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活在天宝十四年 » 第九十五章 早朝

第九十五章 早朝

    如同李泌所说的那样,约莫两日后,就有人提前过来告知颜季明,要求第二天寅时,颜季明入宫参加早朝。

    寅时算是凌晨,颜季明在心里暗骂一句,但还是得恭敬答应下来。

    凌晨把大家伙喊起来开会,放在后世就是那种典型的那种事儿逼单位。

    但颜季明却看见随着旨意的传出,许多人竟然当街喜极而泣,对着天子“行宫”的方向跪下高呼万岁。

    朝廷来了,太平就有了。

    新帝来了,叛军就没了。

    他们心里,大概是这么个想法。

    颜季明其实已经知道了这次早朝的大半内容。

    在昨日,

    他又被李亨传召了过去。

    同样是一次私人谈话,在场的除了李亨、颜季明两人,只有李泌旁听。

    这次,李亨问的不少东西,都开始涉及到真正的利害关系。

    当今局势,叛军攻陷两京,吞没河南,袭扰关内、河东、江南三道,天下震动。

    稳稳握在李亨朝廷手中的,如今只有关内道北部和河东道。

    召颜季明过来,李亨就是想试探一下他的心思。

    整个河北,来的只有颜季明一支兵马。

    明面上,李光弼得率军平定北方,颜真卿则是得坐镇全局,有头有脸的人基本上来不了。

    李亨起初只是把颜季明当做是这两人派出的小棋子,但很快就发觉颜季明并非那么简单。

    “臣曾多次发现,叛军身后,有河北豪族的手脚。”

    河北世家...

    李亨并没有太过意外。

    朝廷对于河北的压榨,其实还是较为严重的。叛军背后没有几个河北世家帮着推波助澜才是怪事。

    “不过,臣有几个办法,一来可为朝廷巩固地方,二来,也可分化地方军权,防止被那些世家豪族趁虚而入,染指地方大权。”

    李亨有了些兴趣,他瞥了一眼旁边的李泌,见后者点点头,才允许颜季明继续往下说。

    “一个,是任用寒门甚至是低贱出身的读书人。

    这些人其中有很多人并非没有本事,只是没有做官的门路,而叛军却敢于大肆任用他们,以此来收获人望、

    臣恳请陛下,不光是为河北,也是为天下士子开一条道路,允许这些人为官。

    这样既可以让天下对朝廷归心,快速补充在战乱中损失的官吏,同时也断了叛军的后援。

    再者,就是可以断绝河北豪族的野望,让他们再无翻身的机会!”

    “二个,李光弼、颜真卿等人,都是手握重兵。尤其是臣的叔父,他起初在河北号召的时候,十七郡同日起兵抵抗安贼,时人号称拥兵二十万,这才堵死了叛军北上的企图。”

    李泌当即冷笑道:

    “颜太守这么说,是在说您叔父颜招讨拥兵自重么?”

    “知我罪我者,其非春秋乎,是非公道,自在人心,臣无须为此辩白。”

    颜季明毫无退缩之意。

    喷的李泌语气一滞,颜季明转而看向李亨,道:

    “臣的第二个办法,就是将河北拆分为数个军镇,各自委派节度使,这样,战时可以各方调动,太平时节,也可互相牵制,绝不会对朝廷构成威胁。”

    李亨沉默良久,道:

    “朕要好好想想。”

    现在只要是率军来灵武勤王的人,都可以算是拥护李亨的新朝廷。

    在行宫外,有官员和宦官在帮那些参与早朝的官员和将领排队。

    道路两旁也有大量的士卒在站岗,同时也是帮着维持秩序。

    不光是这儿,城内外的兵马都调动了起来。

    今日,是新天子的第一次早朝。

    容不得半点差错。

    官位高的人站前面。

    颜季明在前排看见了多日未见的郭子仪,他比颜季明更早抵达灵武,但一直没露面,不知道在忙什么。

    郭子仪在和旁边的一个

    “颜太守,陛下吩咐过,请您站前面去,好让陛下能瞧见您。”

    一名年轻宦官走到颜季明身旁,高声道,当即引得不少人侧目看来。

    颜季明已经声名在外了。

    死守常山,以身为饵,配合援军击溃史思明;

    东援清河,智珠在握,配合颜真卿大军击溃史思明;

    北出关外,横行妫州,阵斩奚人过万,生擒奚人王。

    以及最近那一次,听说颜季明连同郭子仪在邺郡联手,斩杀叛将田承嗣以及叛官王承业,彻底平定整个河北。

    ......

