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补天阙 » 第六十八章 演化

第六十八章 演化

    或许是纪千秋执掌了执法阁的缘故,近来道宫内部关于创法一事的风波也逐渐平息。

    部分意图挑动道宫与宿垣道派对立的话语也就此潜藏下来,只在暗中流传。

    对此变化,梁渊却是毫不在意,纷扰多或少,也不会影响他修行,那又何必理会呢?

    不过对于后者,因涉及到彭道人,他倒是多了分关注。

    起初听闻道宫内流传的,所谓宿垣道派弟子贬低道宫弟子的话语,梁渊也未曾在意。

    但后来此事牵涉到自己身上,或说他们口中的所谓被贬低的弟子正是自己时,他还是不由失笑了。

    创法一事传出后,对于自己的冷嘲热讽可是从未停歇过,但如今他们却以别派弟子的贬低,再度造言生事,这着实是种讽刺。

    但如今正值宿垣道派与道宫合流之际,这等言论若甚嚣尘上,会否对此有所妨碍呢?

    由此,梁渊也察觉到此事不仅仅是无谓弟子宣泄不满的流言,他们的意图实际上是阻止宿垣道派的并派。

    对于这等行为,他虽能够理解,却并不认同。

    道派与道宫间的矛盾与纷争由来已久,两派的弟子在外也多为对立的姿态。

    这些道宫弟子初闻道派并入道宫之事,在不了解其中缘故前,便已十分抵触。

    部分极端者更是试图以言论挑起对立,以阻止道宫的决策。

    但他们不清楚,此事的关键在于推演秘法,这对于道宫而言是至关紧要的,道宫的掌权者们绝不会因此放弃。

    是以,他们虽漠视了流言,却也提前调回纪千秋,令其担任执法阁长老,以期平息此事。

    这些隐秘,梁渊都是从谭兴处打探而来,后者人脉颇广,对于这等消息也有渠道探知。

    在悟出玄理之后,他对于这般快速的进度难免有些疑虑。

    他自认天资并非卓绝,特别是有血气提升实力的先例,再遇见类似之事,总会怀疑又有某种事物在暗中影响。

    而自己刚从执法阁走出,若有问题,纪千秋定然能够发现。

    如此看来,或许也只能是纪千秋的手笔了。

    在确定了怀疑对象后,再去倒推原因,总能寻出很多。

    或许是自己与言正阳为友的缘故,亦或是看在晏长老的情面上。

    起初在玉契中见得长老的名讳之时,梁渊就有些疑惑,为何纪千秋刚回到道宫,就会接下问道一事呢?

    他本以为可能会是晏长老,又或许是余霁与祝无忧的师尊,但却从未相过会是纪千秋。

    在凡境之时,是纪千秋为他指出天地魔染一事,如今在需要问道时,纪千秋竟也正巧结束了驻守任务,来此指点于他吗?

    这未免也太过巧合了!

    虽说这对自己来说都算好事,但在修行界中,似这等无缘无故的好意,可是最需要警惕的。

    梁渊并不想过多怀疑纪千秋的意图,其人身为言正阳的师尊,他也不想因此影响到与言正阳的友谊。

    所幸,纪千秋提前结束六十年的驻守,是因为道宫的正式调遣,只为平息当下的风波,为并派一事做准备。

    至于为何这般指点自己,或许是看在晏长老的情面上吧,梁渊也只得作此猜测了。

    思绪既定,他拂去了一众杂念,回转到自身的修行上。

    现今他正身处元成山的洞府,在执法阁问道之后,虽莫名走到了事功殿,但在弄清楚玄理的由来前,他暂时还无意接取任务。

    在吸收完此次所得后,他才会视情况考虑是否再进行下一次问道了。

    梁渊投注心念落入心境,凝望着在繁星围绕下的那团耀眼芒光。

    这就是悟道所得,或许也是最契合自身的玄理。

    他思量一会,起意一触,顿时有种种玄奥的道理流入心中。

    恍惚间,他竟看见了一轮烈日,肆意绽放着光芒,无比耀眼。

    待梁渊回过神,面前所见仍旧是一团芒光,所谓烈日好似幻觉。

    但他知晓方才所见虽为幻想,却也是心境对于炽阳篇成就后的预显。

    他也相信,这灼灼烈日定能祛除魔念,还复道体纯净。

    只是若想达成此果,还需继续努力,将功法完善。

    念及于此,梁渊便依照纪千秋传授的诀窍,开始以玄理为本,构建功法脉络。

    此刻,那些曾经观读的道书便起了作用,其中蕴含的各种道理,正适用于当下的情景。

    待得玄理汲取了足够的道理,便可开始蕴化功法。

    而此过程,不过是苦磨功夫罢了。

    若想加快进度,只需不断观阅更为高深的道书,将之理解透彻,填充玄理便可。

    毕竟功法也不能凭空生出,道理也无法超出自身知见。

    功法玄妙与否,全在于创法者的见解,以及对道的体悟。

    由此创法也分两种方式,一是由上及下,此为境界高深者创立低境功法;其二则是由下至上,创法者开创同境功法,并随着修为提升,不断完善。

    前者所得自然更为完备,也更玄妙,世间多数低境功法多由此而来,至于后者,往往是缺少契合功法者才会迫不得已为之。

    这就是由下至上的创法的难处,这样创出的功法,在当前的境界看去似是无有多少缺漏。

    但在晋升之后,知见更广,对道的理解也更透彻,再观此法则觉错漏颇多,只会令人庆幸自己没有因此而走火入魔。

    梁渊心中思量着,已然将自身观阅的诸般道书投入玄理之中。

    在心境中看去,则是环绕的繁星投落入芒光之中。

    当然,道理并非全数适用此法,他在挑拣过后,只选择了契合玄理的道书。

    他见芒光正自闪耀,便暂时放下此事,转而看向心境中的纯白光华。

    自开始创法后,心境的演化之效便起了作用。

    但运转演化却是十分消耗心力,这些时日里积攒的心力,除了观想所用外,已然尽数投入到演化之中。

    如今看去也撑不住多久了,想到此处,梁渊心下一叹,心力虽非无源之水,但也需要自身不断提炼。

    若是能像真元那般,可以吸纳外界灵气补充,那倒是绝妙之事。

    只是如此却也难保心力的纯净了,念及于此,他只得安慰自己,凡事都有利弊二分,或许今后功行高深时,能解决此缺陷。

    梁渊回转心神,便沉入心境深处,继续提炼心力,以供给功法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