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一百二十五章 名臣司马光(六)

一百二十五章 名臣司马光(六)

    司马光的诚信品德,体现在众多的事件中。据说有一次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候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被同行的人提醒后,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同样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节俭问题到今天甚至也可以提升到亡国亡党的高度。同时代的二位伟人虽然各有特色,各有自己关注的地方,但毫无疑问都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

    司马光有一个老仆,一直称呼他为君实秀才。一次苏轼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仆人的称呼,不禁好笑戏谑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亦,大家都称为君实相公!”老仆大吃一惊,以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恭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高兴地说:“幸得大苏学士教导我……“司马光跌足长叹:“我家这个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坏了。”这个故事说明了司马光家中不但他是诚实人,就是仆人也受到他的影响都是实诚人。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是和王安石、岳飞一样,都是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张夫人没有生育,司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纳妾生子。张夫人却急得半死,一次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安置在卧室,自己再借故外出。司马光见了美女,根本就不加理睬,独自到书房看书去了。美女也跟着到了书房,一番搔首弄姿后,又取出一本书,随手翻了翻娇滴滴地问:“请问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呀?“司马光离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美女很是无趣,大失所望地走了。还有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赏花。张夫人和丈母娘合计,又偷偷地安排了一个美貌丫鬟。司马光不客气了,生气地对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宾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说司马光的婚姻俨然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白头偕老的翻版。张夫人终身未育,司马光就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作为养子。司马光就如此和妻子相依为命。洛阳的灯会享誉天下,逢元宵节,张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说:“家里也点灯,何必出去看?”张夫人说:“不止是看灯,也随便看看游人。”司马光一笑,说:“看人?怪了,难道我是鬼吗!”司马光面对夫人有时也是非常风趣有生活情调的一个人。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在其间读书。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这样的一个人如何不让人敬佩,荣华富贵,本是随手可得之物,但至死不取,何等可贵。俗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苦读寒窗,跻身仕途,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拟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司马光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司马光退居洛阳后,和文彦博、富弼等十三人,仰慕白居易九老会的旧事,便会集洛阳的卿大夫年龄大、德行高尚的人,他认为洛阳风俗重年龄不重官职大小,便在资圣院建了“耆英堂”,称为“洛阳耆英会”,让闽人郑奂在其中画像。当时富弼七十九岁,文彦博与司封郎席汝言都已经七十七岁,朝议大夫王尚恭七十六岁,太常少卿赵丙、秘书监刘几、卫州防御使冯行己都已七十五岁,天章阁待制楚建中、朝议大夫王慎言已七十二岁,太中大夫张问、龙图阁直学士张焘已七十岁。当时宣徽使王拱宸任北京(大名府)留守,写信给文彦博,想要参加他们的集会,王拱宸七十一岁。而只有司马光还没到七十岁,文彦博素来看重他,便用唐朝九老狄兼謩的旧例,请他入会。司马光因为自己是晚进后辈而不敢在富、文二人之后。文彦博不听,让郑奂自幕后传司马光画像,又到北京传王拱宸的画像,于是参会的有十三人,他们置酒赋诗相互取乐。当时洛阳有许多名园古刹,有水竹林亭的风景,司马光等人头发和眉毛雪白,仪表神态端庄美好。每次聚集宴会时,洛阳的百姓都随从观看。

    如果用大文豪苏轼的话来总结司马光的一生: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自少及老,语未尝妄,其好学如饥之嗜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陕郊,陕洛间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平!“博学无所不通,音乐、律历、天文、书数,皆极其妙。晚节尤好礼,为冠婚丧祭法,适古今之宜。不喜释、老,······其文如金玉谷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无益之文,未尝一语及之。此评价确实恰当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