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太子 » 第四十四章 荒唐

第四十四章 荒唐

    山外边全是三个寨子的丁壮,有害怕的,是必然。不管什么地方,都不可能个个是胆大包天之流。但大多数山民眼里闪着的是兴奋的光芒。

    “果然是一群剽悍之辈。”

    这个穷乡僻壤,梁师成是不愿意久呆的,事情办完了,告辞。

    赵谌送了好一段路。

    看着梁师成一行人走远,吴明卟哧一下乐了起来。

    邵成章低声说:“这种人不能得罪,但也不可同流合污。”

    “你多心了。”赵谌说道。

    金人已经正式来了,说不定郭药师已经投降了金人,河东方面,金人也拿下了武朔二州,避开雁门关,自黄嵬山绕道,兵临代州城下。这时候每一天都是无比的宝贵,有了梁师成的相助,就能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

    至于梁师成本人,即便父亲会放过,赵谌也不会放过。

    他不是朝堂大臣,而是大内的大太监。

    这种人,将大内交到他手上,谁会放心?

    暂且利用罢了。

    这种话终是不好说出口的。

    得到了赵佶批准,赵谌开始安排“亲卫”和“军匠”,宋朝丁壮年龄是二十到六十岁之间,实际到了执行时已经延伸到了十五岁到六十五岁。

    赵谌将年龄限制在十八岁到四十岁之间,特别勇武者则可以扩大到四十五岁,鹿大壮刚好合格,他就是四十五岁。

    不是每一个人不怕死,赵谌也不怪,不愿意做亲卫编为工匠了,况且现在只是挑选,这时候都害怕了,到了战场上会更害怕。

    挑了挑,选出一百十三名“亲卫”。

    邵成章狐疑地问:“鹿小草也合格?”

    不但鹿小草,好几个人块头十分地矮小,因为他们自愿,都被赵谌录为亲卫了。

    “邵内侍,未来到了战场上,是让他们发射火箭,还是让他们拿起武器亲自杀敌?”

    “我也疏忽了……”

    “不是疏忽,还是要杀敌的,择好人选后,他们还要继续细分,分成两批人。其实就是鹿小草几人,到了白刃交接时,也会远胜过洪金他们。”

    余下的人则全部成了“军匠”,这些人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到了正式制作时还要招募一些人手,他们就会成为重要的“技术人才”、管理者、监督者。

    人手挑好后,开始不同侧重的集训。

    亲卫,不但让他们轮流参加试射,还将他们集结起来,让王宗濋教导他们军令、战阵、刀法、箭法。

    鹿大壮表示质疑,王宗濋的箭法还不如他呢。

    “鹿寨长,军中射箭,和你们在山里打猎是两样的。”赵谌答道。

    “军匠”学习任务更沉重,区别开后,制造火箭就与亲卫没关系了,全部交给了这些“军匠”。但不仅参与制造,赵谌还将他们集结起来,跟着吴明、余进、邵成章学习读书写字算术,吴明还时不时传授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

    许多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的人纷纷表示头痛,学不会。

    吴明说了一句:“为什么小殿下让我们教你们这些知识?是准备未来重用你们的,学的越好,以后越会重用。不要以为成了军匠就能拿薪酬了,朝廷作坊里也有官员,即便官匠本身也分高下。大匠薪酬比上禁兵还要高,下等军匠和杂役军匠仅能养家糊口。”

    不能强行来,只好讲道理。

    但是来自外界的因素,很快打破了这种学习环境。

    郑州离京城近,消息灵通。

    梁师成到来,更是向某些人释放出一种信号。

    许多郑州官纷纷到来,连当地的一些豪强、富商也带着丰厚的礼物过来慰问。

    “鹿寨长,我要先带一部分人去京城了。”

    “这就走?”

    “已经比我预计的还要迟了。”

    赵谌只带走了大部分“亲卫”,到了京城后继续操练。

    大部分“军匠”带走了,也留下了一部分人,留在山里,协助卢平山继续烧玻璃,至于平炉炼钢,则停止了研发。

    不但带走了许多人,还带走了许多物资。

    这时潩水上游完全冰封了,不过现在用不着隐瞒,王宗濋直到找到新郑县的官员,新郑县安排了许多民夫,将物资送到惠民河畔。

    惠民河边缘地带也冰封了,侥幸河中间未冰封起来,勉强能通航。

    大伙将货物搬上了船,人也上了船,船队浩浩荡荡来到南薰门外,又折向蔡水,来到那所军营附近泊下。安排妥当后,王宗濋去讨要物资以及几十名军匠……到了京城,以赵谌的身份不可能负责制造了,于是交给了王宗濋,实际交给了刘铁匠和吴明管理。

    赵谌回东宫。

    刚到东宫,就被召去垂拱殿。

    未进殿,赵谌听到白时中在抱怨:“圣上,当初燕山府送来那么多警讯,为何不报,我们身为宰执,都不知道。”

    后人只知道赵佶昏,但不知道赵佶昏到什么地步,荒唐到什么地步。

    为了南郊祭,赵佶将所有警讯压制起来。那怕白时中、李邦彦身为宰相,都不让他们观看。

    南郊祭前,都害怕做田丰,南郊祭结束后,没有这个担心了。

    两个宰相面见赵佶,让他将警讯拿出来,供大家观看以及诸朝臣讨论,商议对策。

    最少你得让我们知道前线的情况吧。

    赵佶羞羞答答地将这些警讯拿了出来,两个宰相看后,全部倒吸了一口冷气。

    不但多,事态也是无比的严重。

    你搞这个南郊祭是向祖宗报功,还是想早死早投胎,与祖宗作伴?

