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麒麟断神诀 » 第三十六章:为什么阅读了无数小说的我们写作能力极其一般?

第三十六章:为什么阅读了无数小说的我们写作能力极其一般?

    读与写,他们之间完全是两回事,这本应该是极其简单的道理。

    阅读量对作者而言自然极为重要。

    但阅读经验并不等同于写作经验。

    彼此之间能够互相产生交集的范畴其实极为有限。

    ……

    如果一定要给新人网文作者上课,那么这开学第一课一定是‘量力而行’。

    所有类型的小说写起来都不容易。

    但类型与类型之间,实际上也存在着‘难易程度’上的不同。

    最简单例子来说,‘开宗立派’和‘跟风模仿’这之间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么?

    显而易见的存在巨大鸿沟。

    但有许多新人并不认为自己应该从‘跟风模仿’开始,上来就是要‘开宗立派’。

    大构架,大情节,大群像,大世界观。

    不夸张的说,起码一半以上的新人,起手就是一部‘纯原创史诗大作’,但你真了解其中难度么?

    不否认新人里面存在极少数极少数的天纵之才。

    但绝大多数人平生写过最长的文章就是八百字高考作文,凭什么觉得自己能驾驭数百万字的巨作?

    你觉得自己看过很多书,已经大致掌握了‘玄幻’‘仙侠’‘奇幻’这样的大故事脉络。

    但许多新人恰恰就是因为看了很多,导致思维已经完全僵化,一抬笔就是通篇烂大街的狗血情节。

    不少人将十几年前的‘固定模板’当成‘小说套路’。

    但套路实际上是非常灵活变通的,固定模板是基本钉死的。

    除此之外,不是每个人写‘家有萌妹’都叫讨喜,不是每个人‘开篇退婚’都叫土豆,不是但凡主角是穿越者就能拥有代入感。

    一些新人即便这样还不满足,喜欢大杂烩式的将自己看到的好点子都加到故事里。

    完全不考虑素材间是否契合,恰当,只以为‘多就是好’‘大就是全’的一锅乱炖。

    这些零零散散的问题,恰恰是自诩‘阅书无数’的骨灰级老读者在成为作者时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

    量力而行,并不是刻意贬损,不是专挑最简单的去写。

    量力,衡量自身能力。

    根据自己目前所能驾驭的能力去选择尝试的方向,题材,故事。

    网文中实际上有许多以‘简化’为目的而创造出的写法,绝大多数人其实对此也并不陌生。

    穿越,系统,数据,单主线,无女主……

    实际上这些概念一开始都是作者在某些方面‘讨巧’进而创造的技巧。

    如果再往细说,实际上每一种‘情节’‘人物’‘设定’都有复杂的写法,也有简单的写法。

    最简单例子,主角多智近妖,领袖魅力,义薄云天。

    绝大多数新人根本没有能力塑造这样的主角,却又特别喜欢去写这样的主角。

    单就一个‘多智近妖’,就能让你琢磨的发际线倒退三公分。

    写不出来又要每天维持更新,怎么办?只能是硬凑,别说读者,恐怕你自己都觉得尬到抠脚。

    相比之下,一个在某些领域有所特长的普通高中生,是不是更好掌握。

    学生时代每个人都经历过,亦或者还在经历中,更容易把握性格,特点,神态,动作,想法。

    情节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段倾世绝恋写不出来,青涩初恋总有所头绪吧?

    你的故事情感未经酝酿,本部充沛,强行的去‘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只会是四不像。

    网文中哪怕是模仿,强调的也是窥破作者的‘思路’‘情绪’‘逻辑’。

    同样的一个情节,思路清晰,情绪到位的人写出来就舒服,照猫画虎写出来就只能是大写的问号。

    不能说有什么办法强行去拔高这种经验的积累。

    但最起码,你可以去写你自己本就了解的,擅长的,你自己当前所能把握住的,能够灵感迸发的。

    ……

    此外还有关于创新的问题,许多作者看过很多书,就会觉得这个不能写,别人写过了,那个不能写,感觉太冷门,没市场。

    要么旱死,要么涝死。

    不是一门心思的想着要前无古人,就是疯狂的追逐热门风向。

    你去改编些奇奇怪怪的专属名词,本质上不还是升级打怪,读者还得重新消化理解。

    你直接用‘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渡劫,飞升’,开篇自然能比别人省去不少解释。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读者更容易理解,代入感就来了,节奏就提起来了,讲故事就轻松了。

