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40章 扬威六合

第40章 扬威六合

    李景达,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第四子,自幼就聪明机敏,很受李昪喜爱。

    李昪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是李璟(原名李景通,登基后改为现名),次子李景迁,三子李景遂、四子李景达,五子李景逷。

    虽然贵为长子,但李璟的继位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李昪最为中意的是二子李景迁,朝中不少重臣也纷纷站队李景迁。

    还是在杨吴的时期,曾有一阵,李昪专门把李璟从名义上的国都扬州召回到自己的霸府所在地金陵,并任命李景迁为宰相,改派到扬州监视杨吴皇帝。

    但不幸的是,李景迁年仅19岁就病死。

    可是这并没有让李璟的日子变好过,李昪随即就又把目光投向了四子李景达,并有意扶持他。

    后来还是不少臣子劝谏李昪,为了国家稳定应该坚持立长,李璟这才跌跌撞撞的确立了自己接班人的地位。

    因此,李璟在上位的最初一段时间,因为局势不稳的缘故,他不得已自继位伊始就在李昪灵前宣布,对皇位传承实行兄终弟及:

    封三弟李景遂为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而李景达则被晋封王位,并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地位不稳、威望不足,这也是李璟后来憋着劲要对外用兵的原因之一。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李璟逐步站稳了脚跟,李景遂率先被驱逐出了权力核心,而李景达也顺着形势开启了闲散王爷的生活。

    但从能力上来说,李景达确实是皇族里面少有的才干突出之人。如果不是这次战役的局势被动至此,李璟无论如何是不会让其掌兵的。

    但即使是这样,李璟仍然没有对这个弟弟百分百的放心,所以他拒绝了不少大臣关于“亲王领兵,于情于理于规制都不应再派监军”的意见,执意给李景达派了个监军来时刻监视他。

    本想远离一线以自保,可自家基业面临生死存亡又不能无视于睹,不得已领了兵却又不被充分信任,打了败仗肯定无法接受,可若是打了胜仗又要担心功高震主…

    就这样,李景达在复杂的情绪中,领着2万人马出了金陵,渡过长江来到了瓜步(今南京六合东南)。

    这里,距离赵匡胤的驻地仅有二十里,全副奔袭不过半个时辰便可杀到。

    听闻李景达到来后,赵匡胤马上传令全军戒备,做好战斗准备。可一连几天,作为主动求战的一方,李景达的营中却毫无动静,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就是来贴身监视赵匡胤的。

    李景达手里足足有2万人马,赵匡胤却只有2000人,但因为不清楚对方虚实,李景达为了慎重起见,这才没有贸然发动攻击。

    这边李景达的小心翼翼,反倒助长了不少周军上下的乐观情绪。

    连翻的胜仗,使得他们的信心已经增长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

    在他们看来,什么兵力对比都不是问题,只要周军进攻,就一定能轻松击垮任何一支南唐军队。

    大家伙乐呵呵的,轮番跑到赵匡胤那里询问作战计划:

    “大帅,咱这次怎么打?”

    “是先派‘好舌头’去诱敌,然后包饺子?”

    “还是派特种兵绕到敌人后面搞突袭?”

    “要不您还是准备去跟李景达单挑,再搞一次‘马震’?”

    …

    赵匡胤听着这些话,恨不得一脚踢死这些个调皮捣蛋货。

    对手是李景达,不是之前那些菜猫菜狗!

    上面这几招都用的声震大江南北了,人家怎么可能再中招?

    还单挑?

    还tm“马震”?

    就咱们这拢共2000人的队伍,李景达要是知道了底细,早就第一时间全军压上,跟你拿屁股硬怼了知道吗?

    人家一屁股能让你断子绝孙你信不?

    打了几个胜仗还真以为自己刀枪不入能一敌百了吗?

