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穿越者什么的最烦了 » 第三十二章 谈判(二合一)

第三十二章 谈判(二合一)

    “吕博士,明人不说暗话了,不如我们直白一点,您需要我为您做一些什么呢?”

    吕萍笑笑,没有接话茬,而是反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张卫,你以为东汉末年的大乱,终究是因何而起,又为何会如此激烈呢?总管上下五千年乱世,激烈到三国这个程度的,几乎再也难找到第二个了。”

    张卫想都没想就回答道:“儒学私学化,豪强儒学话,地方独立化,异族军事化,官僚党争化,加上一定数量的天灾,导致汉帝国彻底崩溃,一句话概括就是士族门阀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崛起时必然的掠夺了其他阶级所需要的养分,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升斗小民,都在为此付出着代价,至于其后的三国乱世,也无非是东汉这一切问题的延续罢了。”

    “二天师看得很深啊。”

    “当不得一个深字,大多数穿越者都能看的明白,甚至那些土著也能看得明白,曹操和刘备都曾想方设法的抑制门阀的崛起,那些真正像门阀妥协的诸侯,比如袁绍、刘表,终究都不过是昙花一现。”

    “那二天师以为,为何两晋王朝全都如此的短命和混乱,自东汉末年以来,直到隋唐一统天下,这天下足足乱了四百年,古今中外,可还有过这么长时间的乱世么?我华夏五千年文明除了不知详状的夏商周之外连四百年的大一统王朝都寻不到,为何三国却能开启四百年战乱?”

    张卫理所当然的回答道:“当然是因为这三国乱世的最终结果还是士族赢了啊,司马懿的身后就是世族,司马篡曹之后,门阀这一畸形的东西就再也摁不住了,就是因为门阀这种东西,才导致了国家的衰落,他们都是吸血鬼。”

    “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

    “难道不对?”

    “你还有一个理由没说吧,你心里一定认为,五胡乱华,或者说异族与汉人自西汉时期就积累的民族矛盾,包括少数民族内迁等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吧。”

    “这个么……当然,不过我倒是也并不认为这就是五胡的错,汉,毕竟是第一个真正平稳下来的大一统王朝,如何对待异族,其实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学习,致使政策也是时而怀柔恩典,时而残忍弑杀,时而还会有如王莽这种脑残的货胡乱作为,这其中内情太复杂了。”

    “不必如此解释,汉人对氐人的压迫我心中虽然清楚,却也没什么报仇的心思,搞政治的最忌讳被历史仇怨牵着走,人,总得往前看。”

    “嘿嘿,吕博士您大度。”

    事实上汉人与氐人的仇也并不是特别的大么,无非是强迁氐人去敦煌吃沙子而已么,毕竟是大漠深处,汉人都不愿意移民,只能让这些温顺的氐人去做一下贡献了么,这不也是为国戍边么。

    “只是我却认为,你说的这些,都不对,或者说都不是根本原因。”

    “那不知何为根本原因呢?”

    吕萍伸手指了指天。

    “天命?”

    “是天气。”

    “小冰川天气?可我好像……没有这个感觉啊。”

    “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也是想了很久,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在氐人中所进行的实践,这才略微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方面,我就真不懂了,还请吕博士解惑。”

    “张先生以为汉中的气候情况如何?”

    “好,好得很,几乎是四季如春,住着非常舒服。”

    “然而我却问过族中长者,他们说,汉中的气温其实是逐年在降低的,甚至他们小时候听他们的长辈说,很久很久以前,汉中的气温就一直在降低了。”

    张卫闻言,眉毛不自觉的就拧成了一个川字。

    “如果我的推断没错的话,自西汉中晚期开始,整个大汉乃至至少是整个东亚,都在面临一场持续性的大降温,整个国家的气候温度都是在不断降低的。”

    “这个降温是一直持续几百年,甚至可能更长的。”

    “所以是天灾?”

