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八十六章 只会做官家的仁宗(三)

八十六章 只会做官家的仁宗(三)

    明道二年(1033年),宋仁宗突然颁布一道圣旨,宣称:“皇后郭氏为后九年,一直无子,愧对列祖列宗,今主动出家入道观,愿与青灯古观相伴一生。”这平白无故的一位国母,为什么要主动出家呢?其实皇后哪里想出家,这是被皇帝逼迫的结果。而宋仁宗的这道圣旨,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

    在历史中宋仁宗让皇后出家的真正原因,是皇后打了仁宗皇帝,她扇了仁宗皇帝一个响亮的大嘴巴子。没错就是郭皇后扇了皇帝一个大嘴巴。如果在其他的朝代,皇后的这种行为满门操斩肯定是跑不了的了。仁宗皇帝挨打那一天,据说是宋仁宗带领嫔妃一起赏花游玩。在游玩过程中,四品美人尚氏和杨氏为了争宠,一直与皇帝卿卿我我、旁若无人。玩到最高兴时,尚氏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钻到了仁宗的怀里请皇帝跟自己喝交杯酒。

    见尚氏如此行事,一国之母郭皇后大怒,她训斥尚美人不知廉耻、不知自重。孰料尚美人恃宠而骄,丝毫不惧,出言讽刺道:“臣妾听说,民间的女子嫁到夫家后,若三年无子就可被休。如今您已入宫九年,却连一儿半女都没有。臣妾一直不明白,无任何功劳的您为什么不肯退位让贤,还继续稳坐皇后之位?”

    尚氏的这番话,彻底把郭皇后给惹怒了。郭氏本是将门之女,一直信奉能动手就不动嘴的准则,此时的她更是大宋国母,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怒发冲冠的郭皇后站起身来,冲到尚氏的面前,抡起手掌运足力气,照着尚氏白嫩的小脸蛋就是一大嘴巴子。本来这一巴掌应该打在尚氏的脸上,但谁也没有想到,却打在了仁宗皇帝的脸上。原来听完尚美人挤对皇后的言语,宋仁宗也觉得太过份了。于是仁宗刚想批评尚美人几句,结果就看见郭皇后怒气冲冲地走了过来。宋仁怕尚美人吃亏就急忙上前,拦在了她们之间,结果不偏不倚正好挨了皇后一个大嘴巴。宋仁宗贵为一国之君,哪里挨过打,何况是如此含怒而出的大力神掌。挨了这么一下后,仁宗的脸立刻就被打红了而且当时真的有点大疼,原来郭皇后平时喜欢蓄指甲,所以这一掌神功连带她的指甲在皇帝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血痕,结果当然是让宋仁宗惨叫连连。

    捂着受伤的脸颊。宋仁宗当时就大吼一声:“回宫”。贴身宦官阎文应立刻让人起驾回宫,尚美人、杨美人陪皇伴驾,郭皇后则回自己的寝宫等待圣裁。宋仁宗回宫后,御医立刻赶来给皇帝处理伤口。说实话就是一巴掌而已,要说受伤仁宗皇帝当然没受什么大伤,简单处理一下就行了。但问题是伤势是小,颜面是大!宋仁宗平白无故挨了一巴掌,若不严惩皇后,颜面何存?在封建社会,伤害龙体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单凭这一巴掌,即使把皇后一家满门抄斩,也是合情合理还合法!一旁伺候的尚美人、杨美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她们在旁边一直添油加酷、挑拨离间,让皇帝严惩郭皇后以儆效尤。最不济也要废除郭皇不能让这种人继续主持后宫。

    两位嫔妃说了一会儿后,宋仁宗就让她们退下了,他留下亲信阎文应商量此事。宋仁宗道:“废后乃是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轻易为之,但是不严惩郭氏,朕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阎文应身为皇帝的贴身大太监,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思,他小声道:重要之事,事关重大,需要宰相同意才行。请皇帝召见宰相,一起商量此事。这里有一个潜台词,把宰相拖下水,分担骂名:若大臣反对,也可以让宰相去顶包挨骂!

    当时的宰相,有两位分别是李迪和吕夷简。宋仁宗深知,李迪是自己的老师,他是一个懦学的坚定支持者,若让他同意废后,简直是没有任何可能的事。所以皇帝根本没召见李迪,只召见了吕夷简一人。吕夷简来到之后,宋仁宗向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他指着自己脸上的抓痕直言道:“我要废后!”

    听完宋仁宗的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吕夷简的状态都是“默然”。为何“默然”?吕夷简当然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替皇帝干这件废后的事情,到底是值还是不值。因为在古代皇后不仅仅是皇帝的老婆,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国母。从伦理上来说,皇帝要轻易废掉国母就是要废掉大臣们的母亲,这些大臣们又怎么可能会干!更何况凭一个巴掌就要废除皇后,皇帝的惩罚是不是太严厉了一点?万一废除不了自己岂不是成为众矢之的?届时这些大臣们还不得废了自己?

