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穿越投机巅峰 » 第八章 姑苏记忆

第八章 姑苏记忆

    下午五点多钟,李想己开进姑苏吴中区,转头询问闭目养神的梁康桥去哪儿?

    梁康桥说去三香路胥城大厦,随即打开了导航引路。

    胥城大厦距离原姑苏商品交易所国贸广场500米左右,同在三香路的一侧。

    斜对面是雅都大酒店,九十年中期档次很高,现已改为金陵雅都大酒店。

    相隔千米华侨大饭店依旧座落在那里,梁康桥也在这座姑苏园林式的古朴酒店住过,那个年代华侨大饭店主要接待的是国外游行团客。

    那段时光,全国各地期货公司的业务部门都设在胥城大厦,而较大的客户都住在雅都和华侨饭店。

    ……

    梁康桥想起1993年当年线材期货上市,公司派陈楚生经理带着他,从京城赶到姑苏开展业务。

    当时他刚参工作一年,要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姑苏,心里很激动。

    梁康桥内心懵懂,认为自己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他时常用那个时代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此时,梁康桥对李想开始讲起了当年姑苏商品交易所的情况,李想也很想了解,他也问了多次:

    “1993年,姑苏商品交易所在没有任何国际参照物的情况下,首创线材期货品种上市,这在国内期货市场属于第一例。”

    “线材期货上市初期,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有所发挥。线材期货上市交易后,那时由于参与者众多、成交量大、流通性强,所以价格的预期性还算真实、可靠。”

    李想这时插话道:“我后来看图分析过姑苏商品交易所线材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比走势图,93年6月份以前,受供需影响,期价在4000元/吨左右高位运行,与当时的现货价格保持同步,此较合理。”

    梁康桥接着说道:“可6月份以后,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在投资者交易预期下,期价先于现货价下调至2340元/吨。”

    “可到了年底,由于大规模基建项目上马,引发投机资金对远期价格看好,期价又呈远期升水态势。”

    “直至1994年年初,面对宏观调控加紧实现,期价又掉头向下,此后,再未高过国家计委规定的指导价。”

    “整个交易过程中,在一般月份没有出现期价过度偏离现货价的情况,而到交割月份期价基本显示与现货价接轨的趋势。”

    “我个人认为那时姑苏交易所运作很成功!我们公司也赚到不少钱。”

    “先不说这些了,己到姑苏区三香路了,直接把车停到胥城大厦停车场去。”

    梁康桥随后熟练地指挥着李想走哪条道,他熟悉的不能再熟了。

    车未停稳,梁康桥就急忙开门下了车:

    “李想你一会去大厅找我,我先去看看变化大吗?”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扭身向大厦门口奔去。

    梁康桥进到大堂,整体己看不到原来的一丝模样了。过去的痕迹都消失了,毕竟己过去多年了。

    梁康桥站在酒店大堂中间回想着……

    记得当年是傍晚到达的胥城大厦。

    陈经理让他登记了两个房间,把行李放进房间时,环视房间空间很大,床更大。

    不是他来之前想象的模样,以为苏杭的一切应是小家碧玉型。

    晚饭是陈经理姑苏的朋友过来安排的,吃完饭,又请他俩到酒店的夜总会去玩,对康桥来说一切皆惊喜!

    夜总会……

    夜总会里灯光很灰暗,梁康桥紧跟着他俩进去后,陈经理的朋友是这里的常客,跟迎来的妈咪打了声招呼,先给梁康桥安排了一个灵秀的小妹,让姑苏小妹陪着到了一个昏暗的卡座聊天。

    陈经理的朋友有事要单独与经理商谈,俩人去了包房。

    看不清有多少这样卡座,每个卡座上面也封闭着,用门帘挡着,里面的桌面上点着艺术蜡烛,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灯光下的灵秀姑苏小妹说话声音好好听,一开始便鼓动着梁康桥再点些酒水单子上的小吃,婉转地说着客人点东西她就可以提成。

