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一人之下走通逆生路 » 第十三章 璞玉待琢(四)

第十三章 璞玉待琢(四)

    然而,三位少年所期待的、从左若童口中直接得知考核结果的答案,并没有如期而至。

    左若童并没有直接公布他们是否通过了考核,而是转而询问了其他问题,似乎在用另一种方式对他们进行考察。

    左若童对三人在下院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他的话语中既有赞赏也有教诲:

    “刘德水,你的性子憨厚,做事专注,这固然是优点,但也要懂得适时而宜,不可一成不变要注重劳逸结合。陆瑾,你性格求稳,这本是好事,但过于固守自己的方式画地为牢,可能会限制自己的发展。陆云,你性格成熟,懂得寻找自己的道路,但在这一过程中,日后你必须始终保持心诚,因为修行者,修心为上。”在对陆云说的时候声音稍微重了些,像是在另有隐情一般。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三人未来发展的关心与期望,同时也隐含着对他们的考验。

    左若童并没有直接给出考核的结果,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他们,修行的路还很长,他们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

    接着,左若童又询问了他们在下院的生活情况,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在一番问询之后,他让澄真前来,带领三位少年下去,安排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门中认识诸位门人,进一步了解三一门的修行生活。

    澄真领命,带着三位少年走出了正殿,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而左若童的目光则一直注视着他们。

    夜幕如墨,悄然降临在三一门的下院,四周渐渐被宁静的夜色所笼罩。李慕玄独自一人躺在床铺上,感受着四周的空寂,他的思绪随着夜色的深沉而飘远。

    他将双手枕在脑后,身体舒适地躺在床铺上,目光穿透屋内的昏黄灯光,凝望着房梁之上的阴影,心中开始了他的思索。

    李慕玄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的思绪如同夜空中的浮云,不断翻涌。他想:“如果考核成功,或者失败,自己应该已经随着那三位同伴一起离开了。”但现实却是,他仍孤独地留在下院,这让他不禁怀疑,或许自己所面临的考验,还没有结束。

    在这一片寂静之中,李慕玄的心境逐渐平和,他知道,无论考核的结果如何,他都不能放弃,必须坚持到底。

    他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无论是什么。

    李慕玄在纷繁复杂的思绪中逐渐感到了疲惫,不知不觉中,他的身体放松了下来,沉入了梦乡。夜色中,他安稳地躺在床上,呼吸均匀,仿佛所有的忧虑都随着梦境远去。

    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李慕玄在下院中继续他的日常工作。他的手中拿着工具,一边干活一边思索着之前三人离开的事情,心中充满了疑惑和猜想。

    “考核的通过与否,或许与个人资质的差异有关吧!”他心中暗想,“那三位同伴可能因为他们独特的资质而通过了考核。而我,仍在下院中,这可能意味着我除了资质之外,还有某些与众不同之处。”

    然而,在不清楚具体原因的情况下,李慕玄认为最稳妥的做法是保持现状,不做任何改变。正当他陷入沉思时,手中的木桶因失神而滑落,发出“啪嗒”一声轻响,打破了院中的宁静。

    这声响让他回过神来,也让他想起了自己在乡亲们口中的称号——“恶童”。他心中不禁一紧,想到左门长可能会派人去乡镇调查自己的背景。

    “只能希望乡亲们能少说些我的坏话了。”李慕玄在心中默默祈祷,随后弯腰拾起掉在地上的木桶,重新投入到了手头的工作中。

    他的动作恢复了专注,尽管心中有着不安和担忧,但他清楚,无论未来如何,继续前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考验。

    时间悄然流转,直至日上三竿,正午的阳光温柔地洒满了三一门的下院。一声推门的轻响打破了院中的宁静,李慕玄的目光随即转向了大门处。

    只见左若童缓步走进下院,他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李慕玄见状,立即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两人相对无言,一时间,只有空气中弥漫的沉静。

    左若童静静地审视了李慕玄片刻,然后开口问道:“李慕玄,你父亲乃一方富贾,定是结交了不少能人异士。为何你却一定要来我三一门修行?”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

    李慕玄没有丝毫犹豫,他的身体本能地作出了反应,铮然一声,跪倒在地。他的内心真实的原因难以言说,他害怕暴露真实的自我,又担心左若童会认为他阿谀奉承。

    实际上,李慕玄之所以选择三一门,这并非是一定选择,他还可以选择去别的玄门,之所以来三一门而是因为他对左若童的仰慕。他渴望成为左若童的弟子,这一点,他深藏心底,不敢轻易吐露。

    于是,他只能按照常规的回答:“我渴望学习逆生三重的玄妙,掌握真正的玄门之法。”

    左若童对李慕玄的回答似乎并不意外,他又追问道:“为何至今只有你一人未得到安排,你自己可知道原因?”

    李慕玄心中虽然忐忑,但还是坦诚地回答了自己的无知:“左门长,我实不相瞒,对此我并不知晓。”

    左若童的目光在李慕玄身上停留了一会儿,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又似乎在考量着什么。他的眼神深邃,让人难以捉摸。

    当李慕玄的话语落下,左若童的眼中闪过一丝明了。他似乎已经洞察到了这个原本少年的本性。李慕玄身上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傲慢,让左若童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隐忧。

    在左若童看来,傲慢往往伴随着不诚恳,而缺乏诚意之人,其心难以通达。修行逆生之道,最根本的是要有一颗至诚之心。正如古语所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唯有心怀诚意,才能真正习得逆生之法,不然轻则落的无法修行之果重则后半生生活不能自理。

    李慕玄望着左若童,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家乡的种种行为,恐怕已经尽在左门长的掌握之中。

    于是,他急忙表态,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左门长,我定会痛改前非,不再惹是生非。”

    然而,左若童所关心的并非这些过往之事。他的声音平静而深邃,仿佛穿透了李慕玄的内心:“你之前的行为,并不算错。一个本无过错之人,又何谈痛改前非呢?”

    左若童的目光锐利如刀,紧盯着李慕玄,他的声音在静谧的空气中响起,

    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李慕玄,你......是否还在演戏?”

    李慕玄听到这句话,心中顿时一震。他明白,自己的伪装已经被左若童识破。

    他一直在扮演着一个角色,一个天真、调皮,却又天资聪颖的李慕玄,试图符合三一门的期望。然而,即便左若童已经洞悉了一切,李慕玄仍旧试图辩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左门长,我绝对没有任何狡诈之心,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

    然而,左若童已经听完了李慕玄的辩解,他知道这少年仍在演戏,仍在狡辩。左若童没有再多说什么,他转身离去,留下李慕玄一人,跪在地上,目光紧盯着那扇缓缓关闭的大门。

    时间在沉默中悄然流逝,门外的脚步声逐渐远去,直至完全消失。李慕玄终于缓缓站起身来,他没有继续手中的工作,而是坐在一旁,沉思着左若童不辞而别时的话语。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对左门长的态度感到困惑,对刚才的对话反复思索,试图从中寻找出自己的不足和未来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