    “你尝尝这个。”

    “这是什么。”

    “我培育的芒果晒制的芒果干。”

    “哦谢谢,嗯?汉中可以种芒果么?”

    “平均气温的话,咱们现在所在的汉中,比两千年后的汉中高八度到十度左右,而且全年霜冻期不超过20天。”

    “换言之绝大多数的热带水果都能种植,可惜我没找到种子,否则我甚至想尝试一下能不能种椰子。”

    “汉中,种椰子?这可真是……真是太匪夷所思了。”

    “两百年前这边只会更热,所以,你想到了什么?”

    想了想,张卫问道:“我作为外行好奇的问一下,再热的话是不是就不太适合农业生产了啊。”

    “对,看来你也不是完全不懂啊,农业生产并不是许多人以为的,越热,江水越多就越好,事实上直到21世纪非洲、南亚、南美洲的许多国家也依然无法实现粮食自给,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太懒,而是因为他们太热。”

    “过于充沛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冲走,阳光一晒,就都跟着水蒸气流失了,长时间如此,土壤中其他的微量元素都没有了,只剩下铁,这样的泥土就叫红土,红土几乎是没法生长任何农作物的。”

    “哦……所以说……”

    “所以两汉时国家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两千年后土地因干旱而贫瘠的大西北反而是气候条件最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南方却真的是烟瘴之地,应该就和两千年后的南美洲国家差不多,能种的粮食有限。”

    “然而任何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终归都是带有其巨大惯性的,两汉北方的最主要经济作物是稻和黍,你知道汉人是如何开荒种稻的么?”

    “那当然是……恶……具体的细节之处,了解得确实不多。”

    “最极端的情况下,只需要放一把火烧掉杂草,然后垒高四周形成一个小型的洼地,再往土里撒一点种子,剩下的就不管了,充沛的雨水自己就会将之浇灌成一片稻田,等着秋天的时候收就行了,是不是很神奇?”

    张卫听到这里哪还会不明白,点头道:“我懂你的意思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北方地区的汉人习惯了相对粗放的种植模式,而随着气温的降低,这种粗放的种植模式已经不能产出足够的粮食了,但其实却也并不是真的没法种粮。”

    “比如这东汉时最常发生的天灾就是大旱,但这个大旱,其实是相对于水稻而言的,用两千年后的西北来做对比的话,那简直是每一年每一天都是大旱。”

    “并不是没法从事农业生产,而是时人们不会调整自己的农业结构,甚至因为生产惯性的缘故,每一任自以为负责的地方官,都会想方设法的兴修水利,以种水稻,比如夏侯惇、曹操等人都有过类似的举措,曹魏政权明明只是一个短时期的割据政权,但修建水利设施的数量却几乎是历代封建王朝之最,想来便是这个原因了吧。”

    “如此说来,这应该也是豪强发展的土壤,降雨稀少的环境之下,想要种植水稻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乡下也需要修小型的灌溉水利,这种大工程根本就不是小农小户搞得了的。”

    “豪强之家建了水库,就掌握了一个乡,甚至一个县的生计,你不给钱,我不放水,某种意义上这已经算是呼吸税了,这人身依附关系自然而然的就建立起来了,仅凭政治权力,几乎不可能将其打散。”

    “其实我这两年在汉中开荒,也有所感觉,总觉得这汉朝的百姓,实在是太爱种稻子了,谁能让他们种上稻,谁就是好官。”

    “但其实……你我都明白,北方的绝大部分地区,或早或晚,终究都是要告别水稻的,人力不可胜天,这才是三国乃至南北朝一直动乱的根本原因。”

    “一直到隋唐之前,小麦的种植技术已经成熟了,北方大地种植的也都是小麦了,大家也都改吃面食了,这才有了天下安定的机会。”

    吕萍闻言,十分惬意地翘起了自己的二郎腿,喝着茶:“是啊,除非有个人,能改良麦子的种植技术并迅速的推广开来,能够因地制宜的考虑一个地区到底是应该种小麦还是水稻,否则,再如何英明的天降猛男,也休想结束这乱世。可是你说,上哪去找这么个人呢?”

