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遗将风云 » 第50章:赵世文称帝

第50章:赵世文称帝

    诗曰:

    人生天地间,一死非细事。识破此条贯,八九分地位。

    赵岐图寿藏,杜牧拟墓志。祭文潜自撰,荷锸伶常醉。

    此等蜕浮生,见解已不易。齐物逍遥游,大抵蒙庄意。

    圣门有大法,学者必孔自。知生未了了,未到知死地。

    原始则返终,终始本一致。后来得西铭,精蕴发洙泗。

    吾体天地塞,吾气天地帅。一节非践形,终身莫继志。

    舜功禹顾养,参全颖锡类。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

    圣贤当其生,无日不惴惴。彼岂不大观,何苦勤兴寐。

    吾顺苟不亏,吾宁始无愧。人而有所忝,旷达未足智。

    卓哉居士翁,方心不姿媚。蒙谗以去国,七年无怨怼。

    风雨三间茅,松楸接苍翠。斯丘亦乐哉,未老先位置。

    宇宙如许大,岂以为敝屣。当其归去来,致命聊自遂。

    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

    君方仕于朝,名高贵所萃。乾坤父母身,方来日川至。

    西铭一篇书,顺事为大义。请君观我生,姑置末四字。

    ——文天祥《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且说钟洵寻文天开、刘英相二人言说赵世文称帝之事。

    文天开见说,道:“如今我军势大,此时不奉赵王爷为帝,更待何时?”

    三人商议已定,遂前去靖州郡衙去寻赵世文与马夫人,言说称帝一事,赵世文应允,马夫人道:“将军与军师辛苦,称帝之事,要准备的事情甚多,可否将这一路上的功劳簿借来一看,好按功劳各定官职?”

    钟洵道:“一路上功劳簿均由犬子钟晨记录,待整理完毕,明日便可送来!”

    赵世文道:“如此,便辛苦诸位!”

    三人拜谢离去,待出了郡衙,钟洵道:“文公子、子杨可知王爷夫人方才之言是何用意?”

    刘英相答道:“这准备的事情,便落在了我等的头上?”

    钟洵笑道:“正是!所备之事,并非只有按功定职,尚有修建行宫、赶制各种服饰,刻制符印等,如此看来,恐是要劳烦怀集郡贾员外与贾小姐前来了!”

    次日,钟晨前来呈上功劳簿,赵世文收起,欲与马夫人一同商议如何分配官职。那功劳簿上自惠州始,至靖州,一路上所历之事,每人所立功劳,样样不落,马夫人道:“王爷,不曾想这些中兴之将竟如此英勇!”

    赵世文道:“这便是我宋室之幸,可按旧制,按每人功劳分定官职,等级有序,不可乱了礼制。”

    这马夫人虽是一介女流,但自小也是熟读诗书,懂得朝廷官职排定,将各种闲职尽皆废除,三省合并,六部精简,将领大小也有等级安排。但这官职安排必要谨慎,如若安排不当,有将领不服,怕是要闹大乱子。

    诸将也在这期间甚是欣喜,不知自己安排在什么官职。钟洵安排军师于靖州修建行宫,又派人前往怀集郡请来贾小姐,贾员外因病无法前来,贾小姐带了十余个丫鬟前来,钟洵嘱咐贾小姐赶制龙袍、凤服。

    诸事准备妥当,已是一月之后,靖州城内四处欢天喜地。

    公元1279年7月12日,南宋皇室后裔,赵昺之族叔赵世文于靖州登基称帝,仍以“宋”为国号,建元“开炎”,史称“后宋”,赵世文颁布《告天下书》,有云:

