此,职位的高低,也是有原因的。

    人材是否被重用,要看能不能治事。鲁国的敬姜,不过是个聪明的妇女,却能推论织机的道理,来比喻国家大事。哪有大丈夫专心于文艺,就可不懂得政治呢?像扬雄、司马相如等人,只会写作而没有政治上的实际才能,所以最终地位也不高。从前庾亮很有才华,由于功勋卓著而有声望,因而他的写作才能反不为人所称扬,如果他不是做了高官,也会因文才而得名。文才武术,是可以兼备的。春秋时的郁毅就爱读古书,所以用为将帅,难道爱好文墨就不能精通武艺吗?孙武的《兵法》,文笔也很美好,怎能说学习武艺就可不通文墨呢?

    所以一个理想的作家,应该具备良好的才能和品德,等待适当的时机而行动,做出一番事业。因此,必须注意修养,以求充实其内在才德,散发其外在华采;要像楔木、楠木的坚实,像枕木、樟木的高大。写作必须有助于军政大事,出仕就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仕途不利则保全自己的品德而从事写作,仕途顺利便驰骋其才力以建立功业。这样的作家,就可以说是《尚书·梓材》中所说的人材了。

    总之,看看过去的优秀作家,有美好的文才和品德。如屈原和贾谊的名声传遍楚地,邹阳和枚乘的文采震动了梁国。如果光有外表而无才无德,怎能从根本上给人树立榜样呢?优秀的作家不仅有利自己的名声,也可以为国争光。

    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到此就读完了,认真的读完了。笔者觉得好的篇章都直接引用了白话文的,因为怕文言文读者朋友们会有阅读障碍,但是这也是一个问题,不能展现原书的辞章之美,文言之雅,论述之精。就这样读完了,就像心爱的人到了要走了,都有点儿舍不得。

    感谢写作这本书的机会,才能安安心心,静静悄悄,勤勤恳恳的把这本书,读下来。收获良多,余味无穷,还要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本书,不但学到了许多有关写作的知识,古人对写作的看法,甚至了解到了各个朝代的作品的样貌之间的比较,感叹作者对文学史的了解,我觉得,这是一本史学著作。值得阅读。推荐收藏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