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五十八章 岳家军攻齐(一)

二百五十八章 岳家军攻齐(一)

    金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太宗册立宋朝时期的大汉奸刘豫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九月,刘豫在大名府正式受金册命称帝。十一月,刘豫改元为阜昌元年。金天会九年(伪齐阜昌二年,1131年)四月,刘豫迁都汴京。

    在此后的八年内,宋、夏、金、齐以及土豪、流寇等武装力量各方的角逐,尤其是南宋军民的反击,伪齐并未起到“保民安国“的作用,金军仍不得不“大劳远戍”。故在金天会十五年(伪齐阜昌八年,1137年)十一月,金熙宗废刘豫为蜀王,伪齐灭亡。作为金朝的傀儡政权,伪齐与金朝的边界完全由金朝所规定。金朝立伪齐册文曰:“锡尔封疆,并从楚旧”,因此伪齐的疆域必基于伪楚的封疆。而金朝立张邦昌的册文中,明确规定伪楚的管辖范围“自黄河已外,除西夏新界,疆场仍旧“由此看来,金齐以黄河故道(即旧河)为界是总体的原则。

    伪齐的疆界,与金朝接壤者较稳定,“以河为界”。与西夏的疆界,史无明文,但在伪齐建国的前三年,即天会五年,金曾经划分过伪楚与西夏的边界。其间隔时间不长,伪齐的边界线应与这条边界线相去不远。伪齐与南宋则从未划定边界,实际控制线也变动频繁,双方争夺激烈,呈现拉锯状态。

    在东线,齐宋基本以淮水为界,某些地方宋军甚至越过了淮水,如淮水以北的链水军、泗州即为宋军所据。

    在中线,齐宋拉锯战中伪齐起初占优势。截止金天会十一年(伪齐阜昌四年,1133年)十月,伪齐占领了虢州、邓州、襄阳、随州、郞州。但在金天会十二年(伪齐阜昌五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岳飞率军先后收复郭州、襄阳、唐州、随州、邓州。随后宋在此设立襄阳府路,后改升为京西南路。

    在西线,宋军在富平会战失败后全线馈退,至金天会九年(1131年)六月,“关陇六路尽陷,止余阶、成、岷、凤、洮五郡、凤翔之和尚原、陇州之方山原。宗翰既得陕西地悉与伪齐。“绍兴四年(1134年)正月,宋将关师古兵败降齐,“自此失洮、岷之地,但余阶、成而已”。但在金天会十三年(伪齐阜昌六年,1135年)二月,宋将吴璘、杨政收复秦州,岳飞在次年八月又收复商、虢二州。至此齐宋在西线的边界基本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在整个陕西六路中,宋军最终占有了秦、商、虢、阶、成五州,而黄河以北的蒲、解二州及陕州之北,自然划入了金朝的疆界,其余部分成为伪齐的疆域。

    金朝进攻南宋的最初目的是想消灭南宋统一江南地区,在黄河以南重建傀儡政权。但是金将完颜宗弼渡江穷追宋主赵构未获,赵构虽然打不过金兵,跑路还是挺快的。最终金兵也不得不渡江北返,说明消灭南宋的目的在短期内达不到,金国决定随即在已占领的黄河以南地区建立傀儡政权。完颜宗翰即向金太宗推荐刘豫,完颜昌也力荐刘豫,金太宗遂同意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

    金国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二十七日,金朝派大同尹高庆裔、知制诰韩昉册封刘豫为大齐皇帝。九月初九,刘豫即位为帝,大赦境内,遵用金的年号,称天会八年。以张孝纯为丞相,李孝扬为左丞,张柬为右丞,李俦为监察御史,郑亿年为工部侍郎,王琼为汴京留守,皇子刘麟为太中大夫、提领诸路兵马兼知济南府。刘豫升东平为东京,改东京为汴京,降南京为归德府。以弟刘益为北京留守,不久又改为汴京留守。又降淮宁、颍昌、兴仁府皆为州。因刘豫出生于景州,担任过济南知府,节制过东平府,称帝于大名府,就招募以上四郡的丁壮数千人,号称“云从子弟“。十月刘豫封母翟氏为皇太后,妾钱氏为皇后。金天会九年(伪齐阜昌二年,1131年)五月,宋将张俊引兵渡江,追至蕲州黄梅,李成众数万皆溃败。李成北走,后降齐,知开德府。十一月,金以陕西地给刘豫,于是中原尽属伪齐。

    伪齐建立前后,南宋通过黄天荡之战、富平之战、缩头湖之战以及和尚原之战等,基本稳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随着外患压力渐趋减轻,内患成了军政的首要问题,南宋便将主要精力用于平定内部的叛乱,加上惧怕金朝,也希望宋金之地能有一个缓冲地带,南宋竟称刘豫为“大齐皇帝”,当然也未对伪齐采取较大的军事行动。既然伪齐边境基本安宁,刘豫便趁机巩固了在中原的统治,还通过招降南宋境内失意的武装集团,增强了实力。

