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遗将风云 » 第2章: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2章: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曰:

    半生几度此登临,流落而今雪满簪。

    南浦不知春已晚,西山但觉日初阴。

    谁怜龟鹤千年语,空负鹏鹍万里心。

    无限故人帘雨外,夜深如有广陵音。

    ——文天祥《隆兴府》

    1278年12月,南宋最后一位丞相文天祥被俘,吞食龙眼赴死未果,被张弘范囚于大帐,前往崖山地界。

    张世杰残部逃于广东一带,活动范围有限,南宋军溃不成军,伯颜大军与张弘范合围崖山,准备在崖山全歼张世杰部,彼时,南宋左丞相陆秀夫护幼主于海上。

    1279年1月,张弘范到达崖山,与伯颜成犄角之势,围困崖山。在山上设摆宴席,张弘范亲自邀请文天祥入席,“宋瑞兄,大宋民不聊生,气数已尽,这崖山之上乃是张世杰,宋瑞兄如能亲书一封,劝降张世杰,我必上表大汗,奏请宋瑞兄灭宋第一功!”

    文天祥冷笑一声,正色道:“我生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左右将士正欲上前,张弘范示意退下,再三请求文天祥,文天祥即取笔墨书《过零丁洋》一首递与张弘范,诗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读罢,连连感叹:“世人皆赞文天祥忠义两全,今日一见,果然如此!”随即不再逼迫文天祥,转而命军大举进攻崖山。

    元军骁勇,宋军虽数万军,但尽皆疲惫不堪,又夹杂臣民于其中,战力哪里有元军强?

    元军将近,南宋军民投江二十三万余人,张世杰派人送信给海上的陆秀夫,建议他携幼主登小船寻求突围,陆秀夫思前想后,吩咐使者回去报与张世杰,“张元帅好意,但幼主与丞相登船,一旦被俘,恐受元贼羞辱。”随后又嘱咐邓光荐将自己所记之书带出,以便后人参阅。

    岸上厮杀声不断,夕阳洒在水面上,一片通红,崖山之上,不断有人跳海,陆秀夫抱幼主站在船上,“天不佑我大宋,奈之若何?奈之若何?”

    言毕,陆秀夫携幼主投江,海面只剩一艘皇船,无人掌舵,任凭海流漂泊,于后世留下一个“携主投江真名相”的美好传说。

    3月,崖门镇落入元军之手,宋军退居海上,张世杰命人搜寻附近汉人渔船,想要在海上与元军决一死战,历经一个多月,崖山海战呕血帷幕,宋军死伤无数,十万军民投江自尽,元军大获全胜,南宋朝廷正式推出历史舞台,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统治。

    此时,张弘范带文天祥立于崖山之上,望见海上浮尸十万余,残桅无数,向世人宣告着赵宋皇朝的陨落,文天祥跪拜,向南恸哭:“国事不济,臣子何生?”竟恸哭昏厥,左右忙将文天祥扶回大帐。

    伯颜带随从来到张弘范军营,先向张弘范道喜:“张元帅,听说擒获文天祥,加官晋爵指日可待啊!”

    张弘范迎接,道:“哪里话?这灭宋的头功,必是伯颜兄啊!”

    伯颜笑道:“说笑了,走,且去看看这大宋丞相如何。”

    虽说文天祥此时的身份是俘虏和囚犯,但张弘范十分敬重文天祥为人,倒也没有为难文天祥,每天好饭好菜伺候,只是看着文天祥不许随便出入,手下人诸如王惟义、张弘正等人也没有异议,由此可见,虽然文天祥与张弘范立场不同,但胜在人品。

    伯颜进帐,见文天祥正在读书,伯颜即在一旁坐下,文天祥也不抬头,依旧在读书,伯颜道:“元丞相伯颜,拜见宋瑞兄。”

    文天祥点点头,轻声“嗯”了一下。

    “宋瑞兄,想必已经看到了此番决战场面,宋朝大势已去,宋瑞兄何不归降我大元?元主十分敬重宋瑞兄,宋瑞兄将来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前途无可限量啊!”

    文天祥终于开口说道:“恨我不能亲上崖山,杀尽元贼!”

    伯颜听文天祥骂了一句,倒也不生气,继续说道:“数年以前,我与元主征战山东,那时便听说宋瑞兄之大名,对于宋瑞兄的评价,元主只四个字,‘是好人也!’,鄙人觉得虽无华丽语言,倒也道尽宋瑞兄这人,宋瑞兄以为如何?”

    文天祥道:“非我族类,如此评价有何意义?伯颜,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意已决,休要再劝!”

    伯颜叹气,道:“弘范言宋瑞兄心如磐石,果不其然!既然宋瑞兄不肯归降大元,那如今我只能将宋瑞兄送往大都,请元主定夺!”

    言毕,伯颜作了一揖,离开大帐,吩咐军士打造囚车,命王惟义带自己亲笔信,领兵一千,将文天祥送往大都。

    军中大摆宴席,庆祝灭宋之战,全军上下,喜气洋洋,跳舞、摔跤、骑马,射箭……有奇巧技艺者尽施己之所长。

    突然,细作来报:“报与元帅,抓了几个乔装打扮的宋人,请元帅定夺!”

    伯颜起身,去往囚帐,几个乞丐打扮的宋人五花大绑扔在里面,见伯颜进帐,都挣扎着要起身。

    “几位,我是大元帅伯颜,现在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活路,一条死路,你等想怎么选?”

    旁边军士将几个宋人嘴里的脏布揪了出来,“啐,元狗!我恨不能生啖汝肉!”

    伯颜笑笑,道:“几位,宋朝已经亡了,现在归降大元,我伯颜可保你等不死!”

    “啐,谁说大宋亡了,我丞相之弟如今已经离开崖山,不日便可重振我大宋社稷,现在赶紧把爷爷我放了,日后留你一条活路。”

    伯颜若作沉思状,吩咐几位军士将几人拖出去斩了,祭奠死亡元军,随即出帐去找张弘范。

    “宋人言文天祥之弟已经逃出崖山,不知前往何方,弘范兄如何打算?”伯颜问道。

    张弘范道:“伯颜兄,虽说如今横扫南宋江山,但江南、西蜀地界,零零散散仍有宋人,城池也有宋人把守,不过群龙无首,单独城池也掀不起甚么风浪。故元主并未注重,但如今这一消息传出,恐成变数。”

    “我意分兵,江南、西蜀二地搜寻残余宋人,收复城池,弘范兄意下如何?”

    张弘范道:“正合我意,伯颜兄往江南,在下往西蜀,如何?”

    二人打定主意,伯颜携大部前往江南,沿道返回大都,张弘范领五万余兵马,望西蜀方向而来。

    有云:

    忠志义士死社稷,王侯将相守国门。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