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往事农村 » 第四十四回:裁缝

第四十四回:裁缝

    在大庭广众之下倒是没见过村子里有下围棋的,下象棋的倒是有不少人,围棋相对来说村子里是没有人接触过的,初次见围棋还是在一个裁缝师傅家里,裁缝师傅会跟自己的儿子时常在家里下两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能在村子里见到围棋,也算是很不错了,毕竟村子里没人会下围棋,放在现在会下围棋的也还是少之又少。

    推测一下,裁缝师傅至少应该是以前的老高中生毕业,不然围棋他也接触不到,那个年代的高中生在全国范围内来讲那都是高学历了,裁缝师傅大概1米75的身材,白净,手也修长,说话不缓不慢,手艺人还是按部就班的干事。

    以前的裁缝不像现在裁缝都在服装工厂上班,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工厂做服装的都是流水线,技术上那自然不能与老裁缝师傅相比。

    八九十年代的裁缝,你把买好的布送过去,量一下身材尺寸,不多日会有一套相当合身的衣服出来;儿时过年的时候,年前条件好的家庭都会请裁缝到家给全家人都整一套合适的衣裳。现在不同了,上街就可以买到,老裁缝们也因此而失去了旧日的荣光。

    过去的裁缝师傅在村子里还是很受欢迎,相对而言裁缝师傅在过去接触的人,一般还都是生活的挺不错的人,印象中有教师及一些村子里的能人们才会去那里订制服装,从中可以看出裁缝在当时的人脉还是比较广的。手艺人的技艺也是有差别的,好的裁缝常年都忙,服务的也都是村子里的及周边的“非富即贵”;普通老百姓那个年代都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那些年月也还有不知道从哪里捐赠来的衣服,不破但都穿过,就算这些那时都已经是奢侈品了。

    村子里好的裁缝能做出一手漂亮衣裳的还真不多,印象中还只有这个懂点围棋的张师傅,男装、女装、童装、老年人的衣裳那都是得心应手,带出来的徒弟也多,基本上也都是去外地打工了。现在的服装行业还算是景气,常年在外打工的夫妻俩若是都做服装的话多少还是能挣些钱回来。有些活络的年轻人,在家里学会做服装后,去外面历练几年,回来就在镇上自己开个服装代加工工厂,一年的收益也还是很可观的,出门也是车来车去。

    不同之处在于,现在镇上的服装代加工工厂也不会涉足于以前的那种裁缝干的活了,也仅仅是工厂的性质存活于世了。利润的最大化才是这些作坊式工厂的追求。

    时代不同了,行业的变化也很大,服装行业所针对的群体也随之改变,虽然还是服务于大众,但再流通到大众的手上却是多了中间的许多环节;利益的分散面也随之扩大,老百姓以前的那种物廉价美式消费也随之流失。

    生活原本就是简单直接最好,运作的事情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看似一大串的业务,其实鸡毛也多……农村办事直接有限,最原始的处事方式最恰到好处,好多的传统也因时光流逝而不复存在;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原始,放在如今再挡几片树叶怕是没有人再愿意出门走动了。

    只是相比较现在买衣服与以前最简单做衣裳的方式,还是感觉儿时的那种方式最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