    系统流也是一样。

    你铺垫个十来章主角身世凄惨,为爱神伤,遭人白眼,只能奋起反击,就是打不过人家一个‘叮,任务目标’。

    原因很简单,当你还在解释前因后果的时候,读者都跑光了。

    不是说前者那样娓娓道来不能写,而是你要做到起因本身足够精彩,吸引人,具备卖点,而且还蕴含核心冲突,氛围,情绪的营造,难度远大于系统直接颁布任务。

    这个难度差距,基本上就是万订作者与签约萌新之间的差距。

    世界观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开篇上来就是三个大陆,十二个家族,一百零八个门派,七大帝国。

    谁关心?

    你开篇只说,主角是青云门弟子,这青云门如何如何,是不是简单的多,容易理解的多。

    甚至再往小一点说,主角是江城一中高三二班的学生,他们班如何如何。

    因为每个人都上过学,都大体有了‘班级’这样的概念,是不是更简单,更人容易理解和代入。

    小说中这样的‘简化’比比皆是。

    你能掌握到哪一步,就去写哪一步,不要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你有多大胃口吃多大碗饭。

    矛盾与冲突这些,你只写一条简单直接的主线,永远比多线交织,诸方博弈要更简单。

    但这种简单并不意味着降低可看度,而是以增强专注,获取读者的期待感。

    简单不意味着不好看,这是两个概念,复杂的也不意味着就很精彩,关键还是看人怎么去写。

    第一本书能否出成绩,实际上对新人的心态来说至关重要。

    你如果想验证一下自己是不是天选之子,不是就放弃,那我无话可说。

    如果是真的想写,不管是作为兴趣,还是想要成为职业,都应该考虑清楚,自己目前能写什么。

    真把这扇门给踹开了,有自信讲好故事,再怎么挑战自己,突破自己,这都随你。

    但在此之前,好好想一想,以自己现在的能力,能写出一本什么样的小说。

    仅是这一步,你就能把百分之九十的同期生远远甩在身后,因为他们都还在那死磕‘多智近妖’。

    ……

    跳舞:

    看有啥用哦?

    而且讲实话,你平时看小说,是咋看的?

    大多数人也就是当做故事看一遍,中间该笑笑,该哭哭,看完了书本一合,该干嘛干嘛去。

    这种阅读,除了增加阅读量,提升一些阅读审美之外,对写作没什么帮助。

    写作能力是写出来的,不是读出来的。

    我说了一万次了,写作能力,最基础的基本功是:

    语文功底!

    语文功底!

    语文功底!

    别人拿刻刀雕刻,你在旁边看三年。

    自己一次都没握过刻刀。

    有毛用。

    打开App

    为什么阅览无数小说的我们写作能力却极其一般?

    关注问题写回答

    王威

    四川大学笑笑相声社2019江安站,有的听就不错了

    目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一般来说,真的阅读了无数小说的人,一般不会出现写作能力差的现象。

    尤其是吸收能力、模仿能力强的年轻人。

    所以,我非常认同蛤大的答案:真正阅览无数小说的人并不多。

    我就作为一个写作行业的小学生,做一个扩展阅读理解,用我个人的经验最这个大方向,做一个任务分解。

    一、阅读量与创作水平不成同方向变动的主要原因。

    阅读无数小说却不能创作很好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阅读类型单一化。

    阅读少,一层意思是阅读的覆盖面不够。写世界观,基础的要了解盘古、山海经、聊斋这些要了解吧。写人物塑造,水浒、红楼梦……这些得看过吧。……写小说是底蕴和创作力堆出来的,掌握常规设定和原型需要大量广泛的阅读。

    2、阅读方法不对

    阅读量和写作这件事情,就好像面粉和包子一样。

    面粉多,包子才会多。但如果你不打算用这些面粉做包子,而是用它来做面包。那你就做不出包子。

    做面包和做包子,二者方法和工艺不一样到天差地别的程度了几乎。

    北大有个网络文学研究团队,是中国文网络文学最高级别的研究团队了。他们也写网络文学,但是扑了。他们读书少么?肯定不是,他们的问题在哪里?

