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江河奔腾的年代 » 第二十一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二十一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二天,当苏玖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的八点多钟,急急忙忙洗漱完毕,来到了大食堂。

    有了钱,食堂里面的伙食标准倒是首先有了提高,很明显的就是终于可以看到荤腥了。即便是油渣子,也是此时难得的美食了。

    苏玖打了碗饭,点了一份南瓜一份炒土豆丝便坐在了食堂的角落里,一边吃着饭,即便继续想着昨天没有想清楚的事情。

    想要和羊禾唱对手戏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此时洋河在省内的名头之响亮比起后世也毫不逊色。

    羊禾的诞生便是因为这一条大运河,运河带来了经济,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饮食文化。江都菜便是因此诞生,羊禾酒也因此兴盛。

    而且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羊禾酒是此时的八大名酒之一,这样的酒是不愁卖的。

    反观豫泗酒厂,连个省内的银奖都没有拿到过,双方的差距可见一斑。

    还是得拿奖,而且得是个分量不小的奖项。

    羊禾酒厂名头此时在江东省之响亮是许多人想象不到的,因为其位列八大名酒之一,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内金奖,可以说就是本市本省的一块金字招牌。

    如果说是外地的酒水想要入侵,必然会引起地方上的强烈反弹,

    但是豫泗酒厂有一个优势就在于他也是本地派。

    在未来一段时间羊禾的省内最大对手就是来自于两条沟,这也是本市的品牌,也就是说羊禾在这方面无法动用上层力量,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谁赢谁输都要给本市纳税。

    未来羊禾之所以取胜就是在于其找到了精准定位,苏省的经济实力代表着这个地方必然是高端白酒的厮杀之地,其创造出的蓝色经典也瞄准了这一目标用户。

    此时的三沟一河仍然在奋力厮杀,清江地区的白酒行业即将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羊禾想要吞并豫泗就在这一个关键节点,如同战国之时齐国吞并宋国一般。

    “羊禾酒厂最关键的名头就在于他是本省唯一的八大名酒,看起来想要打败他就要在这个名头上下功夫。”

    此时的八大名酒分别为仁怀酒、汾阳酒、五粮酒、绵竹春、牡丹贡酒、羊禾大曲、董公酒、老窖酒,这是1979年评比的结果。

    因为评选范围更广、机制更完善、评委更专业等原因,这是公认最为客观公正的一份“八大名酒”排名。

    而苏玖知道在今年在晋阳市举行新一届的名酒评比活动,由食品协会主持,会上将评选出十三款名酒。

    因为时间关系,豫泗酒厂即便想参加也是参加不了的。

    至于通过学习健力宝搞奥运赞助,苏玖自认为没有那么大的资源,健力宝可是说动了百事可乐为其代工。

    而且即便豫泗参加了这一次的名酒会,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种品酒会其中必然是伴随着利益分割的,豫泗酒厂放在全国连屁都算不上,本省的名额基本是属于羊禾的,去了也是评不上的。

    苏玖的目标就是在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大赛,他依稀记得在香江是有亚洲赛事的。在这个时代外国赛事的含金量可比国内的赛事高得多,不然仁怀酒也不会把巴拿马金奖宣传这么多年。

    “仁怀酒金奖说“最早记录始于1981年,随后就在传播中不断扩大,而随着朔州假酒事件,汾老大的地位倒塌,仁怀才真正成为国内第一。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所有的酒都是有机会的,豫泗酒厂并不是没有机会成为名酒,在这个时代出现过许多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酒。

    比如孔府家酒,老村长酒,在未来都是靠着广告脱颖而出,每年的新闻联播报时广告成为了多家酒企竞相争抢的时段。

    “既然国内的奖拿不到,看来果然还是得考虑一下出国拿国外的奖。”

    可是如今想要去香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七十年代只要有人从香江寄一封信来,说明你在香江有亲戚,那么就可以去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

    因为这种办法影响太广,衍生出来专门造假的行业,去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滞留不回,这一条路就越收越紧了。

    至于通过公款渠道过去,那就更不太可能了,此时的公款出行审查比私人更严格。

    各种路线规划,缘由,时间,出行人员都要严格审查,怕的也是滞留不回,公务人员滞留不回相当于叛逃,带队的队长也是要被问责的。

    苏玖的脑袋突然灵光一现,既然自己这里不好申请,那就让香江那边的人请自己过去啊,评酒的事情就当是顺带的。

    八十年代正是香江娱乐界发展最迅猛的时段,被誉为黄金十年,自己完全可以向香江投一部电影剧本啊。

    一想到这苏玖的内心便火热起来。

    但随即又是一苦,他看过的电影中十有八九都是所谓的大片,香江在这个年代是拍不出这种片子的。

    正想着事情,苏玖突然听到了有人喊自己,苏玖急忙披了一件衣服跑下去,就看到厂办的秘书刘子英气喘吁吁的扶着墙壁。

    “有沪港的电话,是陈克英打来的,说是有重要的事情找你!”

    沪港!这可是关系到豫泗命运的地方,容不得细想,苏玖放下筷子就直奔厂办而去。

    “喂,克英,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么晚了还给我打电话。”

    “苏经理诶,你可是发大财了,沪港文学给你寄来了汇款单啊,整整1100块。”

    因为电话的声音很大,一旁的人听得清清楚楚,他们的眼睛顿时瞪得很大,此时还是万元户盛行的时代,1100块这就是十分之一个万元户啊。

    虽然很想问一问苏玖到底是怎么赚到的,可是他们还是按捺住了自己的情绪,在一旁安静的站着。

    苏玖没有关心起那1100元,反而是问起了陈克英在沪港这段时间的事情,陈克英打着包票说没事。

    “这段时间虽然酒水销量有所下滑,但依然很稳定,回头客很多,每天排队的人能排满整个商店。就是七宝也跟着搞起了促销,把一溜沪港本土的如召楼酒厂之类的都打趴下了。”

    听到沪港的销售没有问题,苏玖也就放心了。

    “苏哥你放心,只要有我在沪港,保准可以一步一步吃掉沪港的市场,本地的酒甚至都不能称之为酒,我现在准备把我们的酒卖到全沪港的商店。”

    听到陈克英的志得意满,苏玖心头一惊,急忙出声阻止。

    “不,不用,等这一批酒卖完了,你就回来吧。”

    “回来?为什么!明明我们的酒在沪港卖的很好啊,我看沪港的市场把我们酒厂十年的产量吞下都不成问题。”

    “现在七宝面临沪港的其他酒厂,我们是帮手,等到他打败了其他酒厂,看到我们发展起来了,那我们就是对手了,你发展起来靠的都是七宝的销售网络,人家想要断你是轻轻松松。所以用心经营好我们在宝钢的专卖店就好。终究是要靠自己的。”

    豫泗和七宝现在虽然是合作关系,可是目前豫泗主要还是依托于七宝的,也就是说两者是纯粹的竞争,豫泗想要生存下去,就要走小而精的高端路线,一味的扩张市场不仅会引起七宝的反感,更重要的是豫泗目前的主要对手就是羊禾,如果本土都稳不住何谈开拓呢。

    过了这么长时间自己才收到沪港文学的回信,倒是大大出乎了苏玖的预料,不过一想到这稿费苏玖还是很快兴奋起来了。

    一千多块钱,可以干许多事情了,如果后续还有出版,那又是一大笔的收入,至少苏玖是暂时不用担心没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