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35章 “一炮流”遇见“保守流”

第35章 “一炮流”遇见“保守流”

    正月十八日,柴荣抵达正阳,在此召开了军事扩大会议。议题只有一项:换将。

    鉴于李毂此前的表现,肩负军政双责的他被卸下军事指挥权,专职寿州府行政事务。

    由于此时寿州城仍在刘仁赡手中,李毂实际上等于没事可干,这对当朝首辅来说可以算是顶格的尴尬了。

    而此前表现优异的大杀器李重进,则被柴荣委以重任,接替李毂担任寿州进攻作战总指挥(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

    2天后,柴荣亲自抵达寿州城下,详细观察城防和地势。但眼前景象,却让他神色越发凝重。

    寿州实在是太难打了!

    唐朝末年,由于东南经常发生叛乱,直接威胁到了赋税重镇东南到中原的大运河漕运路线。朝廷不得已,只能重新疏浚西线沟通黄河和淮河的巢肥运河(淝水—巢湖—濡须水)。

    这个时期,东西两条线路互为补充,因此处于西线关键节点的寿州地位开始重新提升,并成为了南北交战的必争之地。

    鉴于此,历任的寿州控制者都会竭尽全力的巩固强化寿州城防。

    关于五代时期寿州城的具体数据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因为柴荣在攻下寿州城后,感到此处城防坚固、难以控制,便毁其城防,将官署机构迁到了不远处的淮河以北之下蔡。

    后来北宋末年,为抵挡金兵南侵,朝廷又重新在原寿州城位置筑墙,除难不成强稍微缩水了一些之外,其余的位置、结构和规模都基本与五代时期的老城相同。

    北宋末年建设的这座寿州城后来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今天寿县的著名旅游景点。

    因此,这里我们就简单列举一下北宋末寿州城的相关数据,直观的体验一下这座五代时期天下坚城的恢弘。

    寿州城总体呈方形,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城墙周长约7.1公里。其中,城墙高约8-10米,底部宽18-22米,顶部宽4-10米。这样的规模,非常有利于在防守时展开兵力并配置大量器械。

    所有墙砖均用糯米汁、石灰等物弥合,坚固异常、固若金汤。

    此外,寿州城墙还有一个独有的特点,就是墙面形状呈“外直内坡”。这种特殊的设计有两个好处:

    一是在作战时,防守兵力可以迅速地抵达城墙,均匀强化各点位的防御;

    另一点是由于内墙一侧有依托,城墙可以有效抵御外部洪水的冲击。无论是在日常防洪,还是作战时防备敌人用水淹城,都大有作用。

    对于紧邻淮河又三面环水的寿州,可以说是加上了最后一道保险。

    即便是近千年后的1991年,寿县古城再次遭遇特大洪水。周边地域全泡入水中,只留下城墙保护的老城。

    从空中看,寿县古城如一只硕大的木盆,漂浮在浊浪涛天的洪水中。

    那次洪水,从当年的6月14日封闭北门,一直到8月30日,北门从退去的洪水中重新显出。寿县古城被洪水围困了整整两个半月,仍然屹立不倒。

    千年之后尚且如此,寿州城墙在当年的防洪能力可想而知。

    说完了城墙,接下来看城门:

    寿州共有城门4座,每一座城门都配属修建了瓮城,以增强防御。

    即便是后来明朝修建国都金陵的城防,也并没有在每一座城门上都修建瓮城。与之相比,寿州的全部瓮城化可以算是彻底的高配了。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今天仍保存完好的的中华门城堡,就会对瓮城的恐怖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但是寿州的瓮城之强横还不止于此。

    与一般的瓮城中,各处城门都处于同一条直线所不同的是(比如中华门共3重瓮城4座城门,都在一线),寿州的四座城门除南门外,其他三座城门与瓮城的城门都不在一条中轴线上。

