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12章 浓眉大眼的背叛更不得了

第12章 浓眉大眼的背叛更不得了

    石敬瑭的外挂就是契丹。

    早在打定主意反叛时,石敬瑭就把求援契丹列入了备选项。

    等到李从珂的大军围攻太原之时,石敬瑭毫不犹豫的就派使臣出使契丹。

    请外邦蛮夷助战这件事,别说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即便是在当时的五代时期,也真不是啥子新鲜事。

    社团打架还得200块钱管站队、300块钱管动手的摇人呢…

    让契丹人来帮忙,无非多花点钱就是了,以前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但是,石敬瑭不是一般人,他几十年来追随李嗣源北击幽燕、南征后梁,

    对内,他是后唐称霸天下的功臣重将;

    对外,他是英勇抗击蛮夷的民族英雄。

    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看,他都是浓眉大眼的正面形象。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浓眉大眼的人背叛起来,有时候却远比其他人的危害更大。

    石敬瑭为了从契丹摇人所给出的价码,无论是河东集团内部、还是契丹朝廷本身都没有想到:

    称臣,割地。

    称臣暂且不说,但就割地这一项,便让国人无法接受:

    石敬瑭给出了整个的燕云十六州!

    这实在是太大了!

    燕云十六州,也叫做幽云十六州。核心就是以今北京、大同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其东西约600公里,南北约200公里,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

    这片区域,恰好卡在了太行山至燕山一线,是北边草原民族游牧区和内地汉民族农耕区的天然分界线。

    独一份的地理位置,天然就成了南北双方争夺的焦点。

    中原政权占据幽燕,不仅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还能以此为基地,攻伐经略草原。

    草原政权占据幽燕,则中原再无屏障可守,骑兵部队数日内便可饮马黄河。

    幽燕地区,不仅是双方战争攻守的主动权归属问题,更是中原政权的一道生死线。

    时为契丹皇帝的耶律德光,在看到石敬瑭的礼单后,强忍着平复了内心的激荡,点头成交。

    他亲率5万契丹铁骑日夜兼程,仅10余天时间便经雁门关抵达太原。

    随后契丹以弱兵诱敌,将后唐军队引入伏击圈。一番大战,后唐军损失1万余人。

    后唐虽败,但仍有主力5万余众,并且精锐的1万骑兵还保存完好。

    但主帅张敬达却就此而丧胆,他完全放弃了野战,坚守位于晋安的营寨(今太原市晋祠镇),一严令任何人不得出战。

    之后,就是这个蠢货眼睁睁的看着契丹人在外围挖沟筑垒,以一种十分憋屈和窝囊的形式让自己和数万军队陷入重围。

    太原之围遂解,石敬瑭就此与契丹合兵一处。

    眼看局势翻转,李从珂马上调集诸路藩镇兵马前往救援。

    但这些人各怀鬼胎、互生龃龉,即便李从珂多次严厉敦促,也只是堪堪抵达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后便止步不前。

    此时,他们与晋安寨的唐军相隔百里,即便是遥望打气都做不到。

    晋安寨的被围将士丝毫不知援军已到,士气日益低落...

    偌大的后唐只剩下了皇帝亲征这最后一丝希望。

    然而,自开战以来便层出不穷的各种意想不到仍然没有结束:

    李从珂尽管领兵亲征,但内心却极度害怕。走到河阳(今河南孟州)便停止不前。

    前半生搏杀疆场、视死如归的他,竟然在当上皇帝后怯懦到如此地步...

    非但如此,李从珂还整日借酒消愁,斗志越发丧失。

    到后来时,甚至不顾体面,公然对着大臣讲到:

    今后不要在我面前提石敬瑭的名字,我听到这个就心惊胆寒。

    皇帝乃国家和军队之魂,坠丧至此,军心民心已然不可收拾。

    晋安寨的后唐军队已被围数月之久,期间多次组织突围均未成功。后来粮草不继,只得杀马而食。(可怜后唐精锐的骑兵,未与敌人交战一次便自废武功)

    副将在劝说主帅张敬达投降未果的情况下,将其杀害,而后投降契丹。

    解决了这股唐军之后,耶律德光与石敬瑭马上向团柏谷的后唐军队发动猛攻,再次大获全胜。

    李从珂听闻前线大败,马上率军退回洛阳。石敬瑭与契丹军队尾随而至。

    战争形势已彻底明了,各地藩镇开始向石敬瑭投降…

    退无可退的李从珂仍没有就此振作,他最终带着太后、皇后和儿子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

    你连死都不怕,为何就没有一战的勇气呢?

    当天是公元936年的闰十一月二十六日。

    这一天,也正式意味着五代时期疆域最大、战绩最强的后唐,在历二世四帝、享国祚14年后灭亡。

    而此前,石敬瑭已在“父皇”耶律德光的见证下,在太原登基,定国号“晋”,史称后晋。

    讽刺的是,作为儿子的石敬瑭,要比自己的父亲耶律德光还大上十一岁。

    他也因此在“卖国贼”的之外,收获了“儿皇帝”这个响亮的称号。

    从后唐到后晋,是短暂的五代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

    从中原政权与契丹的争斗形势来看,此刻不仅意味着中原政权在军事上开始落入被动,也同时在政治上陷入颓势。

    先来看军事上:

    燕云十六州的拱手相让所带来的被动不再赘述,与此同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军队的沉沦。

    无论是晋安寨的数万精锐,还是团柏谷的藩镇联军,都在这次战役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损失。

    再考虑到数年来几次皇位更迭带来的兵力耗损,那支曾由李克用、李嗣源一手打造,汇集了藩汉精锐、一时无双的强兵,已然不复存在。

    然而更令人们不解的是,为何当年那支动不动就给契丹人上演“东亚大陆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教学科目的军队,竟在短时间内退化至此。

    单看这次太原战役的表现,他们与契丹人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个中原因,除了皇帝、主帅的拉跨之外,其关键还是在于这支军队军魂已堕。

    当年李存勖许以重赏却无人响应,军人们要去投靠李嗣源;

    李嗣源继位后,作战不利却必须对军队奖赏,否则便难安军心,毕竟,你的帝位是人家抬出来的;

    李从厚主政,这些军人更是在国家生死关头,在皇帝以给予重赏的情况下,名明目张胆要再去李从珂那里“吃两头”;

    李从珂上台后,第一件事竟是翻遍国库和京城百姓的衣兜,要先把承诺给军人的奖赏兑现了,结果发现这个国家早已穷困潦倒,赏无可赏…

    然而可怜的是,即便这样都满足不了军人的胃口。他们甚至公然说到:早知李从珂这么不顶用,还不如当初继续跟着软柿子李从厚好了。(军人以菩萨称李从厚,指其软弱)

    在这支军队的心中,早已没有所谓的家国忠孝,取而代之的是骄横跋扈、不知满足。

    皇帝爱谁当谁当,反正不管谁当都会花大价钱买我们的“忠诚”。

    军人不再关心其他东西,他们心中只剩一条“真理”:

    只要活着,我们就还是这个国家的上流阶级。

    活着,才是第一位的。

    除去这些,哪管它洪水滔天…

    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又能指望他们发挥出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