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第十九章 内外兼修

第十九章 内外兼修

    太宗即位的第二天,即下诏大赦天下以示自己的亲民之形象。同时宣布一切依照太祖时制定的章程办理,谨慎遵守太祖时制订的法律法规,以此表示自己是太祖事业的继承者。并封皇弟廷美为开封尹,封齐王。封赵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封武功郡王。朝中重臣各就其位,并无变动。所以大宋国内并没有因太祖突然离世有大的变动,政权平稳过渡到太宗手中。太宗即位后开始网罗天下英才。出诗赋亲自复试进士,录取以吕蒙正为首的进士109人。两天后,考试其他各科,录取204人,赐进士及第。又录取184人赐为进士出身。甚至另有7人虽在九经科中不合格,但太宗怜他们年纪已老,赐同三传出身。大宋政权连连征战后确实需要停一停脚步,确需更加注重内政,治理地方,发展经济,所以太宗一即位就采取了许多大胆措施来治理国家。宋太宗深谙政治之道,恩威并施,很快确立了个人威望,稳定了大宋国内的统治。

    后世对太宗即位后的所作所为记录非常多,其中宋稗类钞中就讲到了这样一件事情。太宗初嗣位,思有以帖服内外者。一日辇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骂,主人逊谢,久不得解。众方拥门聚观,中忽一人跃出,以刀刺丐死,遗其刀而去。会日已暮,追捕莫获。翌日奏闻,太宗大怒,谓犹仍五季乱习,乃敢中都白昼杀人。即严索捕,期必得。有司惧罪,久之,迹其事,乃主人不胜愤而杀之耳。狱具,太宗喜曰:“卿能用心若是,虽然,第更为一覆,毋枉焉,且携其刀来。”不数日,尹再登对,以狱词并刀上,太宗问:“审乎?”曰:“审矣。”于是顾小内侍,取吾鞘来。小内侍惟命,即奉刀纳鞘内。因拂袖而起入曰:“如此宁不妄杀人!”——《宋稗类钞》

    这件事情看起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宋太宗以杀人逃逸一事,来监察官员们是否尽职尽责。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下面办事的官员骗了太宗。但通过此事也狠狠地给了官员一个下马威,令他们以后不敢徇私枉法,欺蒙自己。不得不说这计策实在阴狠,以人命试官员的尽职。但也体现了太宗治理臣子手段的高超之处。太宗的臣下们以后行事定然如履薄冰,小心万分了。试想如果官员都能严守职权,不徇私枉法,对芸芸百姓来说倒是一件大好事。

    太宗对官员使尽手段,对皇亲国戚也不手软,斩杀王继勋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王继勋系庆州华池人,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孝明王皇后胞弟。

    据《宋史·王继勋传》记载,王继勋生性残暴,经常强行买得民间少女作奴仆。

    一天,王继勋府中围墙因大雨坍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笼,跑到宋太祖赵匡胤面前告御状,把王继勋骇人听闻的种种罪行全都捅了出来。赵匡胤“大骇”,当即作出判决:“削夺官爵,勒归私邸。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对于这样的一个恶人来说,这是一个明显宽松的判决。仅仅是除掉他的官职,夺取他的爵位,流放到登州而已。而且还没等王继勋上路前往流放地,赵匡胤早已改授其职为右监门率府副率。这个事情,宋太祖做的太不地道了,对自己的亲信太过仁慈。开宝三年,王继勋被任命为西京河南府尹,即西京洛阳的行政长官。有了皇帝撑腰,王继勋不但能够换一个地方继续当官,官还越做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在洛阳,王继勋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发泄着自己残暴的本性。老百姓虽然对王继勋恨之入骨,可有了上次告御状的教训,他们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任其宰割。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洛阳市民看到了一点希望,又开始上京告状。977年2月,王继勋因恃势骄横,多行不义,赵光义命斩于洛阳。通过种种手段及措施,太宗很快就稳定了朝延内外的人心,国家生活马上进入了正轨。