    我觉得是他们阅读的方法不对。

    在他们的文章里,他们更关心的是网络小说的意义、成就和价值。对于写作技巧并没有做实用性拆解。所以他们的心思主要把网络文学放在文学史的角度上,进行系统化研究的。

    北大的同学们有很多面粉,但是他们的目的是做面包。

    要想把面粉变成包子,你得找中餐师傅。

    再举另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

    一个读书读到位,还成功做出包子的例子。

    狼和羊,哪个贪婪狠毒?书读得不多的人,可能会说狼。但司马迁说了,贪如狼,狠如羊。

    如果你在不知道这个典故的情况下,读到了榴弹怕水的《覆汉》,那么一定会大受震撼。作者化用了这个典故到一场打斗戏当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啥?这就是如何利用阅读“信息差”把平淡的故事写出“降维打击”的水平。

    但你得会用。不是你光知道“狠如羊”就行了,你得把“狠如羊”这袋面粉变成《覆汉》这个包子。

    写小说,你的学习目标是榴弹怕水这样的中餐师傅。

    榴弹怕水恐怕没时间教你,但是有人会呀,比如知乎写作教研团队,就是一个中餐师傅,他们的阅读量和学历,可能比不上北大团队,但是他们开包子铺,是做包子的高手。

    至于为啥说知乎是开包子铺的,你看过知乎上的小说吧,开局即高潮,打开就能看两个小时,这就体现做包子的功夫。接下来说说包子怎么做。

    废话不多说,知乎1元写作额的链接在这里,拿走不谢

    训练营

    知乎零基础写作变现直播课-慕易-0904-开课

    作者知乎研职在线

    ¥1.00

    去查看

    二、做包子的方法

    关于如何把读过的书变成你的作品。我想举郭德纲的例子。

    虽然郭德纲不是网络小说家。但道理是一样的。

    郭德纲自己说:他7岁学艺、又学了多少年的评书、上山下乡草台班子评戏又唱了十几年、京剧河北梆子也没少唱。郭德纲说:这些经历,虽然和相声没关系,但最终将会对我的相声带来帮助。(大意)

    郭德纲的例子,对阅读写作,也就是把面粉变成包子,具有相当好的借鉴意义。

    1、放眼要宽,入手要窄。

    郭德纲专业学过的曲艺戏曲最少三种,认真接触过的,我估计不下十余种。这就是放眼宽,不拘一格。

    郭德纲最后成就自己的,只有一种。就是相声。

    这就是入手窄。

    我们在阅读与写作的时候,阅读范围不妨广一些,也可以不仅仅是文字类,还可以是电影、电视、甚至戏曲、相声这些门类。

    所以,每个作者都要找到自己的专长,而不是看哪个频道容易火我去写哪个;更不应该,我阅读到哪里,我就写什么类型。

    奉义天涯说他写刑侦,因为他是警察,这个是他的特长。

    蛤大说,他对历史不太熟悉,但是比较能吹,那就避开弱点,写虚幻一些的东西。

    他们肯定也看了不少书,但所有看到的东西,最后换个马甲变成刑侦、变成玄幻、变成作者自己熟悉的哪一款。

    如何做到呢?

