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楚第一讼棍 » 第三十二章 拜师

第三十二章 拜师

    吱呀——

    房门打开,小桃端了一壶茶水进来,放到桌子上,给几人倒好之后,再才离开。

    “卧龙先生一席话,让楚某茅塞顿开,不过在下还有一事想请教。”

    项炎再次坐下后,继续说道。

    “楚公子请讲。”

    “如今我朝各地官员虽然学习了《大楚法典》,但很多时候行事断案依旧难以让百姓信服,卧龙先生可有良策?”

    韩宇眉梢一挑。

    这位楚公子问这个干什么?

    他这般关心民生,当自己是大楚的皇帝呐?

    项炎也立刻反应过来,笑道:“不瞒卧龙先生,家祖在朝中为官,之前曾被皇帝问及这个问题,他不知作何应答,回家也考过我们,在下百思不得其解,所以这才以此请教卧龙先生。”

    韩宇心中一喜。

    这楚家果真厉害,竟然在朝中有人,还是能直接跟皇帝见面的人!

    那可是直达天听啊!

    要是傍上楚家,以后荣华富贵,岂不是享之不尽?

    那自己就帮帮楚家,让他们在皇帝面前装个逼。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

    韩宇喝了口茶,淡淡道:“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现在的《大楚法典》细分。”

    “细分?”

    “就拿县令来说吧,作为一个县的父母官,县令要扬风化,抚黎民,审冤屈,躬狱讼,知百姓疾苦,几乎总揽一县大小事务,而《大楚法典》共计有五十四卷三千三百五十一条法律,这让一个县令如何能完全记住?

    “因此,很多县令只能记住一些比较常见的,比如偷盗、抢劫、互殴、杀人等相关的法律,至于一些比较罕见的,比如之前你们携带大杀伤性刀具之类的法律,就不太熟悉。

    “遇到不熟悉的案件,县令处理起来,难免会有很多主观的判断,这就是导致百姓不信服的根源。”

    项炎恍然。

    确实,虽然如今大楚依法治天下,但是在一些小县城,县令要做的事情太多,没法专心牢记《大楚法典》,这就导致了他们断案,很多时候还是会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主观判断。

    每个人的主观意识由于身份、地位、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同,会不尽相同,县令认为正确的,在很多百姓心中,或许就是很离谱的。

    这就是矛盾的根源。

    “那卧龙先生,你说的细化,究竟要怎么实施呢?”

    “首先,要确定一部根本的法律,其中内容不用太多,一两百条就行,但是每一条都必须是仔细斟酌,有利于王朝发展、保障百姓利益的,可以称之为《大楚宪法》。

    “然后,以《大楚宪法》为基础,把《大楚法典》中的法律条文进行系统分类,比如,把一些涉及刑狱的法律条文提出来,形成《大楚刑法》;把主管民生和商贾的条文提出来,形成《大楚民商法》,等等。

    “最后,便是各地以法律为依据,结合地方和一些行业特色,制定地方法规,比如我们徐州的海城,那里的很多百姓以渔业为生,海城的地方法规就可以规范渔业的经营、发展。

    “等到这三个层次确立之后,就可以让一些吏员专门学习熟记某一部或者几部法律,县令审案之时,让一个熟知案件相关法律的吏员共同审理,这个吏员不需要做任何决策,只需要给县令提供法律依据即可。

    “只要县令做出的每一个判决都有法可依,那么百姓自然心悦诚服。”

    韩宇说完,等待项炎消化。

    如今的《大楚法典》虽然很多条文跟前世几乎一样,但却把所有法律杂糅在一起,要不是他有前世的基础,也很难把这些条文都记下来。

    分类细化,是大势所趋。

    不过这个世界县令的权力很大,一人就相当于前世的公检法三个部门,这点是很难撼动的。

    所以他没有从这方面入手的想法,只是提了个让吏员辅助的建议。

    就相当于合议庭了。

    “如此甚好!”

    项炎眼神一亮,但旋即又疑惑起来,“虽然这么做可以让县令审案有法可依,可百姓大多数并不识字,也并不知道法律条文的具体的内容,百姓要是怀疑法律的真实性呢,怎么办?

    “就像你之前所言,有些时候,根据法律的审理,会与道德有冲突,要是一件案子依法审理,但却因为结果不尽如人意被百姓误会,该当如何?”

    韩宇点头。

    这个楚寒能想到这点,头脑清澈,不似一般人。

    果然是书香门第的子弟。

    不过这个问题韩宇并没有过多解释,他只是笑了笑:“不是有讼师么?”

    项炎恍然大悟。

    一场审理的两方,县令一方有法可依,涉案人员方面也有研究法律的讼师。

    这样一来,两方围绕着法律进行辩论,最后得出的结果,应该就是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结果!

    此时他心中非常激动。

    这次拜访卧龙先生,不仅解决了心中由来已久的疑惑,更是学到了不少东西,让他受益匪浅!

    他甚至想直接把韩宇带回朝中,安排到大理寺任职!

    不过这种大才,特别是对法律有如此深刻研究的大才,想要做官简直轻而易举。

    对方既然现在还如同闲云野鹤般,就说明对方无意做官。

    他要是强求,反倒不美。

    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打算。

    接下来,项炎又询问了很多细节的问题。

    比如,具体如何细化《大楚法典》,该分为几个方面,等等。

    对这些问题,韩宇以自己前世的经验一一作答。

    两人一直畅谈了两个时辰。

    这两个时辰以来,项炎收获颇丰,对于如何实现“以法治天下”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

    他经常读史书,知道一个王朝一般也就延续三百年左右。

    而他相信,如果实现法治,所有人都按照这套完备的法律体系运转,大楚王朝绝对不止三百年国祚!

    这其中唯一的变数,就是他的后人,会如同历史上一些昏君一样,破坏这套体系。

    当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等以后再说,现在首要目标,是先把这套体系建立起来。

    忽然,韩宇肚子咕咕叫起来,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已经中午了!

    项炎脸上略带遗憾和歉意地说道:“卧龙先生,今日相谈,楚寒获益良多,叨扰了这么久,不敢再做久留!”

    “无妨,反正我今日无事。”韩宇淡然道。

    项炎略一犹豫,拱手道:“卧龙先生,楚寒希望日后还能得到您的指点,所以想拜您为师,以便聆听教诲,不知您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