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七十七章 最后一击

七十七章 最后一击

    仁宗身世的事情,一直是国家最高机密,整个宋真宗一朝,只有区区几个宰执知道这个秘密,但他们谁也不敢提。宋真宗当然是知道的,但他是全力支持刘娥这么做的。所以直到刘娥去世仁宗亲政后,赵祯才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而皇帝亲生母亲不是刘娥而是李氏的秘密,这才昭告天下。

    在当时来说虽然身为副宰相,赵安仁也不知道这个秘密。他唯一能知道的是:如今刘娥产下一个皇子,建立了一个不世之功。若她凭借此功要求封后,我该如何反驳?看来无法反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女子理所当然的当上皇后了。然而让赵安仁始料不及的是,后宫喧闹了几天后,又恢复了平静。刘娥什么动作也没有。那些什么封后的事情,更是只字未提。这一下子,赵安仁彻底慌了,他不知道这个女子要干什么,刘娥的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

    其实,刘娥的心思非常简单。她知道虽然自己建立了一个不世之功,全可以凭此功封后。但若强行封后,一定会遭到赵安仁等人的反对。即使能够封后也会留下一个“蛊惑君主、独断朝纲”的恶名。所以为了不留下这污点,只要群臣还有反对的人在,自己就不能贸然封后,她想把事情做的十全十美。因此刘娥若想封后,就一定要把赵安仁轰出朝廷,否则决不可行。这么多年也已经等下来了,刘娥不在乎多等那么几天。那么,怎么把反对自己的副宰相赵安仁轰出去呢?机会来了,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娥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刘娥因产子有功,被册封为正一品德妃。此的她距离皇后宝座仅一步之遥了。为了能更进一步把反对者赵安仁赶出朝廷,就成了刘娥的头等大事了。但是怎么把赵安仁轰出朝廷呢?双方的斗争是日趋激烈,任何一方都更加小心,努力寻找着机会。特别是赵仁安由于处在防守的地位,更是小心有加。

    面对刘娥一方的频频动作,赵仁安同志也知道自己处境不妙,所以“安仁小心畏谨,处事精审,特留意于刑名,内外书诏关要者,必归安仁裁损之”。就是说在朝廷办公的赵安仁,一直小心缜密,滴水不漏,努力让人抓不到自己的任何把柄。赵安仁还“特留意于刑名”,亲自理地方的案件,替皇帝处理了很多事情,切实用自己的才能成为皇帝身边的一个大红人。做人赵安仁低调谨慎、不露锋芒,做事赵安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于这么一个“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强劲对手,刘娥想除掉赵安仁用一个词来形容:难矣。然而,刘娥虽然一时间也没辙了,但是鬼点子颇多的王钦若却有辙有办法而且是击中要害的办法。有一次宋真宗留王钦若单独议事,俩人商量完事情后,就聊聊家短。宋真宗问了这么一句:“满朝文武中,谁的品德最值得称赞?“一听这话,王钦若马上回答道:“赵安仁!”随后他又补充道:“没有一个人的品德比得上赵安仁,臣也自愧不如。”

    听完这个回答后,宋真宗彻底蒙了,他不是怀疑赵安仁的品德。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夸赵安仁的人,会是这个王钦若?要知道王钦若与赵安仁不和,这是满朝文武皆知的事情,王钦若不把赵安仁搞死也就罢了。如今还称赞他,实在是有违常理。于是宋真宗好奇之下询问其原因。王钦若就等着皇帝的问话呢,于是从容回答道:“当初赵安仁深受前任宰相沈伦赏识,赵安仁知恩图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常常想着报答沈家的恩情。单凭这一点,臣就自愧不如。”听完这个解释后,宋真宗沉默了………

    原来景德四年(1007年)时,赵安仁在强烈反对刘娥封后的同时,还提出来一个皇后的合格人选--已故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才人。在宋真宗的眼中,沈才人出身名门、血统高贵,且知书达理、年轻貌美,确实是一个合适的皇后人选因此,虽然赵安仁反对刘娥,但宋真宗也没有怪罪他,毕竟他提出的替补人选,也是为了自己好。但是今天听完王钦若的话后,宋真宗才恍然大悟-原来赵安仁并非一心为公,他打着维护礼法的旗子,行一己之私,为的就是还沈家的恩情!这分明是在玩弄自己,自己被卖了,还替赵安仁数钱呢!至此,在王钦若的细心引导下,宋真宗完全中计。从这一刻起赵恒决定罢黜赵安仁。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自己怎么死的也不知道,赵仁安就尝到了这样的滋味。

    几天后宋真宗找来王旦。王旦见宋真宗一脸阴沉,知道必有大事发生,所以就小心翼翼地站着,一言不发。宋真宗道:“听说赵安仁在中书省当宰执时,一言不发,从不发表意见。这样的官员留着何用,应该罢免。”赵恒真是开门见山,直接要求王旦罢免赵安仁,理由是不作为。王旦听完后,马上为赵安仁辩解道:“陛下所言确有其事,可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臣等每次议事,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都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法解决问题。赵安仁不说话、不表态,是不想跟这些人争执。其实他的内心早就有了最佳的处理方案了。”

    宋真宗一听,大惊道:“还有这样的事情,朕不知道呀?但是卿应该跟赵安仁好好谈谈,让他以后再工作的时候多主动一些。”说完赵恒就起驾回宫了。

    王旦回到中书省后,找来赵安仁,把自己与宋真宗的原话转告了一遍。赵安仁听完后,很是伤心道:“我赵安仁一生光明磊落,不屑于小人争论口舌。若陛下想让我与人争辩,博取功名,臣不屑去做!”说完赵安仁就要辞官回家,不管王旦如何劝说,赵安仁依旧要走。第二天,赵安仁提交了辞职信,辞官回家了。宋真宗都没有任何挽留,直接批准,他让赵安仁去了。赵安仁离开后,空出了一个副宰相(参知政事)的位置。谁来填补这个位置,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了。因为这个新的副宰相,不仅决定着刘娥能否封后,更能够左右整个朝野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