    我常用的一个本办法就是做记录。

    不是中小学记录优美词句那种哈!而在你阅读过程中,让你眼睛一亮的东西词语、句子和表达。

    比如,我前面说道的那个“狠如羊”;以及第一个用横渠四句的;第一个用“万古如长夜的”。

    你阅读中,看到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故事,赶紧记录下来,然后用到你的作品里。一般来说,能够让你眼睛一亮的东西,也一定能让你的读者眼睛一亮。

    网络文学要的就是这个。

    2、看的要多、嚼的要少

    这其实就是大学英语里精读和泛读的差异。

    有些东西,要认真的读、要做笔记、要做脑图;而且不止一遍的读。大部分的东西,一扫而过,留下印象就行。

    这个是必须的。

    a、网文行业看中一个扫榜、扒榜、爬榜。把榜上的作品分解,还原成大纲,然后根据他们的大纲,找到共同点,制定自己的大纲。

    尤其是新手,更需要精读几本优质的作品。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再来谈怎么写好。精读最主要就是学会拆解一个故事,把作者行文的思路掰开了揉碎了,知道结构是什么、主题怎么突出、人物塑造有什么亮点、情节上怎么把握节奏……总之需要下功夫。至于怎么拆解,我推荐知乎1元写作课。

    训练营

    知乎零基础写作变现直播课-慕易-0904-开课

    作者知乎研职在线

    ¥1.00

    去查看

    精读的内容,在这里我也给出两个思路:a、去扒一扒传统文学的大纲,比如金庸。甚至巴尔扎克、大仲马。

    b、阅读一些文学理论和文学技巧书记。

    泛读的方法也不能忽视,一般来说,泛读读完之后,最好回味一下,其关键点。起承转合点。人物的描写方法、冲突的构成等等。

    3、临摹速成法

    郭德纲的相声很好笑,很新鲜,但是他自己也承认,他的相声里子,还是传统相声。完完全全传统相声的逻辑,只是添加了时代感的包袱而已。

    有时候,连包袱儿都是传统的,他用了符合自己个人特点的抖法而已。

    天下文章一大抄。

    临摹,是初学者最好的的方法。

    所谓临摹,就是以写带动阅读。

    例如:你想写一篇历史小说。这时候,你先找三本你最喜欢的作品,这三本我的建议是:一本网络小说、一本历史专业文字(比如你要写宋代的,那你找一本宋史或续资治通鉴长编)、一本其他类经典作品(如悬疑小说)

    你把三本书看完,把小说大纲扒下来。历史专业作品里做一些摘录,在悬疑小说里找几个plot(也就是情节扣子)

    然后你根据大纲编一个自己小说的大纲,大纲里可以缝合一些plot进去。

    然后就可以开始写了。

    如果卡文了,就把这三本书再翻一翻,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素材。

    再卡文,再翻。

    这样的小说,你可能说它是一个缝合怪。但是如果你能把这个缝合怪封到200万字。

    那么,祝贺你,距离成功不远了。

    与此同时,这三本书也深深刻在你的脑子立了,它们将成为你今后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此外,通过不断的翻阅,你也学会了如何“精读”

    学会了如何化他人作品为己用。

    天下文章一大抄。

    关键看你怎么抄!

    4、在阅读中找“蓝海”

    网络小说目前主要聚焦在玄幻都市悬疑等品牌,灵感来源主要来自动漫、游戏、历史、影视等等。但是如果你读了足够多的书,那么你可能会找到一片新的蓝海,一个突破阔。

    举个例子:乌贼的《诡秘之主》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就有取巧的地方。激活了以前网络文学不太涉及的文学类别:克苏鲁、******、蒸汽朋克、维多利亚风情等等。

    这些东西,以前少有人用在网络文学上,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网络文学作者没读过或者没用过心思。但是乌贼是特别擅长用这一手。他以前的小说里,挖过道家经典、儒家内涵,都非常成功。别的不说,你就光听他那些光怪陆离的等级名称,就觉得很有意思。

