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遗将风云 » 第4章:以武会友

第4章:以武会友

    诗曰: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头》

    且说文天开自幼习武,受了不少教师的指点,在宋军之中算得上首屈一指,虽说身体虚弱,但此情此景,看到几人在操练兵器,心底还是痒痒的,按捺不住,挑起一条还算顺手的长枪,便向离自己最近的手使双鞭的男子刺去。

    那男子也不是束手就擒的人,左手鞭招架,右手挥鞭抡去,文天开见状,枪身一转,招架住来的这条鞭,那人左手又是一鞭,文天开见枪头无法招架左手鞭,只能弯腰躲过这鞭,就地翻了个跟斗,手中枪从肋旁突出,一记回马枪,枪尖正对男子咽喉不到一指处,登时收住。

    “文公子好武艺!”男子倒提双鞭,拱手见礼,“卢饮涧甘拜下风!”

    文天开站起身来,也拱手作礼,“承让了!能使双鞭者,必是双臂有力,天开佩服!”

    文天开此言不假,古时有十八般武艺:刀、枪、剑、戟、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各有各的长处,其中鞭者,分为单鞭、双鞭,根据材质的不同又分为软鞭、硬鞭,田间放牛娃手中的长鞭便是软鞭的一种,软鞭由镖头、握把、若干铁制鞭节和圆环相连而成,但技巧甚是复杂,古时使软鞭者寥寥无几。

    再说这卢饮涧使的双鞭,乃是两条硬鞭,传说与锏同出一宗,类似宝剑,鞭身前细后粗。共为十三节,形如宝塔,鞭身为方形,每节之间有突出的铁疙瘩,鞭尖成方锥形,有利尖。鞭身粗一寸有余。把手处有圆形铜护盘,越是沉重物品,惯性越大,所以能将铁质双鞭使得如此流畅者,必定是双臂均有力,不然左手跟不上右手操作,容易被敌方插空,自己的性命就危险了。

    竹林边的其他人见文天开使了个回马枪,战败卢饮涧,知道文天开武艺超群,虽说这几人都不如卢饮涧武艺,但文天开在此,还是跟自己一样使枪,去领教领教实战,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想着,钟洵二徒弟姜洪操起长枪,自己跳起,一记长虹直取文天开。

    枪者,兵器之王也,能称为王,那必定有独特之处,枪和其他兵器最大的区别便是刺的招式较多,不是甚么刀、斧那样使用蛮力——使枪突出的一个字是“巧”,两个字“灵活”,枪的重量本身就不如其他长兵器,但靠“巧”和“灵活”,使得其他兵器望而却步,使锤的抡一下,可能使枪的已经刺出了十几枪。

    这姜洪的枪尖直取文天开,正常情况下,这记枪是绝对挡不住的,由上而下的枪劲要比水平来的更猛一些,文天开也知道这个道理,后退一步,撤过身躲过这记枪,姜洪到底有些武艺,登时收住枪,向文天开撤身方向便横扫了过来。

    文天开早已料到,后仰躲过这记横扫,姜洪见状又是收住,望下便砸,文天开马步扎得稳固,抬枪招架住,竟直接弹开姜洪的长枪,文天开不给姜洪还手之机,一个回身侧转,几记快稳准狠的扎式枪向姜洪刺来,姜洪只能连连后撤,不停地用枪身招架,瞅准机会,一个侧身,文天开的枪刺了个空,姜洪正要转身,不料文天开动作更快,竟一记横扫,左手挺住枪身,枪尖直指姜洪咽喉,姜洪举枪的手也收住了,

    “文公子好武艺!着实厉害!姜洪佩服!”姜洪拱手道。

    文天开笑道:“姜洪兄弟的枪使得快,能收住招式,变换枪路,着实难得!”

    话音刚落,一旁风起,两股钢叉望文天开背后刺来,“孙平讨教!”

    文天开听得兵器将近,来不及转身,只好将枪身望背后一横,挡住刺来的钢叉,随即孙平想要将文天开逼到墙角处,不料文天开顺着孙平的力道,收拾脚步,踩着墙一个后空翻,孙平的钢叉直接插进墙里,文天开双脚踩住钢叉,右手枪尖直指孙平:“孙平兄弟,你输了!”

    “好!”

    文天开这时才发现,院子里已经围着了好些后生,在拍手叫好,钟洵从人群中走出,冲着卢饮涧、姜洪、孙平,道:“今天应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还不快多谢文公子!”

    三人又拱手作礼,吴紫栾在一旁停下手中双剑,钟洵道:“文公子,打斗多时,怕是有些饿了,且来吃些酒食,待我向文公子一一介绍我的这些徒儿。”

    院子里的那些后生本来就是来看热闹的,见再没甚比试,便也自行散去。

    酒席之上,村野之间,都是一些野菜,倒是因为文天开,钟洵令孙平杀了只鸡,取了十年陈酿款待文天开。

    文天开问道:“钟老先生,在此间也有数年了,难道就不想再出山,拯救这大宋社稷江山?”

    钟洵道:“文公子,老夫这一生蹉跎,幼时读圣贤之书,寻思考中状元,替天下百姓请命,但朝纲不振,君王听信谗言,有心避战,白白送几千里江山于北人,遂心灰意冷,只想做个闲云野鹤,了此一生;怎奈世道无常,暴元南下,我朝节节败退,老夫也无能为力啊!”

    文天开敬了钟洵一杯酒,道:“此一杯酒,敬钟老先生为国为民之心!”

    钟洵又道:“辞官之后,老夫游历河山,登峨眉、游桂林、赏西湖、观沧海,最后来到此间,顿觉风景颇好,便定居于此,承蒙庄中几位老兄厚爱,将这几个徒儿托付给我,倒觉得此生无憾了!”

    钟洵指着卢饮涧,向文天开介绍道:“这是庄中卢太公次子卢饮涧,年二十有四,长子卢饮洲参军杀元人,音讯全无,卢太公至死不允我这徒儿出庄参军,但这徒儿自幼喜爱兵器,有些把子气力,最后试了个双鞭,觉得不错。”

    “这是庄中姜太公独生之子姜洪,年二十有,二姜太公从商,但世道不好,商业不兴,嘱老夫好生照料其子姜洪。”

    “这是当朝京城仆射孙昭之子孙平,年二十有二,曾有刺客进城行刺,孙昭为保皇帝,舍命救驾,身中数刀,孙平当年一十二岁,至今已有十年光阴!”

    文天开不免叹息,道:“十年前,天开还未前往京城,不然定一睹孙仆射风采!”

    钟洵指吴紫栾,道:“此女吴紫栾,年一十九,祖上是大唐白乐天小女白阿罗与谈弘谟,其父将她托付给我,嘱我替她寻个好人家,也便了此一生,偏偏此女性格刚烈,女红、日常家事、武艺样样都学,样貌出众,故前几年便有不少附近村庄的年轻后生前来提亲,一个也瞧不上,后来因提亲之人太多,便提了几个要求,一要年纪相仿,至多能长三岁,二要扬名天下,三要才华出众,这几条一出,倒无人敢来提亲了。”

    文天开哈哈大笑,道:“吴姑娘才貌出众,这些要求也不过分,望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钟洵也笑道:“难啊!难啊!”

    文天开道:“钟老先生这一番介绍,天开甚是钦佩诸位,天开不才,年二十有八,痴长几岁,如蒙不弃,愿与诸位皆为生死兄弟,从今往后,以师事钟老,以弟待诸位!”

    有云:

    英雄以武会兄弟,豪杰把酒言谈欢?

    不知这几位能否同意文天开这一请求?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