    到了这地步,不能随便传扬了,只能让一些高级官员知道。于是这些高级官员天天开会商议,也包括赵佶本人。

    赵谌不以为然。

    不仅仅是赵佶一个人的错,白时中等人也有错,若是一个人说,可能沦为田丰,大伙一起说呢,赵佶也不会胡来了,至少能提前防备一番。

    走进垂拱殿,里面坐着几十个大臣,有许多大臣赵谌都不认识。

    “孙儿拜见大父。”

    白时中站了起来说:“崇国公,莫多礼了,你回来了,说正事吧。”

    别看皇长孙岁数小,人家真靠谱啊。

    到了这时候赵佶也没有帝王的傲气了,有气无力地说:“将北方警讯拿给谌儿看。”

    赵谌翻看着这些警讯,前面全是燕山府送来的,后面已经写了燕山府之战的情况。金人到来时,宋军分为两路人马应战,北翼是张令徽和刘舜仁的军队,南路是郭药师和常胜军。

    才开始交战时,郭药师表现十分勇敢,不但击败了完颜宗望的主力军队,还连追了三十里。不过张刘二人的军队却是一触即溃,仓皇逃跑。

    郭药师追到金人的营帐,常胜军未带火种,无法将敌人的营帐、粮草物资烧毁,于是派人寻找张刘的军队讨要火种,这才得知两人已经逃跑了。郭药师气急败坏地率军撤回城中,与张刘二人大吵一番。

    因为张刘的败逃,关键郭药师自己手下损失也比较惨重,三百强大的亲卫只剩下一百二十人活着回来。

    郭药师不愿意打了。

    警讯是蔡靖写的,写的比较隐晦,但大约经过写了出来。

    最后蔡靖写到,我写了一百多份警书,然朝廷一直无动于衷,一无援兵到来,二无钱帛激励,三无诏书宣示,城内诸将不和,郭药师不愿意出战,“臣深忧矣”。

    反正燕山府凶多吉少了。

    赵谌将这一份警讯推了出来:“常胜军多是燕山子弟,我朝对燕山百姓无恩。郭药师亦是一个反复无常之辈,形势危急之下,必率常胜军投金叛我,然后主动做向导,带领金军南下京师。”

    “崇国公,你又开始离间军心了,我朝待郭药师和常胜军甚厚,何故叛我!”蔡攸说道。

    “蔡相公,该说的我也早说过了,现在不想说,而且用不了多久,顶多三五天内,就能接到郭药师叛敌,燕山府失守的消息。”

    这时候郭药师已经投降了,只是因为路途的关系,中山府的警报还没有送到。

    奇怪的是,蔡攸说了一句后,居然没有再责问。

    其他的大臣也全部缄默。

    赵谌继续翻看下去,后面还有两封警讯,是詹度写来的。

    中山府就是定州,比燕山府更靠后一点。因此詹度早先一直遵从着朝廷的惯例,将警讯递向太原童贯手上,然后被童贯全部扣押。

    但金人已经来了,朝廷什么动作都没有,詹度知道童贯那边出现了问题,也绕过了童贯,直接向京城传送警讯。

    一是说金人东路军已经攻克檀州、蓟州等地,兵临燕山府城下,燕山府危在旦夕。

    一是说金人西路军攻克了武朔二州,据说朔州守将孙翊出城作战时,义胜军于后方开城门主动投降,导致孙翊大败,现在不知下落。武州义胜军也主动献城投降。此时金人已经兵临代州城下。

    尽管早就知道了,看完了这些警讯,赵谌还是久久的不语。

    李邦彦问:“崇国公,可有良策?”

    向一个小孩子问良策,这一幕也荒唐。

    许多人露出古怪。

    但不能怪李邦彦啊,也不是李邦彦一个人,而是大伙一起想不出好办法来。

    赵谌心中窍喜。

    要的就是这效果。

    指望这群人守密,那是不可能的。或者说能守住密,姚平仲都不会败得那么惨了。

    事情传出去,那怕自己岁数小,也会树立不小的声望。

    “李相公,即便用特脚递,一来一去,最少也有六七天了,六七天过去,恐怕北方局势已经全面糜烂。”

    “河北?河东?”

    “不用特脚递送过去了,这时候燕山府已经失守。河东那边,金兵也临近了石岭关。”

    石岭关是什么地方,太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