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七十一章 汾阴祭地

七十一章 汾阴祭地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一月二十日,宋真宗率众返回开封城,结克了这场“封禅之旅”。整个封禅的过程非常顺利,从离京到封禅结束整整47天,老天爷十分给面子期间一直阳光明媚,一次雨雪天气都没有。

    在宰相王旦的眼中,虽然天书是假的,但封禅却是真的,赵恒终于挽回澶渊之盟的面子了。如今从天书下降开始算,帝国已经为了这场闹剧折腾了一年了。现在封禅已经成功,宋真宗已经宣布天下太平了,这个皇帝也终于可以偃旗息鼓了吧。但是事情恰恰相反。很快王旦就惊讶地发现:造假、拜神,封禅这些事情,也跟吸毒一样是可以成瘾的!任何事情都一样,只要有了第一次,肯定会有第二次,仍至第三次,直到无数次。真宗皇帝就是这样的一位好事者,直到把自己作死为止。

    当时,精明能干的宰相王旦之所以同意封禅是因为他坚信,一场封禅,虽然要花很多钱,但同时也可以宣布天下太平了。虽然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但是在宣传自己的国力上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敌人也能发出一个信号,我们的国力强盛无比。更进一步考虑也可以向辽国、党项展示大宋王朝博大精深的文明让他们从精神上臣服于自己。所以宰相王旦认为这样的买卖还是比较划算的。但问题是,宰相王旦万万没有想到,一次封禅之旅赵恒就跟吸了毒品一样根本停不下来了!何况宋真宗要搞的,可不仅仅是一场封禅。他要干的事情可是一系列的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

    宋真宗想要超越所有的历代君主,成为历史上的“封禅第一人”那么怎么获得这个头衔呢?简单只要把历代君主封禅的事情全部做一遍,再做一些历代君主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样当然成为了“封禅第一人”了。在这种心态下,宋真宗首先瞄准了汉武帝,他要跟汉武帝一样,也去祭拜下汾阴,让他的纪录不在是唯一。

    汾阴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内。在古代去泰山封禅,去汾阴祭地,成为了每一个帝王梦寐以求的目标。实在是想不通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样的脑回路。按我们现代人的想法,在泰山封禅时不是顺便就祭地了吗?怎么又要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祭祀一通呢?其实,在先人的认识中泰山祭地,那最多是祭祀了一个土地公公。要想真正祭祀土地,还得来汾阴,这里才最正宗!一言以蔽之,因为汉武帝在汾阴这里发现了代表天下的周天子鼎。鼎是什么?代表着江山社稷,代表着天下土地。所以,对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而要想获得土地吗?想江山稳固吗?那就来汾阴祭地!为了跟汉武帝持平,宋真宗便暗示王钦若,自己想去汾阴祭拜。王钦若得到暗示后,他二话不说立刻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请愿活动。规量、流程,请参照泰山封禅的那一次。具体的做法就是,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六月,汾阴官员上奏,请求皇帝去汾阴祭地,结果是“皇帝不许”。十月汾阴官员再次上奏,有一千二百余人名上奏,请求皇帝去汾阴祭地,结果还是“皇帝不许”。第二年六月,汾阴官员第三次上奏,三万多汾阴百姓联名上京,希望皇帝去汾阴祭地,皇帝不去,这些百姓则决不散去。自我陶醉的感觉也是会上瘾的!而且现在干起来是轻车熟驾方便的很。真宗是一个“体贴百姓、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呀,迫于“无奈”他只有答应了百姓的请求。宋真宗昭告天下,明年开春后,立刻幸领众人,去汾阴祭拜。经过了大半年的准备,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一月赵恒率大部队到了汾阴,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祭地活动。

    上一次泰山封掉。赵恒一共玩了47天。这一次,他玩得时间更长一共去了三个月,直到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四月,赵恒才意犹未尽地回到了开封城。虽然这一次玩的时间与上次相比更长,花的钱却并不比上一次多。上一次泰山封禅花费860多万两白银。这一次汾阴祭地,花费了830多万两银子,当然这个钱也不少!

    短短四年时间。为了这些虚无缥缈、毫无用处的祭祀活动、赵恒就花掉了大约2000万两银子。按一两银子兑换1000元的计算,如果折算成人民币大概花了200亿搞这些事情。真宗皇帝真真也是一个败家的皇帝。对于这个结果,王旦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王旦本以为,玩了这么久,花了这么多银子,赵恒能够把心收回来,开专心地处理朝政了,然而这些祭祀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多更大规的拜神造动,即将接踵而来。看到这里,大家也大概能知道真宗皇帝之所以在后世的评价不高的原因了吧。正确的说,就是真宗皇帝将大宋前期辛苦积累下来的家底统统的挥霍掉了,几乎是花的一干二净,一无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