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生活总有坑 » 第52章 张蓝华和祝耀辉再谈赔偿

第52章 张蓝华和祝耀辉再谈赔偿

    台风造成的工厂损失,在公司是一个敏感话题,经过上次对损失的梳理,巳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再谈论,因为双方都在隐忍。有人想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口,解决的时机,有人在想如何回击甚至是找到出逃的方向。

    张蓝华这段时间闭口不谈,是想看看祝耀辉接下来会如何处理,她当然希望对方能主动提出处理方案,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让对方有个台阶下,给他一点体面。而祝耀辉只字不提,是想等着这风口过去也许就会风平浪静,蒙混过关一切悄无声息。可是几年的心血,几百万的亏空,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它就像插在胸口的利刃,不拔除,寝食难安,拔除,则地动山摇。祝耀辉和张蓝华在办公室见面时,双方都面无表情,直接擦肩而过,不再寒暄,甚至连工作也不再交流。

    张蓝华对祝耀辉装聋作哑的表现心存不满,不得不几次三番找到祝耀辉商谈。可一直没有达成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会议室传出的大声的争吵声足以证明。

    祝耀辉作为事件的主要责任人,想要把整个损失作为公司运营成本的一部分,由公司全盘消化。而张蓝华作为股东之一,提醒对方当初签定的合作协议,上面白纸黑字写明的相关责任条款不是形同虚设。

    祝耀辉说他这么操作实属无奈,这是基于当时的突发状况必须会做出的决定。张蓝华说这样的后果本该也理应避免,因为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提醒过要及时检查并修缮,然而对方不以为意,对隐患认识不够清晰敏感,完全属于对方的责任范畴,而且协议清楚地写明工厂运营全权由祝耀辉负责,并且说投进工厂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出的。双方一直在拉锯战,谁都不松口。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公司员工人心惶惶,生怕触碰到他们的敏感神经。

    祝耀辉为避免在办公室和张蓝华经常性的见面,去工厂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心里那团憋不住的火,只能没来由地冲着工人发,工人只能委屈地看着,没人敢上前争辩几句。偶尔背后小声嘀咕几句,也被厂长刘长根压了下去。

    时间不能一直无谓地消耗,张蓝华再次找到祝耀辉,这次不再是商谈,而是下最后通碟,要求祝耀辉必须尽快承担全部的损失,否则将其逐出股东位置。其它几位小股东,占的股份不多,本来就分不到几两银子,如果再分摊损失,还不如打工仔,自然也站在了张蓝华一方。

    祝耀辉听到这些话时,依然瞪着他那双随时都在暴怒的眼睛,但自知理亏,音量再大也很难掩盖心虚,眼里清晰可见的红血丝说明他最近被这件事折磨得够呛。祝耀辉不断争辩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些年为公司付出很多。可是,张蓝华坚持履行合同,照章办事,因为疫情公司面临很大困难,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失职,把整个公司拖下水,没人应该为你的错误承担责任。双方互不相让,针锋相对。

    被如雷般的争吵声充斥的会议室,与安静的员工区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员工要么默默地敲击着键盘,要么打印着文件,偶尔也从角落里传来鼻腔发出的几声窃喜,还有两位邻座面对面相望时心领神会的无声的一笑。

    最终,张蓝华还是后退了一步,她提出公司承担50万,再去掉零头,折合成整数——330万,这是祝耀辉必须给公司做出的赔偿,并限时在2个月内补齐。但祝耀辉说这么短时间拿不出这么现金,实在是困难。张蓝华最后同意将时间延长到3个月。

    她告诉祝耀辉,如果能在3个月内补齐330万,那么这件事就算解决了,这是看在合作多年的情面上才做出的让步。但是,如果3个月内不能还款,按照当初的协议,按实际损失进行全额赔偿,至少是387万9千元,还可能更多。

    她严肃地提醒祝耀辉,公司的损失不止这些,客户的投诉并没有停止,一直在持续,生产还在受影响,时间拖得越晚,损失越大,对你越不利,公司一定会追加索赔。

    当初开公司时,祝耀辉就找人借过钱,除了自身的积累,剩下的资金只能靠借,关系稍微好点的,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能拿得出钱的基本都问过。只有老同学吴连慷,也是学生时期关系最好的哥儿们,出了80万。其它人颇为羡慕,还说,老祝,你很快要发达了,发达后可别忘了老同学。

    公司逐渐进入正轨,祝耀辉起初还了20万,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剩下60万一直不还,理由一直在变。刚开始说公司还在起步阶段,没赚钱,接着又说公司在转型,要缓一缓。后又解释这几年因为工厂建设,很多利润花在了购入各项生产设备上,现在又碰到疫情,还需要再挺过这一关。吴连慷看在老同学的情分上,虽然时有怨言,却一直忍着,无计可施,没有和他撕破脸。祝耀辉一开始还在同学会上炫耀,后来刻意避免和吴连慷相见,不再参加有他在场的同学聚会,甚至尽可能地拒绝了所有同学聚会。

    祝耀辉的妻子廖敏不反对他的做法,说少点来往,也少点麻烦,说这些同学现在也帮不上什么忙,都是无用处的人,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去维护关系。当300多万负债重重向自己砸来的时候,他无处可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