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八十八章 只会做官家的仁宗(五)

八十八章 只会做官家的仁宗(五)

    曹皇后所在的曹氏一门几乎是强盛四百年,在大宋可谓是盛极一时,曹皇后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怎么会如此不堪。史书中的曹皇后,之所以这样处处忍让,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事情没有关乎根本的原则问题。只要是涉及原则问题,曹皇后就会寸步不让,甚至当面顶撞皇帝!在真正的危机出现时,曹皇后更是显示出了果断,干练的女强人的本来面目。

    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仁宗终于得到了那份想要的捷报,经过数月的浴血奋战,大宋终于平息了弥勒教之乱,捕获了首领王则。大宋自建国起,就一直有弥勒教叛乱事件。王则,本是涿州的农民,逃荒到贝州,给地主放羊,后来应募到宋军中当兵,起义前是宣毅军的小校。贝、冀等州本来有弥勒教在民间秘密流传。传说“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王则利用弥勒教的传说,传布着变革世道的舆论,并利用弥勒教和德州、齐州的士兵、农民取得了联系。起义事先作了部署吸取益州士兵起义的经验,准备在庆历八年(1048年)新年起事,乘官吏们庆贺新年时,各地同时起兵,攻取河北。由于这个计划事前被泄露,王则不得不在庆历七年(1047年)十一月冬至节,提前发动起义。当州官们去天庆观拜谒时,王则率领起义士兵打开兵库,夺得武器。打开监狱,释放囚犯,随即逮捕了贝州知州张得一,占领贝州后建国号安阳,自称东平郡王。以州吏张峦为宰相,卜吉为枢密使。城内起义的居民,在面部刺上“义军破赵得胜”六字,表示推翻宋王朝统治的坚决意志。

    王则起义极大地震动了宋王朝。宋仁宗当时慨叹说:“大臣无一人为国了事者,日日上殿何益?”参知政事文彦博自请前往镇压王则起义。庆历八年正月,仁宗派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以明镐为副使,领军围攻贝州。宋军攻城,久不能下。最后在北城急攻,乘起义军不备,在南城挖通地道,潜入城内。起义军突围而出,王则、张峦、卜吉等被俘。起义士兵仍依村舍作战,直到最后被焚牺牲。宋朝统治者把王则、张峦、卜吉等押解到开封,残暴地处死。起义领袖们英勇地牺牲了。王则起义,从发动到失败,不过六十五天,但给予宋王朝的打击,是沉重的。起义利用宗教传播舆论,事前已有计划部署,发动后建置官属,有步骤地行动。比起前此的士兵起义来,显然前进了一步。只不过先前的叛乱规模比较小都是很快就被平定了。但宋仁宗在位期间的这一次,规模不小让这位皇帝很是头疼。

    当时起义军在首领导王则的率领下,攻陷了贝州城。王则在贝州自立为王,自封为安阳武烈皇帝,挑明了跟宋仁宗对着干。为此宋仁宗气得直拍桌子,他立即调兵遗将准备平叛。然而宋军的军队构成是“强干弱枝”,中央的军队强,地方的士兵弱,让地方上的老弱残兵去抓个罪犯可以。但是让他们去平叛,还是趁早换人吧。在被打败几次后,宋仁宗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拜枢密副使文彦博为统帅,令他前去平叛。要说这个文彦博,虽然他在历史上害死了狄青,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人打仗还是一把好手。文彦博来到贝州后,选择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他命令士兵在城外佯攻,自己则挖了一条通往贝州的地道。在一个深夜,文彦博率军从地道突然杀出,打了王则一个措手不及。经过番较量后,宋军擒获了首领王则,一举收复了贝州城。胜利的消息传回京城后,宋仁宗甚是高兴。正月十五将至,仁宗便下令全城搞一个灯会,以示祝贺。在皇帝的命令下,一场热热闹闹的正月灯会隆重开幕了。然而正当京城开封的百姓沉浸在元宵节灯会的喜庆时。没有人想到,一场策划已久的弑君阴谋,正在慢慢展开。

    起义被扑杀弥勒教被灭后,教主王则及其他主要起义领导人都被杀害后,弥勒教的教众决心为首领们报仇。他们经过充分准备后潜入到了大宋皇宫,准备发动斩首行动。一举攻占皇宫,杀掉皇帝,夺取大宋的最高统治权。当天晚上福宁殿中,曹皇后刚刚服侍宋仁宗睡下。突然听见后宫中拿过来阵阵骚乱惨叫不断,有人在大声喊叫:“有刺客!快来人呀,抓刺客!“宋仁宗马上起身,命太监出宫打探。太监回禀道:“启奏陛下,大事不好了,宫中出现了刺客,已经连杀了数人,现在正往福宁殿杀来。”