    梁康桥没见过多少世面,这又是陈经理朋友请客,己安排了两瓶啤酒和两份小吃,他实在不再好意思多要。

    可这小妹与他聊天中总是有意无意的说着那份念想,梁康桥也不是死皮赖脸的装听不懂的男人,可怜的自尊心被激发,他一咬牙便从兜里掏出来一百元给了姑苏小妹。

    “我们就不再点东西,朋友请客我不好意思。”梁康桥对闹心的小妹解释了。

    她接过钱瞬时高兴了起来,立即从卡座的对面飘移了过来,和梁康桥挤在了一起…

    最后结束时,灵秀小妹与梁康桥约好明天上午十点,带他着去虎丘公园游玩一圈。

    聊情小妹己知晓梁康桥今天刚到姑苏,初来乍到,游玩是必须的,想他也会如约而至。

    ……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

    耳边响起了毛阿敏的《渴望》,李想唱着歌,拍了拍梁康桥的肩膀,梁康桥这才回过神来,自己苦笑着摇了摇头。

    “看你这样迷茫,想起意乱情迷的往事了?”李想笑着把房卡递到了梁康桥的手里。

    “我开车累饿了,你回回神!我们去哪儿吃顿好的吧,故地重游你作东。”李想边笑着边推了一把梁康桥。

    康桥想了一下便说:“好吧,姑苏最繁华之地叫观前街,我就带你去观前街太监弄的‘松鹤楼’品尝名菜;然后我们再去喝茶,欣赏一下姑苏评弹如何?”

    梁康桥知道李想心里也有着小资情调,想让他感受一下姑苏的风土人情。

    ……

    在他俩去吃饭的路上,李想问梁康桥那条街为何叫太监弄?

    梁康桥便讲起了太监弄名的由来:

    “简单说就是太监弄的呀!哈哈,这地名来源其实与姑苏出产丝绸有一定的关系。”

    “你知道姑苏地区蚕桑和丝织业十分发达,出产的丝织品最为闻名。”

    “古时候朝廷专门在姑苏设织造局,一批机匠隶属在局内服役,日夜织造丝织品,供宫廷内务府应用。”

    “由此,朝廷特地派太监来姑苏监管织造局,一是将丝织品如数上交朝廷;二是收取税银。”

    “尤其是那明朝的历代皇帝,均派内官、内使和太监来姑苏监管织造局,少则一二人,多则十来人,这是好差事,有门路的太监才能被派过来享福。”

    “这些太监就居住在织造局附近,由于太监长期居住于此,故而得名太监弄。”

    “所以说是太监弄出来个吃喝玩乐的繁华之地。看看过去做太监也挺幸福滴!”康桥说完两个人便笑了起来。

    多年前,梁康桥总来观前街吃饭游玩。也很凑巧,他津城的表弟金辉也在胥城住,两人那时同是姑苏交易所的“出市代表”。

    每逢周末,俩人总相约前来太监弄溜达溜达,一起吃吃姑苏小吃特色,时时品尝姑苏美食的好滋味。

    这条观前街东起临顿路西至人民路,主街长近八百米,因古寺玄妙观而得名。

    梁康桥喜爱习“道”,他瞧出来这里以玄妙观为核心,运用着“儒道互补”的原理,同时在与北局广场相对应处的宫巷东侧,增设了摊贩市场配合玄妙观广场,形成三点式对称布局。

    观前街的建筑体量小,形成低矮的建筑轮廓线,建筑色彩以黑、白、灰为主。

    观前街主街分布着购物商场和老字号商店,姑苏特色餐饮主要集中在太监弄这一带。

    ……

    李想和梁康桥两人左右张望着走进了古朴的松鹤楼饭庄。

    随即坐电梯上了二楼,整个大厅洁净宽敞明亮。可总体环境一般,不是新装潢的豪华风格,却看得出有岁月的痕迹。

    客人渐渐已经多了起来,只剩下几个零散的空桌。

    康桥找了一个饭庄靠窗的座位,坐安稳了准备点几样特色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说道这姑苏地区不仅风景宜人,苏帮菜也是必须打卡的。

    作为吃货来说,梁康桥一定会来品尝的,何况还有着对旧日满满的回忆。

    苏帮菜馆最出名的之一便是这“松鹤楼”,据说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松鼠鳜鱼”应该是苏帮菜中最出名的名菜啦,基本每家大大小小的饭馆皆有这道菜。

