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帝秦:大一统 » 第七章 夯土

第七章 夯土

    扶苏在宛县城中待了半个多月,啥事也没做,啥话也没说。

    每天就是跟着章邯和郑丰在建筑工地上到处乱跑,他只管看,隔三差五也会去找秦墨聊几句。

    看似很闲,然而半月内王翦从未放松对扶苏的培养,种种的军队部署计划,扶苏自然也是清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尤其是目前大军都没有到齐,王翦自然不可能直接派兵上阵,他打定主意要跟项燕拼耗国力。

    对于宛县后勤总基地的重视,自然不言而喻。

    对宛县城墙的扩建,在扶苏还没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这一日,扶苏没有穿上他的华服长袍,转而穿上了日常百姓的粗布麻衣,跟在章邯身后。

    且说扶苏跟着张涵走到了一片视野开阔之地,此地旁边是一条宽十几米的河流,中间是高高凸起的坡地,周围的树丛杂草稀疏,影响视野的也早被民夫给砍掉了。

    见状,扶苏便明白了,此地乃是修建烽火台的绝佳之处,视野开阔,地形险要,离皖县城有个二三十里,乃是最前沿。

    走进一看,扶苏粗略的数了一下,迎见这座防火台的人,至少有200人,或是侧面行图,或是幽黑面色的民夫,在其中忙碌着,在他们身边还有手持长剑的县卒在看守。

    这时,一名身穿本色麻布的工丞忙上前来,向章邯顿首一揖,拜道。

    “工令丞如此忙碌,居然还到下吏这里,不止工令丞此番前来的为何?”

    章邯挥挥手便让他起身,却是先给扶苏介绍起。

    “公子,此人乃是墨者,师从巨子相里重,还是郑丰的师兄,名叫陈素。”

    “这位是?”陈素疑问道。

    “此乃监军,当今大王长公子扶苏!”

    说完,陈素就忙要顿首,却被扶苏给拦住了。

    “先生劳累多日,不必行礼,此地没有监军,只有扶苏。

    扶苏此来,是为学习,请先生为我介绍。”

    扶苏这么说,陈素依然不愿,见上吏不拜,要是被军法吏看到,少不了一番惩罚。

    两人相持不下,陈素便看向了章邯,得到章邯示意后,陈素才止住跪拜,嘴里还不忘说道。

    “公子果真仁善。”

    扶苏此举可不是装腔作势,这个人的穿着让他对秦墨有了更一层的了解。

    民夫刑徒因秦法中有百姓不得穿杂彩之一,只能穿本色麻布。

    然而对于陈素可没有限制,显然他是负责营建工事的小吏,穿着本不用和百姓一样。

    可扶苏见到的所有墨者,束发髻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穿交领,衣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或赤足。裤角卷起或扎裹腿,以便劳作,总体仍较宽松,偶尔如郑丰那般,身上还会穿个短袍,与民间农夫一般无二。

    秦国的袁隆平啊。

    只见,陈素边走在前,指着眼前忙碌的刑徒说道。

    “公子,我秦国造城墙都是采用版筑之法,关东六国莫过于此。”

    扶苏看去觉得很眼熟,所谓版筑不就是夯土吗!

    版筑施工,须先立挡土版。两侧的挡土版名榦,又名栽;前端的挡土版名桢,在汉代又名牏。

    为防止挡土版移动,须在版外立桩,并绕过桩用绳将版缚紧。此绳名缩。将桢、榦等物缚植完毕,即可填土打夯。打夯的动作名筑。

    进而,打夯的工具(夯杵、夯头)亦名筑。夯杵多为木制,夯头有石质、铁质。夯完后,砍断缩绳,拆去墙板,这道工序称为斩板。

    夯筑高墙时,须搭脚手架,要在夯层中安置插竿。施工完毕,拆去脚手架,压在夯土中的插竿还能起到加固作用。

    或许章邯陈素都不曾想到,这种工艺居然一直被人用到现代,还在用。

    版筑快是快,就是有点费人。

    扶苏能见到,这里的民夫早就将赤泥、粗沙和石灰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并加以夯实。

    实际这就是三合土,只是受限于经验,秦代工匠还没有发现其他更有效的配比,夯土的强度也比不上后来工匠由其他材料配出来的三合土,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糯米灰浆。

    在明清时代新建的土楼,就是采用了这种工艺,用后来的炸药都奈何不得。

    就是成本太高了,不管是明清还是秦汉,在这个生产力极低的时代,粮食自然不可能这么消耗,有钱人才用得起。

    这种三合土造价高,却会随着时间越长硬度越高,最终会超过水泥。

    秦人都不敢这么玩,大部分时候依然采用简配版的三合土。

    然而秦人却用三合土配合版筑之法,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秦长城。

    当然那个时候秦代工匠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将三合土的材料更换,因地制宜。

    然而中国古代另外两种复合建筑材料还没有出现,血浆灰浆及桐油灰浆。

    想到此处,扶苏便想起了碉楼。

    上辈子他还不是古董贩子之前,就是跟着他的父亲在建筑工地上讨生活。

    正是有这一层,扶苏当下就让人找来了几十头牲畜,现场就将这些猪狗给宰了,却只是留下了血。

    “这些牲畜拉回宛县,给兵卒加餐。”

    在章邯和陈素疑问中,还有数百名民夫县卒迷离的眼光中,被拉走。

    “诸位,扶苏虽年幼,可也听人说起过营建之事。

    扶苏曾听闻若是以牲畜之血混合河沙、石灰、赤土,夹在巨石之间,会让碎石紧如一体。

    如若在此墙内外,加上两尺厚的石墙,只能让其固若金汤。”

    现场一片冷清,十几缸鲜血还得明晃晃引得众人心情荡漾。

    对于扶苏所言,众人压根就没听进去。

    一个未及弱冠,长居深宫的公子就算身份尊贵,为人和善,可营建工事,岂止是听闻就能行的。

    见众人一时间没有动作,都只是在静静看着几十头牲畜被拉走的方向,静静无神

    这时,章邯却是坐不住了,不管行不行,公子的话都不听,脸面何在?

    “你等给我听好了,此地烽燧全按照公子说的做,如有不从,军法从事!”

    这时,众多民夫畏惧秦法的严厉,也不管扶苏之言对不对,照做便是。

    陈素上前,朝扶苏空首一揖,道。

    “公子,营建烽燧本就工期紧迫,要是再按公子说的做,恐怕我等即便建成,也要受刑。

    敢请公子多给些时日,我等才能将公子所言之事完成。”

    至此,扶苏又体会了秦法的名声在底层民众的心理真的是差到爆了。

    “章邯,此地烽燧建好之时,扶苏再来吧,此地民夫不受秦法,放开营建便是。

    扶苏要的是秦国最坚固的烽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