    一听有刺客,宋仁宗立刻打算出宫躲避。这个时候曹皇后说道:“官家不可出宫。现在外面到底有多少刺客,具体的方位,他们的打算,我们都不知道。贸然出宫万一撞见了可没办法应付?“宋仁宗一听,皇后言之有理,就打消了出宫的念头。他继续派出太监,打探宫中刺客最新的消息。

    一会儿的工夫,打探消息的太监回禀道:“启奏陛下,共有四名刺客他们手持宝剑,奔着福宁殿而来了。“得知刺客奔着自己来了,宋仁宗吓坏了又想要立刻出宫逃命。长在深宫中的仁宗同志在勇武方面是令人摇头,表现实在是差劲极了。所表现的对面大场面镇定自如的精神实不如曹皇后。

    面对六神无主的皇帝,皇后临危不乱。她一把抓住皇帝,再次重申了在宫固守的重要性。随后曹皇后一口气颁布了三道命令以安抚皇帝。第一道命令,让腿脚快的太监出宫,命负责宫廷安全的都知王守忠立刻前来护驾。第二道命令,派数名宫女出宫,通知其他嫔妃,不得擅自离开住所。宫中要保持镇定,以避免混乱产生更大的损失。第三道命令,考虑到攻入宫中的刺客很可能会用火攻,因此命令大家立刻用工具接水,随时准备灭火。当曹皇后发号施令时,宋仁宗可能感慨曹皇后真不愧为宋代第一大将曹彬的后代。如此干净利落,英明果断,实在是自己的贤内助。

    有这么一位临危不乱的妻子来保护自己,仁宋的内心一时间就踏实了很多。此外自已最爱的女子突然来临,则让宋仁宗的内心更加踏实了。原来仁宗最爱的张贵妃一听宫内出现刺客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来护驾。仁宗和张贵妃双方看到大家都没有任何受伤,抱头痛哭。最能干的也不如最爱的这么一哭啊。张贵妃与宋仁宗的这份情谊,一时间让众人感动无比。张贵妃不是一个人来的,她还带来了很多的宫女,太监,还有张贵妃的心腹杨怀敏。杨怀敏武艺高强,有他在场大家安心不少。正当大家相聚在一起时刺客已经杀到了福宁殿外,几个年轻的宫女躲避不及,立刻被杀。得知刺客冲到殿外后,果断的曹皇后立刻下令,封闭宫门大家各找武器,死守福宁殿。果然不出曹皇后预料,刺客见无法攻入福宁殿,便向福宁殿内投掷火把企图放火烧殿。好在曹皇后有先见之明,火把刚刚落入殿内,就被大家扑灭了。

    刺客见火攻无效,就搬来宫内灭火用的长梯,直接翻过了福宁殿的城墙。进入殿内时,殿内的宦官宫女们正忙着灭火,没有想到刺客会突然进入殿内,有一些人躲闪不及被刺客杀死。剩下的宦官、宫女们,则退到了福宁殿内殿,大家关闭门窗,坚守这最后一座避难所。

    说是坚守这里无兵无将,也没有武器,怎么坚守?刺客就在外面,援军遥遥无期。在这种危急时刻,皇帝急得团团转拿不出一点办法,张贵妃则早已吓得瑟瑟发抖,宦官宫女们则哭成一片。

    这时曹皇后再现将门后代的本色,真正的是虎父无犬女,尽显大将风采。她立刻召集了宫殿内所有的宦官对他们道:“平时官家对大家恩重如山。现在就是你等报效皇恩的时刻了!此时若大家胆怯避战,最终全都难逃一死。相反若大家挺身杀贼,一旦贼人被消灭,必将重重有赏!”曹皇后的这番话,说得大家慷慨激昂,瞬间就有十余名宦官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与刺客决一死战。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实是至理名言。

    面对这些视死如归的勇士,曹皇后亲自上前剪去他们的一缕头发,当即表示:“明日行赏,以此为验。”众人见曹皇后如此行事,感动万分,还真不是嘴上说说的。有功之人真的会受到重赏。所以他们虽然没有真正的武器,还是拿着木棍板凳,冲出殿外,与刺客展开决战。但无奈武器不给力也不是真正的侍卫,一开始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没过多久几名宦官就死在了刺客的刀剑之下。剩下的宦官也都只有被动防守,而无还手进攻之力了。

    虽然宦官们没能够击杀刺客,但是他们这种英勇反抗的表现给御林军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在宦官还在与刺客奋战不止时,王守忠终于赶到了福宁殿了。援军已到,刺客立刻方寸大乱。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有三名刺客死在了御林军的刀剑下。最后一名刺客见情况不妙,立刻翻墙逃跑,开溜的无影无踪了。至此福宁殿终于转危为安,仁宗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而在这场行动中,若不是曹皇后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宋仁宗可能就死在福宁殿了,中国的历史都有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在《宋史》中,对于曹皇后这次平叛行动,使用上了“仓促处置,一出于后”的词语。对曹皇后评价之高,可见一斑。虽然在这次平乱过程中,曹皇后立下了奇功,但是在论功行赏中几乎没有曹皇后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