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十四章 靖康之耻(六)

二百十四章 靖康之耻(六)

    宋徽宗回到了东京,心中窃喜终于可以继续画画,顺带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谁曾想,自己的儿子可不这么想,他连续做了四件事,让宋徽宗心里拔凉拔凉的。

    首先,他将宋徽宗的所有侍卫换成自己的心腹,严密监控宋徽宗言行。

    其次:他急火火的立自己儿子赵谌为皇太子。

    再次:他将朝堂之上,但凡跟自己爹说过好话的臣子,一个个点名罢免。

    最后:他将被贬官地方的蔡京、童贯、朱勔等全部诛杀,顺带将他们的党羽一并削官夺职。

    这组合拳打下来,宋徽宗的所有政治势力灰飞烟灭,一个不留不说,还狠狠刷了一波声望。因为这群人,各个都是宋徽宗时代著名的权臣、奸臣,杀他们当然让民心舒坦啊。

    可宋钦宗满意了吗?没有啊!那一刻的他仿如宋朝历代帝王附体,将不安目光盯上主战派领袖,挽救东京的英雄:李纲。

    这李纲是谁?

    如果没有他力主禅位,宋钦宗当不成皇帝。如果没有他力主抗金,宋钦宗坐不稳江山。如果没有他接回徽宗,宋钦宗拿不下权柄。宋钦宗的一切,都是李纲给的,最后居然要对付他,真让人无言。那么是为何咧?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

    首先:作为臣子的李纲,太强了,光芒太甚了,无论朝野民间,他都威望绝顶。这在不自信的宋钦宗看来,无疑是巨大的威胁,一个下属居然比自己更得民心,换个心胸大的帝王或许能忍甚至觉得是好事,但换个怯弱不自信的帝王,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次:李纲的文采口才,还有脾气让他有“震主之威”。强悍的李纲,宋钦宗自觉压不住,无论任何事,只要他觉得占理就步步紧逼,弄点宋钦宗下不来台,生死存亡那刻这当然是优点,但金军威胁不在了的时候,这无疑是对皇权的挑衅。

    最后:赵宋王朝的信仰告诉他,不能有这样的臣子存在。

    大宋的臣子,最该做的是文质彬彬,唯唯诺诺,左右看李纲都不符合大宋臣子的样子。宋钦宗其实早就想收拾李纲了。之前是东京保卫战激战正酣,李纲是守城最大仰仗动不得,后续是主战派大臣对太上皇有意见,哪个时候他可以利用他们压制太上皇的势力,也动不得。

    这个时候,太上皇的威胁没有了,东京的威胁也没有了。如此情况下,哪还能容忍这样的人出现。但即便如此,宋钦宗依旧不敢直接下旨贬斥李纲,而是又用了权谋手腕。当时战况依旧处于胶着状态,太原府仍旧被完颜粘罕兵马包围。关心战局的李纲主张要先解太原之围,主和派却认为应该弃三镇求和。当时朝堂之上吵吵嚷嚷,以至于李纲与耿南仲直接在赵桓面前吵了起来。

    随后一出默契的配合出现了。耿南仲说:如决意不弃三镇,则必解太原之围,欲解太原之围,非李纲不可。这话一出口赵桓立马点头,深情款款地看着李纲。

    李纲一看皇帝的目光说:臣书生,实不知兵,此前东京被围,臣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军事,现如以臣为帅统兵,恐误国事。

    赵桓说:卿过谦了,能解得东京之围一定能解太原之围,即命卿为河东、河北宣抚使。

    随后就准备下旨!眼见事情拧不过去了,李纲也想明白了!这是皇帝陛下嫌自己在朝堂之上碍事啊,为了将自己清除出朝堂,居然不顾将士的安危。退朝之后的他也是干脆就此称病不出,连连上书要求致仕但赵桓不允。这连续的不允许,无疑是将李纲放在火上烤!

    原因也很简单,李纲作为主战派的主力,却在皇帝陛下要求带兵的时候,避而不出不说还准备临阵退休。这无疑是给人以口实。果不其然,舆论开始议论纷纷,说李纲口惠而实不至是个只会喊口号的伪君子。李纲的名声眼见要臭,但深知自己几斤几两的他依旧不愿带兵,又持续不断地上书。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等不及的宋钦宗又玩了一出阴招。

    他下诏姚古带兵出征解太原之围,刚刚战败而回的姚古上奏说:兵力不足,请朝廷派遣将帅调动军队,出征才有把握。借着这个由头舆论又一次哗然。都在说李纲啊李纲,太原危在旦夕,非你不可快去啊!要是再不去太原丢了你是罪魁祸首。

    宋钦宗就这样用军国大事作筹码,逼迫李纲就范。

    眼见局势如此,李纲只能领命出征,在出发之前李纲好友同知枢密院事许翰派人给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两个字:杜邮。这两字是古已有之的典故,杜邮就是备受秦王打压馋毁的名将白起自杀的地方。

    知道自己不走不行的李纲,出征那日对宋钦宗说:臣此次出师,决无再还之理,臣愚昧耿直,不容于朝,只希战死沙场,则得偿所愿。但敌国外患或者能够扫去,而小人在朝,蠹害难除。万一朝廷不能坚持抗战,又欲割地议和,李纲惟求退隐山林,终此一生。请陛下明察臣一片孤忠,以全君臣之义。

    听完李纲的话,宋钦宗动容不已,但动容归动容,该做的事他是一个也没落下。

    履新之后的李纲,政务上处处被限制军务上有名无实,军政两面都不能发挥的他,在1126年9月选择辞职。辞职之后的他还被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一贬再贬最后被贬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宋钦宗就这样以军情相要挟,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将最强有力的主战派,赶出了朝堂赶得远远的。这一轮轮做派,无一不凸显了厚黑学的精髓。有这智商但凡做点正事,备战治民,何至靖康之耻无人可用,无兵可战。当宋钦宗如愿以偿将皇权所有威胁全部剔除后,也为更大的灾难埋下了伏笔。金军再次来犯的时候,想起李纲好的宋钦宗,急火火派人去请李纲出来主持大局。奈何为时已晚!北宋也就此在如此的弄权这下灭了!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