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一人之下走通逆生路 » 第二十章 三一之约,逆生之始(四)

第二十章 三一之约,逆生之始(四)

    “接下来与你讲述三一律法,听好。”左若童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肃。陆云聚精会神,准备聆听师傅的教诲。

    “当以至诚,临事慎重,不得伪诈行事。心智混乱,当行烈定神,如临白刃。不得苦劳身体,喜怒失常,当随事行法,若使失节错乱,则临事不神。”左若童的话语中蕴含着修行的哲理和生活的准则,每一句都是对弟子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期望。

    陆云认真地聆听着,将师傅的每一句话都铭记在心。

    “你可记住?”左若童再次询问,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着陆云,似乎要看到他内心深处。

    “嗯。”陆云简洁地应了一声,表明他已经将师傅的话记在心里。

    左若童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在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这段话概括了三一律法的核心,从虚无到万物的生成,从一炁到阴阳,再到三体,每一步都是修道之人必须理解的修行至理。

    陆云默默地重复着师傅的话,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几句话,这是一条通往修行深处的道路,是三一门弟子必须记得的法门。

    “而三一门的理念在于:人之降生,先天之气蕴含四肢百骸。此为顺,顺从自然之理,却难逃生死轮回。唯有逆流而上,方能觅得一线生机。逆生修至第三重,将全身炼化为先天之炁。掌握先天之气,便是掌握生命之本。在祖师的理念中,这亦是通往长生不老的仙途。”

    左若童眼中闪过一抹渴望,他继续说道:“自三一门创派以来,唯有祖师林兆恩先生一人达到了三重境界,得道成仙。三一门所有后人,包括我,都属于是天资有限的人,无法修到第三重,愧对祖师。但我们也绝不能放弃追求,每一个三一门的弟子,都应以祖师的成就为目标,而前进。’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但也有一种坚定:“即使我们不能达到祖师的境界,也要在修行逆生三重的道路上,后人留下自己的照耀前路的灯火。”

    陆云听着左若童的话,心中涌起一股热血。他深刻感受到三一门弟子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修行之路的艰辛。

    “弟子明白了,师傅。弟子定会铭记祖师的教诲,追随师傅的脚步,不懈努力。”陆云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左若童看着陆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三一门的未来,也许就寄托在年轻一代的弟子身上,而自己还需要为门人寻找通往三重境界之路。

    左若童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他将祖师的智慧传递给陆云,每个字充满深意以及厚重感。

    “顺势堪避纪算祸,逆行方得混元功。”左若童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祖师教诲的敬畏与尊崇,“这句话,是祖师留给我们的真理,也是三一门历代弟子追寻三重道路的口号。”

    他继续解释这句话的含义:“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虽然可以勉强躲避灾祸,但机遇与灾祸总是并存的。如果我们只是顺应趋势,躲避灾祸,同样也会错失机遇。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得到最终的造化,达到最高的境界,通彻天地。”

    陆云在师傅的教诲下,心中涌动着对祖师智慧的深深敬意。然而,随着师傅的话语深入,陆云感到了一丝困惑。他发现,师傅所说的与他前世的认知存在差异。尽管前世并未有“炁”这一种能量,但许多道理与这个世界却是相通的。陆云的思绪逐渐沉浸在对这些差异的思考中。

    陆云开口询问:师傅老子曾在《道德经》中的教诲过“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而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掌握“道”的人,即便暂时未掌握具体的技术或方法(“术”),仍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而那些只掌握了技术或方法,却没有理解背后“道”的人,其成长和发展将受到限制,只能停留在表面。

    老子强调了对“道”的理解和领悟的重要性,这比单纯的技术或方法更为关键。在修道者心中,“道”是一种深层次的智慧,是对性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而“术”则是实现“道”的一种手段。

    陆云心中充满了疑惑开口又问:“祖师林兆恩是如何通过“术”来寻求“道”,最终达到飞升的境界。我对祖师的成就心存敬畏,但也对成仙之事持有自己的疑虑。虽然说这么说是对祖师的大不敬可以说是欺师灭祖,但是还望师傅解惑!

    左若童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惊讶然后又对于陆云欺师灭祖也只能淡然处之,他对陆云的沉思和提出的问题感到意外。陆云的问题触及了修行的本质,以及对经典文献的深刻理解,这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弟子。

    左若童在短暂的沉默后,开口问道:“陆云,你提到的《道德经》中的片段,我为何从未听说过?《道德经》自战国时期韩非子以后,一直流传着各种版本,你知晓的版本与如今的《道德经》大相径庭。”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探究和尊重,他愿意倾听陆云的解释。

    接着,左若童又提到了陆云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至于你问的祖师勘破三重狗如何达到得道飞升,以及你提出的三一门如今以术求道的问题,为师确切的说目前也无法给出答案。但是为师可以与你约定20年之内为师定能给你答案,因为为师已经快要看到了二重的终点,对于祖师如何得道,我亦无从得知。你所说的以术求道,止于术,为师会仔细斟酌,倘若逆生三重真止于术……”

    左若童的态度坦诚而开放,他继续说道:“至于你口中的《道德经》的版本,如果你愿意,不妨说给为师听听。如果有所不便,为师也能理解,自会取舍。”

    陆云的话语,如同一池春水,波澜不惊却深不可测,他轻声说道:“师傅,关于那些事情的根源,我并无隐瞒之意,但恐怕即便我道出,您也未必会信以为真。”

    左若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意,仿佛能洞察人心:“既然如此,我们便不再深究那些出处的迷雾。我更感兴趣的是,你心中的《道德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