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7章 流星划过

第7章 流星划过

    由于近年来对梁作战不利,河北又相继发生反叛,李存勖亟需鼓舞人心、振奋士气,以重整旗鼓再出发。

    他的具体做法也很简单:称帝。

    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正式在魏州称帝。此前朱温建梁代唐之时,晋国就一直不予承认,并沿用唐朝年号。

    故李存勖此番将国号亦定为“唐”,并追赠包括李克用在内的父祖三代,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示自家为唐朝合法继承人。

    后唐就此正式建立。

    千万不要小看称帝这一举动。

    在乱世中,对一个致力于救万民于水火的进步团体的一把手来说,过早称帝很容易被枪打出头鸟。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猥琐发育、苟住别浪才是正确姿势。

    但对于团体的其他各级领导同志来说,一把手称帝带来的诱惑却是极难抵御的。

    无他,就是为了寄几头上那顶帽子听起来更霸气光鲜而已。

    村长往下,最大也就是副村长…

    乡长往下,最大也就是副乡长…

    县长往下,最大也就是副县长…

    然而!

    老大要是市长,那同志们就可以向副市长努力…

    老大要是高官,那同志们就可以向高官努力…

    老大要是…,…

    尽管一个团体从上到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大家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一把手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却永远是远高于其他人的。

    这也注定了在重大决策上,一把手永远是孤独的。

    李存勖称帝后,后唐上下欢欣鼓舞,奔着灭亡梁国的目标全力突进。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间既有梁国的全力抵抗,也出现了后唐内部的反叛动荡。

    但李存勖仍然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敏锐的抓住了梁国兵力部署上的失误,采取避实就虚的方式,以精兵直捣空虚的开封,一战而定天下。

    923年十月,梁末帝朱友贞赴死,时年36岁,梁国亡。

    李存勖908年承袭晋王,最初根基不稳、内忧外患。

    然历时15年,他东出太行、占据河北、北击幽燕、南跨黄河,最终战胜了实力强于自己的梁国,一统中原。

    五代凡53年、历14帝,若单论军事成就,无人能出李存勖之右。

    他的这份功绩是响当当、硬邦邦、当之无愧的!

    但对李存勖来说,一统中原仅仅是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如何做好治国安邦、一统华夏的下半篇文章,才是更为重要的考验和成就。

    但任谁也没有想到,在李存勖灭梁仅仅不到3年之后,其本人就死于叛乱之中。

    前半程他有多么耀眼,后半程他就有多么现眼。

    正应了那句“从露脸到现眼不过一步之遥”。

    单从事态发展来看,李存勖的骤然陨落有着太多的迷惑不解。

    925年,李存勖还以长子李继岌为主帅,统领禁军6万,出兵平定前蜀。

    正常情况下,如果发现中央不稳,他是不会这般决策的。而征蜀大军也进展顺利,前后不过3个月,前蜀灭亡。

    这也让久未遭受正统中原政权打击的南方各国惊惧不已,一时之间闻后唐而色变。

    但转过年来的926年二月,后唐内部就再次发生兵变,地点仍是大家熟悉的老地方,魏博镇治所—魏州。

    此前李存勖为了稳住魏博并兼顾对梁作战,在晋国实行的是三都并立,分别以魏博镇之魏州、成德镇之镇州和老家太原为东都、北都、西都。

    李存勖本人更是亲自坐镇魏州,总揽全局。

    灭梁之后,李存勖正式迁都洛阳,并增设长安为西都,之前三都仍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即便仍以都城之尊重视魏州,但李存勖刚离开不到三年,这就又闹出兵变了!

    魏博牙兵,果真“壮”哉!

    魏州兵变后,迅速蔓延至附近的邢州、沧州(今河北邢台、沧州)。霎时间,河北面临尽数混乱之危。

    李存勖急令亲信将领带兵进讨,遭受失利,局势恶化。

    无奈之下,李存勖欲亲自出征,但此时宰臣已经开始担心皇帝若出则京城必乱,苦苦哀求劝阻。(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此言非虚)

    李存勖无奈,只得让李嗣源领兵再赴河北。为了确保战胜并对李嗣源保持监视,李存勖还特意派出了自己的亲军随之出征。

    谁料就是这本该绝对忠于皇帝的亲军,却在阵前把主帅李嗣源绑了票,而提出的要求更是让人惊掉下巴:

    绑匪要求肉票李嗣源带着他们和叛乱兄弟自己人不打自己人,一家亲的共同推翻皇帝,奔赴新生活!

    本无反意的李嗣源就这样被裹挟着当上了带头大哥,更使他数月后登上了皇位。

    事已至此,李存勖只得打起精神,拢聚起最后的力量东出洛阳,意图在开封与叛军做最后决战。

    但行之半路,听闻李嗣源大军已先进入开封,并得到了河北、山东各地藩镇的群体响应。

    李存勖无奈只得先回洛阳,此时的他只剩下了唯一的指望:正在回程路上的长子李继岌统帅的征蜀大军。

    回洛阳的途中,为了笼络住身边的亲卫士卒,近年来愈发刻薄寡恩的李存勖一反常态,不断深入一线、亲自勉励抚慰,并对各级许之以重赏。

    但此时军心已丧,不少士卒甚至不顾尊卑,直接把皇帝怼了回去:

    陛下现在才想起来赏赐已经太晚了,不会有人承你的情、感你的恩的…

    等李存勖仓皇返回洛阳之时,身边士卒已不足出征时的半数,单骑兵就逃跑了万余人。

    四月,李存勖决定先行一步抢占洛阳以东之要地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即著名之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在此等候李继岌的军队。

    命令传达、部队集结,只待李存勖吃过饭后便出发。但兵变再次发生,乱兵从宫城西南的兴教门杀入,直扑李存勖而来。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存勖保持了军人的风采和尊严,他带领卫队展开反击,并亲刃数百叛兵,最后被流矢射中身亡,时年43岁。

    当月,李嗣源率军进入洛阳,先以监国身份暂摄朝纲。

    此后不久,征蜀大军溃乱,李继岌自缢,而李存勖其余儿子或被暗杀、或不知所踪。

    七月,已扫清所有障碍的李嗣源正式登基为帝。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两代奠定的基业,就此转到没有血缘关系的李嗣源手中。

    李存勖被葬入雍陵,上庙号庄宗。

    十五载拼杀,方百战成钢;

    然不过三载,便烟消云散。

    五代第一军事强人李存勖,流星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