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太子 » 第七十二章 清算(下)

第七十二章 清算(下)

    赵谌不答。

    李邦彦道:“殿下,若是金人看到我朝有备,会不会不渡河?”

    “金人东路军汇集了常胜军,不下八万兵马,黄河边便有五万大军,加上四皇子落在我手里,焉是一条黄河能阻挡住的?”

    这是快袭开封城的,如果稳打稳扎,就能抽空打造各种攻城器械,能投放七万兵力,河北诸州县有几个城池能守得住?所以赵谌说,不放金人渡河,河北必然糜烂。

    别看赵谌打了一场胜仗,几个宰执还是一脸的担心。

    从昨天到现在,赵谌和带回来的几百名士兵几乎未合眼,看到事情处理得差不多,开始不停地打起哈欠。

    赵桓说道:“天色不早了,诸卿早点回去吧。”

    诸人走出皇宫。

    天已经黑了下来,查抄仍在继续,时不时地看到一队队官兵押着大量财货前往左藏库。

    冷风吹拂下,白时中也清醒过来。

    他想到了新知府聂昌,昨天刚到京城,便被赵桓下诏替代蔡绍为开封府尹。蔡绍在开封府任上没有作为,又是蔡京的族人,另一边聂昌曾经任过一届开封府尹,做的也不错,只是得罪了王黼,被朝廷外放了。

    白时中当时没有多想,同意了这道任命诏书。

    “原来是早准备好的。”

    白时中苦笑起来。

    不仅是清算,这也代表着圣上,或者说那个小太子,对他们这群老臣很不满,只是因为他们有拥立之功,才没有处执。

    他找到了聂昌。

    聂昌正在带领着一大群衙差、侍卫以及一些定鼎军将士查抄蔡京的宅子。

    看到白时中,聂昌立即施礼:“下官见过白相公。”

    “聂贲远,勿用多礼,某今天已经致仕了。”

    “咦?”

    “某受了李邺的蛊惑,说了不该说的话……不说了,老蔡相公如何?”

    “昨夜他和王黼以及蔡相公几家人,想要冲击城门,未果,今天下官接到诏书,先安排了侍卫将各府封锁,然后听到蔡京自杀的消息。”

    蔡京也准备逃的,但就差那么一点点,没有逃掉。

    并且蔡京提前将许多财产转移到东南,因为金人来的太快,还有许多财产未来得及转移。

    不仅蔡京,还有他几个儿子,蔡攸逃掉了,大多数财产也转移走了,不过府上余下的财产全部得查抄出来。不仅财产,还有他超级大家的豪宅。其他几个儿子大多数担任着宋朝的高官,第五子蔡鞗还娶了赵佶的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

    全部被拿下,包括驸马爷蔡鞗,因为他是驸马,他家只有他一个人被流放到夔峡路,未罪及他的家人。史上蔡京第三子蔡鯈也被赐死,这次的处理,仅是流放。

    “此人虽老,仍不可小视……”白时中叹息道。

    赵谌突然发起清算,白时中等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蔡京却算到了。

    于其被朝廷处死,还要受辱,不如自己了断,于是抢在诏书未下达之前,便上吊自杀。

    “朝廷牵连的有些广。”

    “白公,这是我朝宽仁的,时局如此,若以以前各朝代,九贼及其党羽当诛灭三族九族!”聂昌不屑地说。

    就像朱勔的党羽盛章和王革,谄媚权贵,无恶不作,若是追究,说诛九族夸张了,但诛三族一点也不为过。朝廷是怎么处理的?仅是查缴家产,流放。

    名单上一共有八十五人,其中五十几人就在京城里,余下的是外地官员。

    个个都能判处死罪。

    实际这也是赵谌有意挑选的,有的人明明是九贼党羽,但恶不显,为了稳定,赵谌放了过去。

    毕竟时局太恶劣了,不仅有完颜宗望大军即将到来,还有河东路的金军,赵佶跑到东南还要搞小朝廷,宋朝容不得发生更大的动荡。

    但就是这样的处理,各人的看法也不一样,聂昌认为朝廷处理太轻了,白时中认为处理太重了。

    “王黼呢?”