    其西门的瓮城城门朝北,北门的瓮城城门向西,均与所在城门在平面上呈90°直角,而东门的瓮城城门与所在城门平行错置。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瓮城若按照传统的一条直线布局,那么敌军在攻城时一旦突破第一道城门进入瓮城后,往往士气高涨,而守军在慌乱之下应对不当,就很有可能被一鼓作气冲破瓮城。

    别看只是把两道城门的位置调整了一下,却再次为防守方大大提高了守城的容错率。

    坐拥如此坚城,名将刘仁赡又是打定主意死守,柴荣着实的心烦意乱。

    因为,他和他的后周军队,不愿不想也不太会,攻城。

    这个问题不止后周一家存在,它是有来由的。

    五代时期的战役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许多重大战役甚至包括经常出现的灭国之战,一般都是野战定胜负,很少会出现围绕攻城而展开的要点攻坚战。

    大家秉持的经验就是,汇聚精锐兵团野外决战,一口吃掉对方主力,然后一路接收地盘。

    同样,野战败北的一方,也往往在后续战役中很难再打起精神继续战斗,甚至一些重要城池都干脆不设防。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的作战,常见的节奏和套路就是—“一炮流”:

    见面直接脱衣服、轰轰烈烈来一把、不分胜负不算完、这把之后叫爸爸。

    而不打野战、死守城池这样的战役模式,就是标准的“保守流”:

    先写情书再表白、送花牵手看电影、亲了脸颊再亲嘴、不能随便哪都摸、婚前你要尊重我。

    “保守流”在五代是个绝对的另类。

    “一炮流”、“保守流”两种模式,无所谓对错好坏,各位选手真遇到了和自己不同类型的对象,也大可不必在意。

    反正婚恋市场一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么深的池子可以保证每个阶层和群体轻松实现“车走车道、马走马路”,很多时候完全没必要非得一棵树上吊死。

    但少数时候还真就偏偏不行,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你必须要攻克一个目标,哪怕她保守到极致。

    所以,对于中原政权这种常年混迹“一炮流”圈子的大咖,面对南唐刘仁赡这种保守的“守城作战”,就会比较捉鸡。

    后周上下既对攻城战役准备不够充分,同时对相应的经验与战法储备也比较少。

    柴荣想了半天,最后的决定还是拿资源硬往里推…

    他下令,征发附近的宋州、亳州、陈州、颍州、徐州、宿州、许州、蔡州等地壮丁数十万,汇聚到寿州城下。

    这些人配合着正规军,扛沙包、砍木头、造云梯、推冲车、捡石头,昼夜不息的发动对寿州的猛攻。

    此前,他为了修缮开封城防,也不过是动用了十几万的民夫。现在寿州城下直接就是几十万的辅助军队,就算是对这些人予以最低标准的生活保障,每天的消耗也将是天文数字。

    应该说,这一战柴荣算是下了大本。但他没有上头,反而是更加谨慎。

    在一方面维持对寿州城的猛攻同时,柴荣也把目光转向了周边还有突击实力的南唐军队。

    他要率先扫清这些隐患,以避免将来的某个时间周军因久攻寿州不下、疲惫不堪,而被南唐来援的生力军打突击。

    如果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况,就等于后周这个“一炮流”被南唐“保守流”反推了个一泻千里…

    以后江湖上没法混的呀…

    结合手中的情报,柴荣把目光首先放在了位于寿州以东、与其并称淮南屏障的重镇:

    濠州。

    南唐在这里部署了水陆军队共计1万人。

    柴荣本人由于要亲自坐镇寿州指挥,又要确保足够的兵力攻城。

    因此,他只能挑选一名将领,带领着不占优势的兵力,去扫掉濠州的唐军。

    这无疑又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任务。

    柴荣环顾帐中诸将,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那个他颇为欣赏的年轻人:

    小赵,就你吧。

    你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赵匡胤心头一喜:

    我小赵当哥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