    内政稳定后,太宗马上进行战争准备,以期完成哥哥宋太祖的未竟事业。正当太宗摩拳擦掌准备先行统一南方的漳泉地区和吴越国时,没想到这二个政权惧怕宋朝的强大,自动归降了。漳州,泉州地区原是南唐属地,属于清源军节度使管理。因绍磁,陈洪进,张汉思等人内斗,最终漳泉地区实际处于陈洪进的掌控之中。南唐主本就昏庸,只管自己在金陵风花雪夜,为了息事宁人,自己能耳根清静,最终正式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管理漳泉地区。同时为防止宋军攻打自己,陈洪进主动向宋朝说明情况。太祖为稳定陈洪进,也承认了他在该地区的老大地位。太宗即位后,南方地区仅存漳泉地区和吴越国还处于独立状态。公元978年四月,陈洪进去开封朝见太宗。部属刘昌劝道:“宋已平定南方其他所有地区,我们和吴越国也必将被平定,与其等待宋朝来攻打我们,不如我们主动献出土地,还能博个前程。保住自己和人民的生命。”陈洪进一听,事实也是如此,于是上朝主动向太宗表示归降之意。主动献出漳泉地二地的图籍、人口、财政等等档案资料,漳泉二地正式纳入宋版图。

    吴越国,从钱镠掌权后首次自立,自称吴越国王。吴越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吴越开国国君。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境内几无战火,所以吴越国长期以来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为了抵抗海潮侵袭他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钱镠还鼓励人们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对他的评价是正面大于负面。

    钱鏐在内政建设上的主要成就体现于修筑海塘和疏浚内湖上。开平四年(910年),钱镠动员大批劳力,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边农田得获灌溉之利。

    钱镠命兵卒民夫以“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巨石;取名大木长数丈,植之横为塘”;“内又以土填之,外用木立于水际,去岸二九尺,立九木,作六重”,称为“混柱”,奠基作成石塘。“筑塘以石,自吴越始”。这条捍海古塘,从六和塔筑到艮山门,外加土塘,内筑石堤,费时两个多月,耗资十万九千四百四十缗,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一亿多元。

    此外,钱镠设撩湖军,开浚钱塘湖,得其游览、灌溉两利,又引湖水为涌金池,与运河相通。钱镠还在太湖地区设“撩水军”四部、七八千人,专门负责浚湖、筑堤、疏浚河浦,使得苏州、嘉兴、长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

    钱镠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又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十训”即钱鏐临终前向子孙们提出的十条要求,遗训中虽然包含一些目前看来过时的思想,但是大部分内容是饱含人生智慧的。“武肃王遗训”代代相传,世世因循,一直激励着钱氏后人。钱氏后人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造就了吴越钱氏一门世代家风谨严,人才兴盛的传奇。这个家族始终一脉书香绵延,代有人才涌现。宋朝皇帝称“忠孝盛大唯钱氏一族”。清乾隆帝也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在南巡时御赐“清芬世守”匾额。到了近代更是人才“井喷”。文坛硕儒、科技巨擘云集,海内外“院士”子弟数以百计,因而吴越钱氏家族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到21世纪,子孙已有数百万之众。且代有名人,如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近今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以及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等,皆为钱镠后裔。

    吴越国统治范围大概在今天的浙江,江苏西南部地区及福建东北地区。自宋朝建立起,就年年向宋朝进贡,实行“亲宋”政策,同时在境内采取“保境安民”的策略,轻易不启战端,故吴越国境内在钱氏统治时期几乎没有战事。

    宋太祖对钱氏政权也多有照顾,礼遇有加。太祖在吴越国主钱俶生病时亲自探视,并且准许钱俶可佩剑上殿,写诏书时可不写名字。封钱俶妻子孙氏为吴越国王妃。二国关系确实非常和睦。公元978年四月,陈洪进归降。钱俶也主动归降,至此吴越境内的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纳入宋朝版图。太宗封钱俶为淮南王,各子皆有赏封。钱氏占据两浙地区八十多年,对外采取亲宋政策,对内保境安民,多年未有战事。对东南地区的开发有莫大的贡献。至今在杭州西湖边还有钱王祠纪念这位吴越国的立国之君。出现在宋初的《百家姓》幼儿启蒙读本,更是将钱氏列为百家姓的第二姓,可见老百姓对钱氏统治的认可。

    至太宗初年,宋王朝的版图包括了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及四川地区,可以说最主要的经济活跃地区都已归入宋朝版图之中。此时宋王朝政治清明,权力集中,经济获得长足进步,人口也增加不少,物资储备十分充裕。军事斗争的方向直指北汉及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