    三、我的名著阅读推荐

    最后这一部分是我看过觉得可以借鉴到网络文学作品当中的世界名著。

    读者对名著有一种“灯下黑”的错觉,觉得凡是名著都是死气沉沉的人类价值观总和。

    其实不是的,很多世界名著,阅读快感、爽感,在我看来,绝对不比网络小说差。

    以下我介绍几本我觉得不错的,好多人没看过的,但是对网文写作很有帮助的。

    1、《冰与火之歌》的源头:司各特历史小说

    司各特的小说你读个十来本,我相信你也能写《冰与火之歌》了。

    司各特是西方历史、武侠小说的额鼻祖,金庸也表示自己受这个作家的影响很深。

    司各特的小说也很壮烈、很爽。

    不过,他的小说和《冰与火之歌》也有不同,就是没有玄幻色彩。

    2、类比《诡秘之主》哥特式小说

    《诡秘之主》的成功,得力于克苏鲁的风格,给读者带来了新的感受。

    西方在18世纪曾经流行一种哥特式风格恐怖小说,一般都是鬼屋、阴魂+一些历史。

    这类小说其实比克苏鲁还要流行一些,哥特式小说也可以梳理出比较完整的体系。不过,好多都没有翻译过来。

    这一类型,经常体现在19世纪的短篇小说你,比如著名的《断头谷》

    3、热血恐怖悬疑小说参考:梅里美、雨果和早期的巴尔扎克。

    18——19世纪的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可以说是一切网络文学的最终源头,我们现在主要类型,都能在这些小说里找到原型,比如雨果的一部分小说、梅里美的全部小说以及巴尔扎克的一些小说。他们升华了哥特式小说的精髓。

    雨果:善于描写残疾人,给读者带来心里阴影。比如《巴黎圣母院》、《93年》。雨果的历史小说和前面说的司各特同样精彩。

    梅里美:热血小说。堪称世界爽文的鼻祖。他的作品几乎一个主题:复仇。每一本都值得看、每个人物都值得学习。

    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作品是我个人阅读爱好的NO.1。他也很善于写一些热血、恐怖、玄幻作品。尤其是中短篇。举两个细节,网文可以借用的。

    《朱安党人》:主人公手里捏着火红的木炭向女主人公表白。

    《驴皮记》:主人公有”言出法随“的功能,但是他每成功一次,法宝驴皮就会缩小一公分。当驴皮消失的时候,主人公的声明也就走到了尽头。

    然后大仲马,不要说了。司汤达也写过很多流行小说。

    总之:18——19世纪法国大文豪的作品,都可以看。他们离网络文学的距离最近。

    另外可以加上同时期的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战斗民族的豪情,不会让你失望。

    4、女频必读: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

    反正我是觉得,女人的心理、行为,在他们四个人写全了。

    我现在看的咪蒙什么的,就是多看了几遍她们的书而已。

    5、《楚辞》和《文选》以及先秦文学。

    关于中国的素材,我觉得基本上都已经被开发尽了。毕竟语言优势嘛。

    我觉得古文功底好的,可以尝试开发楚辞、诗经和南北朝的《昭明文选》

    这三本书呢,如果你仔细读,做笔记,是可以归纳出一些魔幻体系的。比如楚辞,配合注释,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南方巫咸体系。

    《昭明文选》配合”九臣注“,可以找到一些中国神话中”失落的文明“。

    其实,先秦文字里,都包含一些”失落的传说“和”失落的仪式“

    比如《左传》就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讲述当时楚国开战前的仪式,都是网络小说非常好的素材。

    不过读这种书见效可能比较慢。但也不能说不适合新手。因为新手时间比较多,有时间挖掘。

    这个问题就先说到这里吧。我觉得能做到以上这些的,再加上多写多训练,报个知乎写作课认识些圈内老师朋友互相促进,基本能达到我这个水平。

    至于能不能成为蛤大、跳舞这样的牛,那我觉得还需要些运气。

    四、最后,关于阅读和写网文赚钱,我敢说句很负责任的话。

    只要你阅读量够大,你在起点就一定能挣到钱

    因为我发现现在起点有一类作品,我称之为”说明书小说“。这类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某个行业挖到极致。

    比如某个写“三国主题”的小说(因为作者也在知乎,我怕被他骂,就不提名字了),说实在我看睡着过100多次才看完,因为这个小说阅读性对我来说有点差,但是里面穷极了三国历史知识、人物知识,对每个人物挖的特别细,都是我们平时没注意到的。这对《三国》迷来说,肯定很过瘾的。

