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零九章 靖康之耻(一)

二百零九章 靖康之耻(一)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宋徽宗在其皇帝“任内”,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了农民起义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内因我们已经知道,那就是徽宗君臣的倒行逆施导致的国内统治一片混乱,这是北宋政权灭亡的主因。外因则是金国的南侵以及大宋对外政策的失当,这是北宋政权灭亡的直接原因。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宋需将本来献给辽的岁币转献给金,而辽的其余国土亦归金。宋廷原以为据此便可轻易夺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腐朽不堪的宋军作战,结果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到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燕京。这样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北宋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朝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北宋,却要北宋每年除把原给辽朝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朝。北宋答应每年另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北宋。

    攻燕之战把宋朝的腐朽虚弱暴露无遗,徽宗、王黼、童贯等却自称是“不世之功”大肆庆贺。童贯上“复燕奏”,把一系列败仗说成是胜仗,吹嘘“凯旋还师”。王黼、童贯、蔡攸等都加官进爵。百官纷纷上表祝贺,又立“复燕云碑“纪功。北宋王朝亡国在即,徽宗君臣却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所谓复燕云的“胜利”之中。

    此后北宋朝廷内部权力斗激烈:王黼以赎回燕京有功而权势日盛,与太子赵桓不和,阴谋策划立郓王赵楷作太子。右相少宰李邦彦和蔡攸结党排斥王黼,御史中丞何也弹劾王黼“奸邪专横”,王黼于是罢相。这时朱勔力劝徽宗再用年已八十、目盲不能写字的老奸臣蔡京,蔡京成为太师总领政事,具体事务由其子蔡绦把持。白时中为左相太宰、李邦彦为右相少宰,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

    1123年7月,前辽国将领、金朝平州(今河北卢龙县)留守张觉以平州降宋,事败逃奔刚成为北宋燕山府的原辽燕京,金人以私纳叛金降将为由问罪。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斩了张觉,造成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均感到不满。8月,金国倾向与宋和好的完颜阿骨打病逝,其弟完颜晟继位,筹划攻宋。1125年4月,童贯、蔡攸又与白时中、李邦彦等排斥蔡绦。蔡京再度免官,童贯封郡王,蔡攸加太保。8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攻宋。

    1125年8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县)戍将韩民毅投降。公元1126年1月2日,于白河(今北京密云县白河峡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大败宋军;

    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来援军三万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

    当金兵侵入中山府,距东京只有十日路程,情势更加紧迫。徽宗又想弃国南逃。给事中吴敏去见徽宗,竭力反对逃跑,主张任用有威望的官员,坚持固守。吴敏荐用太常少卿李纲。李纲奏上“御戎五策“。又说“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要徽宗宣布退位,“收将士心”。徽宗任吴敏为门下侍郎,辅佐太子。金兵越来越逼近。徽宗惊慌懊恼,拉着蔡攸的手说:“没想到金人会这样!”说着气塞昏迷,跌倒在床前。群臣赶忙灌药急救。徽宗苏醒后,索要纸笔,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1125年12月,太子赵桓(钦宗)即位,(1126年)改年号为靖康。

    徽宗退位,号教主道君皇帝,称“太上皇”。次年正月初三日,徽宗、蔡京、童贯等人听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决定连夜向南逃窜。徽宗仅带蔡攸及内侍数人,以“烧香”为名,匆匆逃出东京,跑到亳州,又从亳州逃到镇江去避祸。

    童贯和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率领胜捷军和禁卫,在泗州境追上徽宗。蔡京也以“扈从”为名带领家人逃到拱州(今睢县)。长久压抑在人们心中的愤怒和仇恨,一起迸发了。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童贯集团的罪恶。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指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为六贼,说“六贼异名同罪”,请把他们处死,“传首四方,以谢天下”。钦宗被迫罢免王黼。吴敏、李纲请斩王黼,开封府尹聂昌(聂山)派武士斩王黼首级献上。李彦、梁师成赐死。蔡京、童贯在亳州被贬官流放。蔡京在流放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高官沙市)。朝中继续揭发童贯罪恶,钦宗又只好派监察御史斩童贯。九月,朱勔和蔡京、蔡攸三人都被流放。此后,朝官纷纷议论,说三人罪不容诛,三人也都在流放地被处斩。蔡绦也被流放,病死。残酷地压榨人民、屠杀人民、恶贯满盈的民贼们,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除灭民贼,人心振奋,濒于灭亡的北宋,又显出了一线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