    然后还特别大声的喝茶水,还特别大声的呸呸吐茶叶末子。

    “要不大神,我给您洗个脚?”

    “别,我可受不起。”

    “我懂你的意思了,饶了这么大一个圈,你到底有什么条件,总可以说了吧。”

    “哎~,可惜我是个女儿身,还偏偏是个氐人,否则争霸天下,哪里还有你们的事呢?”

    “这你就胡说八道了,没有我的任命,你压根就离不了汉中,所有的穿越者都不可以离开我一郡之地以外,但被我任命是例外,就在今天之前,我刚将两个二货送去了许都。”

    交易谈判么,互相之间都必须得有筹码才行,这吕萍的一身本事太大了,不耍点赖,张卫还真是拿捏不住她,指不定他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来呢。

    你有我需要的农业技术,我也有你需要的委任状,这咱们之间再做交易不就平等了么。

    “原来如此,给我一个能自由离郡的身份任命。”

    “那您打算用多少麦种来换呢?”

    “这不在谈判的条约之内,这是前提,这是谈判的前提,你先给我委任状,然后咱们再谈事情。”

    “这样啊,那就别谈了吧,吕博士,告辞,对了,巴郡那边正在打仗,说不定什么时候战事吃紧,我这个天师,可能就要亲自去前线指挥战斗,到时候咱俩就不在一个郡了,到时候会不会对您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我就不知道了,您多保重。”

    “你……你站住!”

    吕萍很是恼火,恶狠狠地瞪着他道:“小麦这东西,是西汉中晚期时才开始推广种植的,最开始,是作为一种应付旱灾时临时种植的应急作物而存在的。”

    “时至今日,小麦这东西在绝大多数汉人的心里依然是应急作物,所以连汉人本身,也没有特别的重视小麦的育种工作,真的,你绝对找不出能好好育种的人的。”

    张卫淡定地一摊手:“可是你没有委任状,还是氐人,整个汉中都是我的地盘,你育种育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谁来跟你买呢?再说这东西给钱你难道就卖?”

    “你……你……你你你,你知不知道这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野生小麦的驯服工作是很漫长的,你以为为什么汉人一直不愿意种植小麦?这不只是习惯的问题。”

    “野生种的小麦麦粒很小,这不止是产量的问题,麦粒小,就不易脱壳,就不易碾碎,磨面粉的成本极高,没有面粉,小麦粒就只能做麦饭,但你知道小麦如果不磨成面粉的话,吃在肚子里是不消化的,怎么吃的就得怎么拉出来,跟金针菇一样。”

    “所以两汉时北方的百姓在没法种植稻米的时候宁可去种植豆类的粮食作物,如黑豆黄豆绿豆等,普通百姓在稻欠收之后也都是靠豆子来维持基本的果脯需求的。”

    “只有我,能够培育出颗粒饱满,相对更容易研磨的种子,不敢说产量能比得上现代小麦,但至少可以作为水稻的重要补充。”

    “我都设计好了,你看,其实以汉中、关中、蜀中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实种植小麦的话完全可以做到两年三收,六月种麦,二月月收麦,然后种豆子,豆子三个月就能熟,之后还能来得及在霜冻之前再种一茬小麦。”

    “这样的话粮食产量可以提高很多很多,赖婚轮种之下土地肥力也不会失,尤其是扛灾能力可以大大的提升,其实这关中哪有旱灾啊,这气候比后世的时候好多了都。”

    “可是你没有委任状。”

    “你不要太过分啊!我放着21世纪的好日子不过留在东汉辛辛苦苦搞农业,就是为了给你当金手指么?大不了老娘不干了回大学继续当研究员。”

    “好吧好吧,我们不妨来谈一谈,除了委任状之外,你还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