    还有写二战的,对于武器、军制等记录也极为详尽。

    这些小说都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受益和知名度。

    这就是阅读量的直接成果转化。

    你能做到这一点,写作能力啥的,都不是特别重要了。

    总之,靠阅读网络文学来养网络文学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你读的网络文学再多,也不可能有你的读者读得多。

    所以,你要读你读者没读过的。

    或者横向上广

    或者纵向上深

    你做的大盘鸡好不好吃和吃过多少大盘鸡没关系

    食客关心的是口味、色彩、香味、服务、环境。

    厨师关心的是刀工、火候、顺序、时间、比例。

    同样的道理——看书的人看的是什么?

    记忆深刻的情节和读书后的感受。

    你看过《三体》,问你是不是本好书,你说是。

    问你为什么?

    你说作者想象力大胆、情节设计跌宕起伏、格局视角恢弘庞大、人物生动、结尾引人深思。

    你照着写一本试试。

    写不出来。

    为什么?因为忘了细节,只记得感觉。

    就像吃了大盘鸡只记得好吃,忘了具体有哪些细微的调料组成,更看不到他们的搭配和投放顺序。

    问你那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

    你说智子在澳洲轻描淡写的宣布出要将人类变成非人,而方式是诱导人类自己的欲望去行动。

    问你作者怎么写的?

    你只能回忆出来“智子让饥饿的人互相攻击,说饿了就吃人啊。”

    实际作者这句话怎么写的?

    “粮食?这不都是粮食?每个人看看你们的周围,都是粮食,活生生的粮食。”

    你和作者的两句话结构、用词、语气、句式、修辞都完全不一样。虽然体现的意思是一样的。

    但读起来的感觉就差了非常多。

    就想你记得大盘鸡里面放了辣椒、土豆、鸡肉,花椒,但自己也放在锅里就炒不出那个味道。

    你没注意到放的花椒和辣椒都是分两种,吃不出来还放了少量冰糖提鲜,不知道XJ干辣椒必须下油锅之前泡水防止炒糊。

    这些就相当于文学里面的大纲,修辞、伏笔、用词、断句等等写作技巧。

    除非是怀着文学鉴赏和写作学习的目的去逐字拆解,否则你读再多的书,留下的只有对剧情和人物的印象。

    这是人类的记忆和注意力模式决定的,我们天生对叙事的结果更敏感,而对故事的表述结构并不特别在意。

    阅读≠写作

    听力≠阅读

    口语≠听力

    写作≠口语

    为啥语言学里,同一门语言,要分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门科目来学习?

    因为这四项能力是不一样的。

    为啥同一次考试,有的学生是听力得分高,有的学生是阅读得分高,有的学生是写作得分高(鉴于口语测试不普及,故忽略)?

    因为这四项能力是不一样的。

    你阅读能力强,只能证明你的这个单项实力,跟你的其他单项——写作能力没太大关系,因为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

    文学能力不是灌自来水,满了不会自动溢出来,文学能力里,你吸收了大量素材,只是第一步,你还得学会怎么用出来。

    这叫写作。

    更何况,很多人所谓的阅览“无数”小说,根本就是假的。不信的话可以对照着数数,题主这个“无数”,超过两位数了么?

    你连100本都没读到,谈什么无数?

    很多人看过区区10来本就觉得自己啥都看过了,好像已经几千万字在胸间,这是一种误区,就好比刚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此刻的自己学识渊博,实际上后面还有高考、考研、考博,求学之路一半都还没到呢。

    盲目的自信不叫自信,叫自我感觉良好。

    其次,练习不足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人的确有较大阅读量,这使他们脑袋里的素材丰富,但他们缺乏写作训练,无法正确地表达出来。

    力气虽大,抓不住受力点,也是没用的。所以,必须保有足量的写作练习,找到自己的写作模式,让自己读到的东西有顺畅的通道释放出来。

    积累、存储、运用是三道天堑,不经一番折腾,是不可能有机会达到最佳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