    “他可舍不得死。”

    聂昌和王黼可谓是仇深似海,接以诏书后,第一个就是查抄王黼的宅子。

    王黼抱着侥幸的心理,说我要面圣。

    聂昌不客气,让衙差给他当场戴上伽锁,然后拖到大理寺牢房里,准备明天弃市。

    “白相公,朝廷如此处理,已经很是宽厚,你就不要管了。”

    “太子啊……”白时中低叹一声,现在他全想清楚了,为什么说从蔡懋和赵野开始,不仅是他们没有逃掉,而是从他们身上就能拉开以前一些参与皇储之争大臣对东宫的陷害。

    这些年东宫过的是什么日子,百姓不清楚,他们哪个不清楚。

    且看赵桓看着那些文书,脸都气变色了,只是碍于仪度,没有发作罢了。

    因为圣上被激怒,陈东的奏疏也被迅速得以通过,就包括吴敏和张邦昌,也不敢在那时候触赵桓的霉头。

    “只是你岁数太小了啊。”白时中又低语一声,步履蹒跚地回家。

    ……

    诸人退出垂拱殿,赵谌连晚饭都未吃,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朱琏垂泪坐在他身边。

    “娘娘啊,儿臣不是说没事了吗。”

    “你说什么呢,连何灌都逃了,你可知道娘亲有多担心?”

    这个何灌名气可不小,号称宋军第一神射手。

    “何灌呢?”

    “他带着几百名手下逃回京城,要求面见你父亲,你父亲未准,命他守西城了。我不懂,他为什么要逃跑呢?”

    这一战具体经过,朱琏也打听到了,然后就想不明白了。

    何灌才逃跑京城,城中禁兵不知真相,无人嘲笑。随着赵谌回京,真相也流传开来。你烧桥我们能理解,担心金人夺桥。但桥已经烧掉了,船也收缴了,难道金人会长着翅膀飞过来?

    你不是太监梁方平,乃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况且你还是开封人氏,不怕金人渡过黄河,京城百姓遭受大劫?

    听到大伙的嘲讽声,何灌羞愧地都抬不起头。

    实际此次朝廷为了让他守住黄河,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且看在军中收缴的粮草,钱帛和器甲,不但有大量神臂弓,连床子弩都送到滑州去了。

    只要稍稍有点血性,凭借他手中的人马,器甲,粮草,都可以独立完成守卫黄河任务。

    关于这点,赵谌问过韩世忠。

    他是先知先觉,得听韩世忠的解释。

    韩世忠说我呆在梁方平帐下,梁方平懦弱不前,几乎是带着哭丧脸去浚州城的,三军不备,军纪松懈,军心涣散,故金人到来时,多半会崩败。

    然后到何灌这支人马,一个守卫浚州城,一个守卫黄河,不在一起,不过离的也不远。他看到何灌到处抓民夫,军纪也比较松懈。

    那么有可能浚州城士兵溃败逃向黄河浮桥时,连带着何灌部下也会溃败。

    以何灌以前的名气应当能守住黄河的,不过看他的军队,恰恰与他的名声呈反方向了,这时主将懦弱,贪生怕死,那怕烧掉黄河浮桥,也会因为害怕跟着部下一起逃跑。

    淝水之战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旦三军溃败,就是主将想战都阻止不了了。但这是极端条件下的产物,所以韩世忠向赵谌示警,希望赵谌提醒朝廷注意,也没有百分之百地说梁何两人会丢失黄河。

    “何谓极端条件?”

    “主将不作为,或者已经提前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或者因为害怕,思维停顿,茫然一团,看到大家在逃,也跟着逃跑了。何灌以前确实能打,那是他年青时的故事,现在老了,也贪生怕死了。”

    “士兵呢?”

    “守城京师禁兵勉强凑合,想要出城野战,万万不能,故儿臣一再招募山民为兵。”

    还在招募,并且这次招募的地方有点远,鹿大壮余进等率领着大隗山地区的新兵入京,赵谌就让余进以及两名机灵的护卫、王宗濋家的几个门客,去了方诚山和伏牛山继续募兵。

    “娘娘,我去找父亲问一问京师情况。”

    赵谌找到了赵桓,问了问这几天京城发生的事。当听到赵佶连夜“东幸”后,他拉着赵桓的手说:“父亲啊,千万别学大父,仅是这一逃,便足以让大父留丑名于史册。”

    “我也未说逃,只是看朝堂大臣的动向罢了,”赵桓傲娇地说。

    不好意思,在另一个时空,你数次想逃跑了。

    赵桓又说了昨天垂拱殿的争执。

    “父亲大人,儿臣不是说过了吗,外事问宇文虚中,何必问他人?就像一幅画的好处,你能看得出来吗?然而拿到大父或三叔父面前,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优劣。”

    “我忘了……李纲呢?”

    “还行。”

    总比一群软骨头强。

    “不但军务,政务诸宰相能力也不足,到是你提拨了朱胜非是一个可用人才。”

    南宋之所以从一片混乱中走出来,并且前线战局渐渐逆转,多亏了吕颐浩和朱胜非,赵鼎也不差。然而自从秦桧为相后,迅速江河日下。

    “诸相有拥立之功啊。”

    之前赵谌也说过类似的话,但从赵桓嘴里说出来,说明他也开始思考了,赵谌说道:“是,所以朝堂就这样吧,不能再频繁更动了。然有一人,父亲大人得当心。”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