    松鹤楼的这道菜最有特色,是甜酸口,糖醋味道,虽然味道没有特别惊艳,可还蛮让李想喜欢的,因为李想是山西人,对醋和酸情有独钟。

    梁康桥觉得自己鱼吃多了,可能会有点腻,就让李想多吃些,鱼一条他二人吃刚刚好。

    瞧着李想的吃相,康桥心里觉得口上不喜欢吃喝的李想,碰见好的吃食,不也“猛造”吗!呵呵。

    “响油鳝糊”端上桌后,服务员会当场淋上热油,盘子里整道菜劈啪作响。吃的时候还热乎乎的,香味很浓郁,鳝鱼也油油嫩嫩的,偏重口的他俩满喜欢。

    松鹤楼的卤味菜肴以卤鸭和卤鸭面闻名。

    农历六、七月有食素斋风俗,姑苏有“雷斋素”、“三官素”等名目,食素者以上玄妙观雷尊殿进香、松鹤楼吃卤鸭面作为“封斋”象征,卤鸭成为松鹤楼延续200余年的佳肴。

    梁康桥也点了一份卤鸭,可两人只是尝了几口,这口味北方人喜好差些。

    又上来一盘“蟹粉豆腐”,梁康桥晓得蟹粉的一切都是至味。足量的蟹粉与豆腐搭配在一起的口感可是极佳。

    就连李想也连连夸贊:

    “都说穷人吃豆腐,可人姑苏松鹤楼这豆腐做的才是真的好吃,不过价格不便宜。”这一盘豆腐六十八元,李想瞅了一眼菜单后评论着。

    “这道菜贵在有蟹黄,恰到好处地点缀,一般小饭店都用咸鸭蛋黄替代。”

    梁康桥吃了一口后说着。

    随后又上来了“清炒河虾仁”和“莼菜银鱼羹”。

    河虾本身就很嫩,清炒出来虽然清淡少油但也足够入味,口感一流。

    莼菜银鱼羹是极其清淡的一道菜,蛋清的口感非常好,这里的厨师几乎没放盐,此时融合在口正好滋味。

    最后端上来了一小盆“松鹤奥灶面”,这种细细的面喝进胃里暖暖的,有些类似阳春面的口感。

    梁康桥想起曾路过昆山百年老店的奥灶面馆,吃过一碗焖肉奥灶面,与松鹤奥灶面的味道比说不上谁正宗,昆山百年老店那面细的用火都能点燃。

    好像第二次去昆山时,竟然没找到那家面馆?问了许多人都不清楚在哪?为这事康桥心里一直觉得疑惑?难道那次穿越了时空?

    ……

    多亏苏邦菜量适中,不然李想又闹腾梁康桥浪费了。

    不过这几道菜已让俩人吃得肚满肠圆了。

    李想感慨着菜肴许多,色味俱全。

    梁康桥笑着说道,没点的还有蟹粉小笼包,鸡头米甜豆和紫砂红烧肉等等都是松鹤楼的特色。

    李想抗拒小笼包因为他认为太油了。可只有蟹粉小笼包能让他心甘情愿承受它的油腻。

    鸡头米作为姑苏特色却一直没能征服梁康桥的味蕾,和甜豆搭配在一起口味还是不错的。

    “紫砂红烧肉”这道菜,梁康桥个人不太感冒,可也尝过,不得不承认松鹤楼煮红烧肉的手艺还是一绝,与杭邦菜东坡肉有得一比。

    ……

    吃过饭两人散着步去找可以听评弹的茶楼了。

    梁康桥想起从观前街往东,不远处就是平江路,那里评弹馆多。

    如果说观前街有些现代繁华时尚,那么平江路则充满了姑苏古城的味道。

    平江路是姑苏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古街区,有着“姑苏古城的缩影”之誉。

    这里基本呈现出唐宋以来的格局,其实宋代的姑苏称之为平江,在平江路东面的相门城墙博物馆,还可以看到仿制的巨幅平江图。

    这平江路有多大呢?这里相当于周庄古镇的三倍,是名副其实的一片历史文化街区。

    走在青石板铺的路面上,很有历史韵味的地方,这里遍布了大量的唐宋古桥和名人故居。

    有诗云: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港小桥多。

    姑苏平江路街景之美溢于言表,姑苏之情尽在柔波。

    ……

    PS:喜欢苏州这座城,溢于言表。我惊奇于江苏省各大名城,是全国各省独树一帜的。

    羡慕居住在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