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六十七章 自欺欺人

六十七章 自欺欺人

    景德五年(1008年)初三京城百官齐聚恭政殿准备朝议。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眼尖的大臣道:“大家看呀,那是什么东西?就在南面屋顶的鸱吻处!”大家马上看去,果然看见承天门屋顶上,有一个用黄丝绸包裹的物品。见此物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有的官员道:“谁那么缺德,往城楼上扔垃圾。”有的官员道:“不对这应该是有人放上去的。”还有的官员道:“人放上去的?绝不可能,承天门乃是宋朝皇宫正大门,若非国家重要朝会、祭祀,平常都是关闭的闲杂人等不得靠近,怎么去?何况那承天门高达十丈(30米),怎么攀爬至屋顶?”群臣议论纷纷自然惊动了皇帝。宋真宗先是“大惊”随后立刻移驾殿政殿。

    看到皇帝驾临,群臣立刻肃然,礼部引导官员叩拜。礼毕宋真宗宜礼平身,随后向大家透露了一个秘密。宋真宗神秘地告诉大家:“如今在承天门上的东西,应该是三本天书!“天书?什么天书?哪里来的天书?还三本!”在群臣面面相觑中,宋真侃而谈说了一个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秘密。

    以下内容,出自赵恒的自述,他给大家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各位爱卿,你们都知道朕生活一贯节俭,平常都不舍得点根蜡烛。大殿的帷幕,也都是黑色丝绸裁剪而成的。太阳一下山屋里就黑得不行了看不见了。““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大约子时朕刚准备睡觉,突然之间朕的卧室全屋通明如同白昼一样。朕正在吃惊时,一个头戴星冠身穿红袍的神仙,忽然出现在了朕的面他告诉朕,奉玉帝旨意如果朕在皇宫做一个月道场,期间持续吃斋念信,那么在一个月之后就给朕三本天书。”“看来我是见到了一个活神仙,朕本想告诉你们的。但是人家神仙大哥说了不许泄露天机,朕就没告诉你们。朕还打算问问这个神仙大哥,我这个皇帝怎么样呀,政绩如何呀,还有多少寿命呀等等。可人家神仙大哥根本不理我,噢的一下就消失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送走了神仙大哥后,这一个多月,朕这叫一个苦呀。不能喝酒不能吃肉,天天斋戒还要日日念经。当然了为了那三本天书,这点小罪都忍了。结果一个月以后,说好的天书压根儿没看见。”“没见到天书,朕就心里琢磨,是不是朕的虔诚不够呀,还是天书在路上呢。后来一想算了还是继续斋戒吧。所以过年那几天,你们美了天天喝酒吃肉的,朕苦死了。然而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这不今天这三本天书,终于到了!”哦原来如此。如今承天门屋顶上,那个用黄丝绸包裹的物品,就是上天恩赐的天书了!

    要知道能够站在这个大殿上的官员,个个都是人精,仅仅一瞬间大家就都明白了宋真宗话里的含义。当朝宰相王旦首先表态:“陛下以至诚之心侍奉天地,以仁孝之心侍奉祖宗,恭谨持身,关爱待人,日夜操劳,以求天下太平。如今我大宋王朝外无战荒,内无纠纷,五谷丰登,百姓安泰,所以上天有所感应,故降下天书以表影您的爱民之心,陛下真乃千古明君也!“

    说罢王旦领头,率领文武百官跪拜,群臣随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马屁拍得虽然肉麻,但真宗还是挺高兴的接受了。我们讲王旦这个人也算是一个名臣,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谎话,他会不知道不察觉。唉哟人家也是有苦难言,不得不这么说啊。原来早在几天前,真宗已经找他过了。而且干了一件令王旦心惊胆战的事。皇帝向大臣行贿,你说王旦还能不给皇帝面子吗?几天前的某一天散朝后,宋真宗特意把王旦留下,在皇宫大摆酒宴。君臣畅饮乐融融,宋真宗只是喝酒,那些什么封禅的事情,只字不提这弄得王旦奇怪不已。直到临别时王旦才知道了皇帝真正的意思。

    当时饭局结束后,皇帝派人送王旦回家。出发前宋真宗命人拿来一坛美酒,亲手交给他,意味深长道:“此酒乃人间极品,口感上佳,送与你可与妻儿共同分享,“君王赐,不能辞。王旦只能捧着这坛酒回家。回家后王旦叫来妻小,开启酒封准备一起享用这人间美酒。然而等打开这个酒坛后,这位号称淡定王的王旦,却无法再淡定下去。原来这酒坛里装的,根本不是酒,而是整整一坛子珍珠!堂堂天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向宰相行贿,这事要是传出去就有灭门之祸了。王旦马上告诉家人,此事决不能外传,随后封印了这坛酒。王旦把家人都赶了出去,他独自一人留在房内,要想一个万全之策用来应对此事。

    在思考期间,王旦想起来两句话,让他苦笑不止,心中波澜起伏。第一句话是宋真宗皇帝的:“可与妻儿共同分享……”可与妻儿共同分享。这算什么?是恐吓?还是威胁?如今真是命悬了,家族富贵,还是落败,就在自己这一念之间了。

    第二句话,是圣相李沆的:“如今皇帝青春年少……到时候大兴土木搞祭祀,咋办……如今我老了,看不到这些事情了。这些都是你日后见到的事情,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圣相呀,这才刚刚过了三年,您的预言就全部应验了!一想到这些真是哭笑不得。王旦清楚地知道,当李沆面对这种事情时,他会怎么办。当年宋真宗打算册封刘皇后时,他让宦官拿着自己的亲笔诏书来到中书省,让李沆签字。然而面对这道命令,李沆拒不执行,他还当着使者的面,把皇帝亲手写的诏书给烧了。这个李沆就是这样的强硬。

    宰相干了这么过激的事情,宋真宗愣是一点儿脾气也没有,这件事请就算过去了。如今的王旦是走老师的路线,据理力争呢?还是另辟蹊径,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呢?苦思冥想一夜后,王旦也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只能战战兢兢地去上朝,走一步算一步了。王旦来到朝廷后,他惊讶地发现很多同僚的脸色都不对,大家仿佛都有心事。有些人跟自己一样愁眉不展,有些人则兴高采烈。这是怎么回事?根据北宋伟大的文学家、发明家、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的记载可以知道,原来那天晚上宋真宗除了宴请王旦外,还宴请了其他官员。那些什么三品以上的高官、三司使丁谓、老翰林杜镐等人,一个不少,全部都在。同样皇帝跟他们喝了一顿酒,也送给他们每人一袋珍珠,临走了还嘱咐,未来还将有重金酬谢。“未来”是什么意思,不用任何人提示,这些人就能心知肚明。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皇帝都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了,王旦该怎么办呢?满朝文武各怀鬼胎,若王旦据理力争,又能有多少胜算?最终无计可施的王旦选择了妥协,他终于被拖下了水。景德四年十一月,殿中侍御史赵湘上奏:“如今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恳请皇帝移驾泰山,举行封禅。”对于赵湘的建议,赵恒没有表态,只是不怀好意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宰相四目交汇后,王旦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出班奏道:“封禅大典,已经荒废了明多年,若我朝达到了封禅的标准,举办此等祭祀仪式,也未尝不可……”二月初一,宋真宗下令,开封举行一场盛大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