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三十八章 明受之变 (三)

二百三十八章 明受之变 (三)

    杭州发生的如此巨变,直到几天后,驻防平江的张浚接到大赦的命令,知道情势有变并通知驻守吴江的张俊起兵会合。驻防江宁的吕颐浩也得到消息,和部属讨论后确定为兵变,当即决定讨伐,一方面派遣使者回杭州安抚叛军,一方面写信通知张浚和刘光世政变消息。

    张浚当即在平江起兵,约刘光世和吕颐浩率兵到此会合,同时派冯轓到杭州劝苗、刘让赵构复位,迷惑叛军也派遣从杭州逃出来的保义郎甄援到刘光世、韩世忠军中宣传起兵的消息。韩世忠和刘光世也先后率兵至平江,听候张浚调遣。张浚得到部属要断吴江桥反叛的密报,派韩世忠率部进至秀州阻止。苗傅得到消息后,打算扣押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小说中的梁红玉)及儿子为人质,朱胜非表示只要派这两人到平江安抚韩世忠事情就可解决,苗傅答应了他的建议。本来将梁氏及韩世忠儿子为人质,必将使韩世忠投鼠忌器,增加了解决事情的难度。现在倒好,听了意见放虎归山,苗、刘二人的脑袋实在是不够使。

    冯轓回到平江后,张浚再度派他到杭州和苗、刘等声明大义,苗傅曾听说张浚已经集结重兵,但早先还不相信这时才惊觉已经遭到讨伐,诏贬张浚为黄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御史中丞郑瑴上书为张浚开脱,又遣人密报张浚放慢行军速度,使叛军自行垮台。

    叛军派苗瑀和马柔吉率赤心军及王渊旧部驻扎临平抵挡勤王军,冯轓也入城内和苗傅商议,苗傅要拘留他,张浚得知后便伪造了一封书信给冯轓,内容是表述苗、刘忠于朝廷的,且故意被苗傅拦结下来,苗傅看了张浚给冯轓的信后,信以为真便放了冯轓。

    隔天张浚得到了被贬的消息,随即和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联名传檄天下勤王,从平江大举出发声讨苗刘。苗刘闻讯大为惊恐,被迫接受朱胜非和冯轓的提议,率百官奏请赵构复辟。

    1129年4月20日,“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赵构还宫后诏尊太后为隆佑皇太后,恢复苗傅策立的幼君赵旉为太子,且故意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将他们引出朝廷隔天下诏恢复年号建炎。

    苗、刘二人要求赵构赐予免死的铁券,准予免于追究他们政变的责任,赵构知道两人学识不丰,在铁券上写着“除大逆外,余皆不论”,苗刘不察,以为安全了。当天勤王军到达叛军驻扎的临平,陈思恭(这时的陈思恭军应是受张俊节制。被说成是韩世忠部的先锋。可能是因为韩世忠部以勇猛著称,以韩部之名率先发兵召告天下更有利。)率军力战,大破叛军苗翊与马柔吉挺进北关。苗、刘二人率精锐两千人,拿着赵构所敕赐铁券逃出杭州,同时命令手下纵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

    勤王军刘光世、张浚、韩世忠、张俊、吕颐浩等入城,赵构握住韩世忠的手痛哭,并请求他除掉私通叛军,看守宫门的吴湛,韩世忠随即上前,装作要和吴湛谈话,折其中指将他逮捕,诏斩于市。赵构也下诏表示只追究苗傅、刘正彦、王钧甫、马柔吉、张逵等的责任,其他军官士兵皆不追究,于是赤心军背叛苗傅,王钧甫想率军投降,但其部下张翼等人斩了王钧甫、马柔吉投降。王世修则是接受审判后斩于市。苗傅、刘正彦两人率军逃亡,一路侵犯许多郡县,实成了䘮家之犬。刘正彦在浦城乘胜追击官军时被韩世忠擒获,苗翊为部下所擒来献,张逵率残兵败降遁入崇安,也被韩世忠派军追而杀之。

    苗傅则变更姓名,在逃亡建阳时被发现俘虏并押送至韩世忠处。于是韩世忠宣布班师,俘苗傅、刘正彦、苗翊三人以献,两人在建康被磔弃市。刘正彦在行刑时还大骂苗傅不用自己的计策因而失败。

    赵构封赏平乱功臣。升吕颐浩为尚书右仆射;升李邴为尚书右丞;封韩世忠为少保、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御书“忠勇“赞扬其忠心,另外封其夫人梁氏为护国夫人。一人兼两镇节度使及功臣之妻受封赏皆始于此。张浚则自请前往川陕一带防守,被封为宣抚处置使。

    另外,赵构追赠王渊开府仪同三司,追康履“荣节”谥号。韩世忠因在卑微时曾受王渊赏识,此时知恩图报安葬了王渊。这次兵变是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转折点。兵变打击了主张和支持皇帝南逃的投降派势力。它表明妥协逃跑不得人心标志着人民抗金力量的兴起。兵变也促使南宋政权进行政治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