    金天会十一年(伪齐阜昌四年,1133年)正月,宋将李横屡败齐兵,攻陷颍昌府(今河南许昌)。三月,宋将李横传檄收复东京(今河南开封),刘豫请金兵迎战于牟驰冈(今河南开封西北)。李横乃败,颍昌(今河南许昌)归齐。九月,刘豫乃遣通判齐州傅维永等五十余人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浮海,至交趾册封交趾郡王李阳焕为广王,且结交诸溪洞酋长。金朝亦遣毛都鲁等二十余人偕行。十月,齐将李成陷邓州(今河南邓县),宋将李横弃襄阳,奔荆南,后入洪州。襄阳,随州(今湖北随县)、郢州(今湖北钟祥)相继为齐所有。在襄汉地区的军事扩张,是伪齐在金天会十一年(伪齐阜昌四年,1133年)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伪齐占据襄汉地区,切断了南宋东南地区与川陕的联系,影响了其进退攻守的军事主动性,威胁了南宋的安全。不仅如此,刘豫侵占襄汉地区也有利与杨么军的联系,伪齐和杨么因而很快结成军事同盟,制定了联合灭宋的军事计划。伪齐政权成立之初,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不错的,还且还颇有战略眼光,南宋形势一时间也是处在非常危急的一种状况。

    金天会十二年(伪齐阜昌五年,1134年)正月,宋将关师古率军自武都(今甘肃武都)寻粮至齐境,袭击大潭县(今甘肃武都北)。宋军深入至石要岭,遇齐军大败,关师古单骑降齐。南宋失洮岷地区,仅剩阶(今甘肃武都)、成(今甘肃成县)二州。

    二月,为配合金军的入川行动,刘豫派心腹刘夔与金军联兵十万,进攻仙人关。由于宋军的顽强抵御,三月齐金联军被击败。仙人关之败迫使金军最终放弃了入川的打算,而作为金军侵蜀的附属,仙人关之战中的配角,伪齐军再也不敢单独对宋军发起进攻。

    五月,宋将岳飞出师襄汉,李成闻郢州(今湖北钟祥)失守,弃襄阳逃。岳飞进据襄阳,并攻占唐州(今河南唐河)。六月,宋将牛皋攻随州,随州易手。为扭转不利战局,刘豫再乞师金朝。

    金朝派刘合孛堇前来,与李成会合于邓州西北。时伪齐知邓州高仲也率守兵与李成合兵。为迎击宋军,七月十五日,齐金军数万人出城三十里,扎寨三十多处。但在岳家军的突击下,齐金联军“大溃,刘合孛堇仅以身免“,高仲退保邓城,据城作为抵御宋军的最后依托。但岳家军紧随其后,高仲难以抵挡宋军的猛烈攻势。十七日,邓州失守,高仲被擒。二十三日,齐金军再次失利,唐州、信阳军同日失守,“襄汉悉平”。自此伪齐为守御襄汉而与岳家军的军事对抗,以伪齐的彻底失败、退出襄汉而告终。

    九月,刘豫采纳罗诱南征议,遣卢伟卿向金乞兵。金主遂命完颜宗辅为左副元帅,完颜昌为右副元帅,率兵五万南侵,以完颜宗弼为前军之将。完颜宗辅令诸路汉军,均需亲行,不许募人充役。

    刘豫以其子刘麟合兵南侵。伪齐此次南侵虽声势浩大,给南宋造成较大压力,但到十二月即因金人退兵,而仓皇逃遁,匆匆结束了南侵行动。伪齐选择在秋季南侵,原本契合金军惧暑耐寒的习性,但金齐联军万万没料到,这年冬天的雨雪影响了粮道的畅通,金军既不能从伪齐获得正常的粮草供应,又被韩世忠扼阻于江北,不能就粮于江南,以致军心不稳,甚至有人飞书金军主帅,威胁准备叛变。这时金太宗死讯南传,金军主将急于回国处理权力再分配问题,加上担忧南宋决淮西水以灌其营,遂率先撤兵。由于金军退出战场,伪齐失去了继续鏊兵两淮的实力,刘麟、刘猊便“弃辎重遁去,昼夜兼行二百余里,至宿州方敢少憩”。汉奸部队终究是底气不足,没有了金兵的撑腰,自然也是像老鼠一样赶紧跑回了自己的老鼠洞。

    金天会十四年(伪齐阜昌七年,1136年)九月,刘豫闻宋主亲征,乃急遣人向金主求援。金主遣右副元帅兀术率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观望。

    刘豫命其子刘麟率军由寿春(今安徽寿县)犯合肥,是为中路。

    又命其侄刘猊率军由紫荆山,出涡口(今安徽怀远附近)犯定远,以趋宣(今安徽宣城)徽(今安徽歙县),是为东路。

    命孔彦舟率军自光州(今河南潢川)犯六安,是为西路。计签乡兵三十万,号称七十万。刘猊以众数万过定远县欲趋宣化(在今南京江北)以犯建康。宋将杨沂中在赵家坊(今安徽定远西南)击败刘猊前锋。刘猊亦恐孤军深入,南宋军击其背,于是与刘麟会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