    赵匡胤马上召集全军训话,严肃地分析了敌我形势,并着重批评了当前普遍存在的轻敌情绪。

    他尤其指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一定要坚决克服麻痹轻敌的思想。

    而这一仗的策略:

    就是原地不动等着敌人来攻,在此之前坚决不能主动暴露自己的底细。

    全军上下从他做起,要在敌人进攻之前全面的做好各项战斗准备,一旦战斗开始,那就是“首战即决战”。

    如果不能第一次就打崩南唐,之后进入了拉锯战,失败的一定是我们。

    在赵匡胤及时的思想工作下,周军迅速完成了思想统一,嘻嘻哈哈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默的进行着各项战斗准备。

    数天之后,李景达终于决定不再等待,他下令全军出击,硬攻周军营寨。

    李景达按照常理,首先采取的仍是试探性进攻,所以并没有将所有兵力全部压上。

    这也正中赵匡胤下怀,他要的就是这个兵力局部优势。

    赵匡胤随即下令,所有人把今天当做决战,拿出最坚定的决心、最狠的杀气回击南唐。

    唐军刚杀到周军营前,才打了一个照面,就发现这伙子人全身上下都不对劲。

    那凌厉的眼神和冲天的杀气,仿佛自己就是主动送上门的杀父仇人一样。

    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就纷纷被终结于营寨之前。

    后周的营寨就像是一个能燃烧一切的大火炉:

    南唐的第一条兵线刚贴上去的瞬间,就消融了;

    紧接着,是第二条:

    第三条…

    站在后方督阵的李景达马上就发现了异常,他意识到自己可能着了赵匡胤的道了,于是他迅速挥动令旗,安排全军撤退。

    这无疑是一个最为理智的决定,但有一个前提条件:

    一般情况下。

    可赵匡胤是二班的…

    他既然早就决定要一战打崩南唐,那只凭防守,哪怕是杀了再多的人也决计做不到这一点。

    让你李景达再回去重新组织,下次可就没这个便宜占了,早晚还是得让你拿大屁股坐死我。

    所以,赵匡胤备下的就是一整套计划,他要的就是你后退的那一刻!

    等的就是你!

    看到南唐后撤,赵匡胤第一个冲出了营寨,挥舞着长剑向唐军杀去!

    他要由守转攻,一鼓作气拿下这一仗!

    这才叫一仗打崩!

    眼见主帅赵哥又一次身先士卒,情绪早就调动到高点的全军上下再次被硬拔上了新高度,他们睁着血红的眼睛、嘶哑高亢的咆哮着,全部冲出了营寨向唐军杀去。

    本就是做着试探性进攻打算的李景达,哪里会有防备对方反攻的打算,仓促之间根本无法再有效的调动兵力去补位和布防…

    战事由此演变成了之前从未想到过的“恶狗撵兔”。

    2万人被2000人追着杀,一路狂跑一路挨刀,唐军上下再次被追的连营寨都不要了,直勾勾的就往长江边跑去。

    那里有他们的船队,此刻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个念头:只有逃到船上,才能彻底躲掉周军这些天杀的魔鬼!

    是吗?

    这一仗的结果:

    面对2万人的唐军,赵匡胤所部仅凭2000人,就击杀连同俘虏对方足有5000人之多。

    而剩下的1万多唐军也并没有好过到哪里。

    因为慌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抢到渡船,不得已跳到了江里试图泅渡逃生。

    这会儿他们应该早就丢掉武器了,所以不能算是武装泅渡。

    但即便如此,古时的长江也远比今天宽阔的多,横渡长江这一壮举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只能是一个难以完成的梦想。

    他们最后的归宿,可以套用宋丹丹的那句名言:

    “那得看救生员啥前儿捞他,你要过一秒捞他,他就潜1秒,你要过1年捞他,那他指定搁那漂着呢…”

    李璟好不容易拼凑出来的2万精锐,又是冒着大风险请出的皇族精英李景达带队,然碰到了赵匡胤,照样还是以卵击石、没个卵用。

    赵匡胤再次声动东南,扬威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