    “王者继统,承嗣神器;黄天眷命,以宁万邦。朕起自草微,备尝艰险,从众将之出征,赖诸臣之事上;北关侵土,百姓罹难,南疆起寇,民众蒙尘。故长驱劲旅,往殄风波;旗鼓出于国门,将帅共推天命。然兆庶不可无主,万民不可旷时;勉徇雄心,荣临天宝。太祖建隆,发大号以顺人心;高宗绍兴,因忧患而护国土。朕顺应天命,今登九五,承袭国号“大宋”,建元“开炎”。承时抚运,及物推恩;革故鼎新,变家为国;恩泽万民,大赦天下。愿将相王公,戮力同心,共裨寡昧;凡朕子民,深体朕意;同守成规,不坠鸿业;恭尊先旨,以致升平。布告遐迩,咸使闻之。”

    立马夫人为皇后,称“贤德马皇后”;仍尊文天祥为丞相,三省合为枢密省,以钟洵为国师、枢密使,六部精简为国需部,以钟晨为国需使、贾润廷为国需副使,封文天开为少保、平北王、兵马大元帅,领丞相事;宋瑞老先生为兴邦国匠,御赐封号“冶铸公”,掌管全国冶铸之事。

    又设枢密省安邦抚民四护国,乃是:卢饮涧、姜洪、孙平、吴紫栾;

    又按登记设立征北将军、征西将军、车骑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左右护国偏军:封赵峰为征北将军,领征北侯;封袁烽为征西将军,领征西侯;封刘英潇为车骑将军;封翁禄志为征南将军;封刘英相为征东将军,领靖江侯;曾威、曾猛为左右护国偏将。

    女眷各有分封:以功劳为首,封项媚为护国夫人;贾小姐为定国夫人,赐予文天开、贾小姐不日大婚;刘英潇之妻魏夫人为安国夫人;翁禄志之妻刘英霞霞娘为兴国夫人。

    国内五军:文天开所率“宋室军”,袁烽、项媚所率“惠州军”,刘英相、刘英潇所带“静江军”,翁禄志所带“昭乐军”,赵峰所带“赵家军”仍旧由以前将领所带,指挥权收归皇帝,见军符行事。

    地方官员,以管辖范围为准,大者为郡,官员为守,小者为县,官员为令:惠州郡守姜琛、增城县令李寿,领郡守俸禄、副令李忠义、英德县令陈柏、阳山县令周成,领郡守俸禄、怀集郡守王文、梧州县令陈成、桂阳郡守成忠、原昭州翁禄志下属霍远礼为昭州令、曾威为静江府郡守、曾猛为平乐县令、原武冈郡文书主簿韩良忠为郡守、卢饮涧领靖州郡守、姜洪领河池郡守,孙平领容州县令,其余浔州、藤州等处各有安排。

    全国设粮仓两处:怀集郡与静江府,设冶铸军工一座:阳山,暂以靖州为都,待取成都,再行迁都。

    诸将分封已毕,赵世文将一月来所打造的军符印章及各军崭新军旗交付诸将,道:“诚愿诸将以国为家,被灭暴元,光复河山,重振社稷!”

    诸将山呼万岁,赵世文又颁一诏:“所辖之地免除三月赋税,减半六月赋税,各处郡守、县令须前来靖州面见皇帝,亲自领取印章。”

    既然已称帝,这《告天下书》也已传到北方,早有使者将其传于大都,那元主忽必烈闻听南方有叛乱称帝,遂召集百官,商议如何应对。百官皆以为叛乱虽有,然成不了气候,不必多虑,待内部分崩离析均可。实际上这百官心中所想,乃是此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文官在大都内不需出兵,武将中汉人兵权被削,没有话语权,元人各自领兵,又不肯自己带兵前去折损兵将,于是相互推诿。

    张弘范乃是个聪明人,如何看不出这群人心中所想?遂奏道:“启奏元主,这伙贼人与往常因利起事的贼人不同,如不早日剿灭,待日后势大,必定难以消除!”

    伯颜也奏道:“趁附议,张公所言甚是,望元主采纳!”

    忽必烈问道:“爱卿二人有何妙计?”

    张弘范不慌不忙,说出一条计策,誓要让宋军灰飞烟灭。

    正是:

    多事南方立朝廷,誓灭元军向北行。

    张公一计传两地,管他结果输与赢。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