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一百一十三章 西北烽烟起(十)

一百一十三章 西北烽烟起(十)

    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至庆历二年(1042)间,西夏连续对北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事,即: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三战皆以宋朝失败而告终。西夏虽屡胜,但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并且西夏展开战争欲侵占关中地区的战略目的也根本无法实现。西夏与大宋的战争几乎是没有胜者。当然,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实力远远超过西夏的大宋根本不应该发生这样的战争,大宋的武力之弱实在不敢恭维。大宋立国之初,为防止武将专权,巩固统治,采取重文抑武的国策没有错。但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根基已稳定,国力强盛的状况下,还被实力远远不如自己的邻国打到这个份上,实在是说不过去。大宋的后续统治者实在是少了一些汉唐时期的尚武精神。

    西夏李元昊在建国称帝之前,西夏每年都可以从宋朝得到“岁赐“的白银万两、绢万匹、钱2万贯,这是夏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在沿边榷场,党项人还以境内所产的青白盐及畜产品换取宋朝的粮食、茶叶和其他手工业产品,这些物资都是夏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宋朝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停止“岁赐“,关闭榷场,不准青白盐入境,禁止双边贸易,从而给夏国的经济以致命的一击。在夏宋战争中,虽然夏国取得了胜利,但是本国也伤亡了很多人马,正如常言所说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致使李元昊为发动战争而点集人马越来越困难。按照西夏的兵制,各部落青年平时从事生产,战时人人都是兵,不是当正军,就是从事杂役。一声点集,由部落首领带领,立即出动,还要自备马匹和粮食。元昊称帝后,连年对宋用兵,使田地无人耕种,牛羊无人放牧。长些以来,民众苦不堪言,连不少部落首领也开始反对再战大宋。

    由于李元昊连年征战,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惨重,致使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西夏政权出现了“财用不给“的现象,严重地阻滞了西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此外,由于民间贸易中断,使得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西夏百姓是怨声载道。加上西夏与辽之间又出现了嫌隙。所以西夏虽然打了不少的胜战,但实在是无法坚持下去了,主动提出愿意和大宋议和。

    西夏准备和谈的消息传到宋朝后,宋朝群臣立刻分成了两派,主战派与主和派。主战派认为,西夏想和谈?没门儿。继续打,打到他亡因为止,现在国际局势良好,西夏被宋辽围攻,为什么要假旅息鼓,不给李元昊致命一击呢?何况,我们跟西夏打了这么久,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这些账怎么算?这里面、还有一个“面子”问题。总之,在主战派的眼中,如果宋朝不想丢面子,只能让李元昊丢命,否则绝不能停!

    虽然主战派言辞激动,说得慷慨激昂,但宋仁宗最终还是接受了主和派的想法,同意与西夏和谈。主和派的首领,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同志。史料记载,在经历了定川寨之败后,范仲淹就敏锐地意识到,西夏绝非瘤疥之疾,无关大局,李元昊也绝非“蕞尔小丑”,可一鼓灭之。如今的西夏王朝,是一个要人有人、要财有财,还有一个强权统治者领导的“强国”。对付这样的国家,绝不可能通过一两场战役就能解决。认清了形势后,范仲淹上书朝廷,阐述了自己对西夏的理解,希望宋朝与西夏和谈,用金钱换来和平。自古兵马精劲,西戎之所长也,金帛丰富,中国之所有也。礼义不可化,干戈不可取,则当任其所有,胜其所长,此霸王之术也。臣前知越州,每岁纳税绢十二万、和买绢二十万,一郡之入,余三十万,偿以啖戎,是费一郡之入,而息天下之弊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西夏的长处是兵马精劲,他喜欢打仗,也能豁得出去打仗也不怕死人,咱们这点比不了也没法比。但是大宋物产丰富,有的是钱,经济实力雄厚,这是咱们的优点。