    在吕夷简眼中,皇帝是大臣的“顶上上司”,即使有错大臣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问题是大臣不能把皇帝怎么样,却能整死自己呀。到时候一人一口唾沫都算是轻的。没准吕家的祖坟,都能让这些大臣们给刨了。因此,在没有算清楚自己得失利益时,吕爽简实在没法回答皇帝,到底如何处理这件废后之事。

    吕夷简正在犹豫,阎文应的一句话,却让他彻底打定了主意。当时,看着吕夷简一直犹豫不决、沉默不语,阎文应走上前来,小声说道:“吕相公别忘了,当初是谁害您离开朝廷去地方的……”这句话,让吕夷简下定决心--废后,跟皇帝一条心!那么,为什么一直犹豫不决的吕夷简,会被这句话说动了呢?吕夷简和郭皇后之间,又有哪些恩怨故事呢?吕夷简和郭皇后之间的恩怨情仇,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郭皇后一句话导致了吕夷简的外放。

    当年刘皇后病逝,宋仁宗开始亲政。为了铲除刘皇后的势力让自己人上位,宋仁宗找来宰相吕夷简让他整顿朝纲,重新调整官员的位置。宋仁宗道:“枢密使张耆,啥本事也没有,就是一赤脚健儿”(宋朝对兵丁的蔑称),这话也不错当初就是他为真宗从市井找的刘太后。刘太后掌权后当然就位居高位(可见刘太后也是念旧的人),所以现在清算首先把他就外放许州去了。枢密副使夏竦毫无原则地奉承太后,就是一个马屁精,留之无用发放襄州。参知政事陈尧佐,能力庸碌,毫无建树,发放永兴军。其余如赵稹、晏殊等都有问题,他们能力之烂、作用之小有目共睹……”

    一开始,宋仁宗说一句吕夷简就记录一句,态度恭谨,但慢慢地吕夷简就不记录了。因为宋仁宗要开除的人太多了!除了吕夷简外,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被宋仁宗罢免了。这种大规模的罢黜官员,是宋朝建立以来没有发生过的,吕夷简都不知道该怎么记了。最终在罢黜了十几位官员后,宋仁宗回后宫了,吕夷简则回到中书省草拟罢黜官员的圣旨。

    整整用了一夜的时间,吕夷简才草拟完罢黜官员的圣旨。敦料就在这时一个宦官来到中书省,宣读了一道皇帝最新颁布的诏令:“门下侍郎兼部尚书、平章事吕夷简,罢为武胜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澶州。”听完这个诏令后,吕夷简惊得瞠目结舌,手中的毛笔也掉在桌案上。什么情况?昨天还深得皇帝信任,怎么才过了一个晚上自己就被贬到地方了。吕夷简百思不得其解,他偷偷找来宋仁宗的贴身太监阎文应,问其原因。阎文应见周围无人小声说道:“本来皇帝对吕公无比信任。打算重组朝廷,让您当宰相。但是昨天陛下回宫跟郭皇后吃饭时,聊起了这些事情。皇帝痛骂夏竦是一个毫无原则的小人。结果您猜郭皇后怎么回答的?”

    吕夷简迫不及待地问道:“请中贵人速速告知。”阎文应道:“郭皇后是这么说的:“夏竦是一个小人,难道吕夷不是吗?在我的眼中,吕夷简也是一个阿附太后的小人。只不过这个小人更加机智更会隐藏自己,别人不知道罢了”。正是因为这句话皇帝才罢免了您。本来吕夷简被赶出了京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但是后继者张士逊实在是无能,而且百官都不服他。所以仁宗没多少时间就解除了张士逊宰相的职务。张士逊被罢免后宰相之位空虚,朝廷急需一位能管理群臣替皇帝分担解题的宰相。在寻遍了朝廷后宋仁宗最终决定还是用那个老人吧,当然就是吕夷简了。就这样在地方深造了半年后,吕夷简重新出山,官复原职又成为了大宋的宰相。

    如今阎文应旧事重提,勾起吕夷简的回忆。一想到郭皇后的中伤,吕简气愤不已。所以他决定跟仁宗皇帝联手一起收拾郭氏,废除她皇后之位。态度已定吕夷简当即告诉皇帝:“废后之事,事关重大,区区一个巴掌不能成为废后的理由,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用懦学正统思想休妻。何为儒学正统思想?女子古代有“七出即不孝、无子、奸淫、妒忌、恶疾、口舌、盗窃。只要女方符合这七条之一句话,休她没商量。现在郭皇后已经符合了妒忌、无子这两条,绝对能将她扫地出门。第二,废后不比平常老百姓休妻,动静太大。请皇帝提前颁布一道圣旨,不接御史台的奏章公文,让他们无处申冤活活憋死,以减少不必要争执。第三,给郭皇后一个体面的理由。请以皇后的名义发布一道圣旨,说皇后十多年未生一子,愧对大宋王朝,请求皈依道教,与青灯古观为伴。这样一来皇帝的废后,就变成皇后引咎辞职了。

    所以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皇帝突然颁布诏书,宣称:“郭氏因无子,自愿入道,特封为净妃法号冲妙仙师(后改名冲静元师),移居长宁宫。”此消息一出,朝野震惊,言官们更是大怒。在御史中臣孔道辅的带领下,那时还是低阶官员的范仲淹等言官一起来到皇帝的寝宫,纷纷上疏求情希望皇帝收回成命网开一面。然而决绝的皇帝根本不听言官们的诉求,他下令把孔道辅、范仲淹等人驱逐出京,贬官外放。同时宋仁宗还三令五申,宰相吕夷简也同意废后的事情,有什么事情去找他别烦我!

    最终,这场废后风波折腾了近半年,在贬罚了数个直言进谏的大臣在吕夷简的全力背锅下,皇帝终于排除万难废除了郭氏。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因打了皇帝一巴掌,郭皇后被贬为庶人,打入冷宫。两年后,景祐二年(1035年)十二月,郭氏在长宁宫内郁郁而终死因不明,享年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