    既然暂时打不过李元昊消灭不了李元昊,也没法教化李元昊,就索性花钱买平安吧。据臣所知,咱们一个州的赋税,就有三十万缗,就算全给李元昊,也就能把他乐疯了,估计他的胃口也没有这么大。咱们用一个州的钱,就能换一个天下太平,这笔买卖很值呀,还望陛下三思。宋仁宗一看,范仲淹言之有理再加上仁宗也是一个不喜欢多事的主,所以也不管今后会怎么样,先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就接受了他的建议,开始与西夏谈判。当时李元吴为了跟宋朝砍价,来了一个狮子大开口,直接开出了十一个和谈条件。李元昊的行为就是一个生意人的表现,这就是漫天要价,就等着宋朝就地还钱了。

    和谈条件送到宋朝后,宋朝君臣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把这十一个和谈条件压缩到了六个。那么宋朝擅自减了将近一半的条件条款,李元昊会不会恼怒呢?宋夏之间,又将如何谈判呢?史料记载、李元昊看完大宋所提的这六个条件后根本没有什么大怒的意思,反正他自己本就知道自己的条件也就那样一说而已,所以也没有什么大的争执,李元昊就同意了大宋所提内容的前五条,但最后一条却坚持不同意。第六条是什么内容呢?大宋每年赏赐西夏七万岁币,相当于大宋给辽国的助军旅之费。李元昊拼命的与大宋展开战争不说是为了钱嘛,现在你只给我七万,不知道亏本到哪里却了。所以李元昊是坚决不同意。实在是西夏政权也在这场战争中快撑不下去了,也需要休养生息了。可怜的是,财大气粗的大宋王朝还是缺少了一点尚武精神,当然也少了一些军事上的杰出人才,因为大宋的国土产生不了杰出的军事人才,所以在接连吃了败战后也希望和谈了。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宋和西夏事实上都需要休兵和谈了。

    对于李元昊而言,避个讳、称个臣、改个名,这些都是小事。反正我关门做天子,你也管不着。但是你宋朝给的钱,也太少了点儿。李元昊狮子大开口,告诉宋朝,给我每年三十万岁币,否则没得聊。此数字一出,宋朝君臣集体怒吼了。三十万岁币什么概念?当年澶洲之盟,宋朝才给辽国三十万岁币!虽然后来因为西夏的原因大宋前后受敌被迫涨到五十万了。但是辽国那么强大是你小小的西夏能比的吗,辽国这个强国我们最初也才给他三十万,你个小小的西夏,凭什么张口要三十万?这要是让辽国知道了,还不得跟我拼命呀!

    宋仁宗告诉李元昊:“最多给你十万,多一分也没有。”李元昊回复道:“那就降到二十五万,少一分也不行。”宋仁宗:“来劲是吧?最多十万,爱要不要。”李元昊:“十万也行,但必须加一个条件。”宋仁宗:“什么条件?”李元昊:“每年允许我兜售一千万担青白盐。”

    咱们前面讲过,当年为了招降李德明,宋真宗确实允许过西夏私自兜售青白盐。但后来宋朝人琢磨清楚了,不能这么干,因为这会严重扰乱国家的食盐制度,摧毁宋朝的食盐市场。万一辽国人也看出了这里面的甜头也来宋朝私自兜售牛羊到时候咋办?双方无法求同存异,只能继续谈判。

    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宋朝与西夏经过多次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实际上大宋还是基本满足了李元昊钱上面的要求,甚至给的还不止二十五万。当时的绢一匹大致相当于银一点二两左右,十五万匹大致相当十八万两银子。再加上茶叶的价值就超过了二十五万两银的总价了。

    双方具体的和约规定是这样的:

    第一,西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许自置官属,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李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

    第二,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归自己所有,不再归还对方。

    第三,边境的人逃往对方领土,双方都不能派兵追击,由对方负责缉捕。抓住后,双方互相归还逃人。

    第四,宋夏战争中,西夏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番汉居住地,全部归还宋朝。双方可在自己疆土上建立城堡以及其他防御设施。

    第五,宋朝每年赠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作为君主给臣下的赏赐。

    这个合约签署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所以史称“庆历合约”。这是继宋真宗“景德合约”后,宋朝与西夏签署的第二份停战合约。对于宋朝而言,又签署了一封停战合约,又一次花钱买平安,虽然耻辱无比。但不管怎么样,从此之后宋朝的西疆再无兵戈(虽然期间有过“小打小闹”),但天下总算太平了。庆历和议达成后,元昊又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皆设置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