    叛军和外族人这些日子里的血泪史,尽是颜季明的功绩。

    他年轻,有本事,家风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颜家算不上是多清贵的出身。

    众人的眼神陡然炽热了许多,像是看到了一个名花无主的金龟婿。

    颜季明顶着周围人的注视,在宦官的指引下,站在了李嗣业的身旁。

    “颜太守,又见面了。”

    老李笑道。

    颜季明不由得又想起了远在河北北疆抵御奚人契丹人的李光弼。

    按理来说,李光弼今天若是到这儿,最前面的几个位置里,也有他一份。

    但颜季明派人把信送过去的时候,李光弼却说战事胶着难以抽身,但凡朝廷有所要求,就让颜季明替他拿主意。

    这是一份极大的信任。

    队伍已经排的差不多了。

    但宫门,

    依旧没有打开。

    负责接待的几名宦官,忽然一路小跑起来,不少人看向他们跑的方向,一时间都有些惊愕。

    远处,两名穿着白色布衣的中年人,缓缓走来。

    虽然都穿着布衣,但举手投足间,都有曾经在军中发号施令的痕迹。

    两人的鬓角,都添了许多白发。

    为首的那人,相貌英武,面容坚毅。

    而在他身边的那人,相貌则是中等偏下,甚至可以说并不好看。

    容貌,对于男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以色娱人,本就是最下等的出路。

    封常清曾经因为容貌被高仙芝所轻视,但现在,他已经和高仙芝并肩站在一块,像两座山峰,牢牢镇住了所有人的心思。

    看见两人缓缓走来,在那些官员中,有不少人当即惊呼出声,也有人当即动容,喃喃道大唐有救,眼里流着泪水。

    但想想,似乎也有些合理。

    毕竟当初玄宗下的旨意,是免去二人的全部官职,以白衣身份在军中听用。

    而且哥舒翰带兵出潼关的时候,肯定也没有带上这两人。

    颜季明的眼睛微微眯起。

    高仙芝、封常清两人还活着?

    后世曾有人说过,若玄宗没蠢到弄死了这两名大将,那安史之乱,绝对不会延续的那么久。

    八年平叛,打光了朝廷的精锐,打光了国家的底蕴。

    从盛唐转为中唐。

    看似只是走在下坡路的第一步,实际上,自安史之乱后,等着李唐的,无非就是暴毙和慢性死亡的结局。

    高仙芝、封常清两人现在还活着,是否就能直接让八年的时间缩短大半?

    颜季明不知道。

    但如果李亨这时候坐拥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等大将,颜季明以后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他深呼一口气,按捺住心里的不安。

    早朝有规定的礼仪。

    但现在的主要目的是平叛,所以一些乱七八糟的规矩已经被人暂且无视了。

    宦官引领众人进殿。

    其实也就是个大堂。

    在最前面,摆了一张金黄色的椅子。

    那大概就是龙椅。

    有人急着要山呼万岁,但却立刻被宦官制止,继而郭子仪走出来,从宦官手中接过一封黄纸,面对众人,大声念起来。

    这封旨意,是李亨以太子的口吻,表述了自己迫于局势,为了国家,才不得已而称帝,如今既然称帝,希望大家好好帮我,一起平定叛乱,等乱子平定后,功名利禄不会少了你们的。

    大致上就是这么个意思。

    让郭子仪念,或许也是为了让众人看到,他这个皇帝确实是受郭子仪等军中大将所承认的。

    这时候,李亨穿着一身明黄龙袍,在宦官的带领下,走到龙椅面前。

    郭子仪收起诏书,转身对着李亨率先跪下,高呼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站在后面的没有蠢货。

    就算没有彩排,但这时候,只需要立刻跟在后面跪下来山呼万岁就行了。

    “诸位平身。”

    李亨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看着下方跪着的一群人,他声音平和,不急不躁。

    可终究是第一天正儿八经地当皇帝,他心里还有些慌乱。

    好在,在早朝前,他已经做足了功课。

    等了那么多天,李亨不至于真的是傻乎乎要等人齐了再开会。

    这段时间内,他和身边的谋臣幕僚商讨当下局势,不停接见率军勤王的官员和将领,然后,则是根据这些人自身的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比如说加官进爵。

    在谈事之前,郭子仪再度拿出另一封旨意,开始宣读旨意。

    读到第一条的时候,他便将旨意递给旁边的宦官,自己则是跪下。

    “朔方军节度副大使兼九原太守郭子仪,为国羽翼,征战无休,堪称国家肱骨......拜郭子仪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

    “御史大夫李光弼,克勤于国......拜河东节度使兼云中太守,加河北采访使,兼魏郡太守...”

    ...

    李光弼人不在这儿,估计等回去的时候,朝廷应该会派出使者跟随颜季明一同回河北,将官爵授给他。

    颜季明默默听着,等着郭子仪念自己的名字。

    但很快,他忽的精神一振。

    “太常卿史辛云京,拜太原尹...”

    朝廷这是知道王承业已经被自己宰了?

    也对,有郭子仪在,他肯定会说这件事。

    颜季明瞥了一眼那个名叫辛云京的中年人,这人气度温和,眼里并没有其他意味,看似是个老实人。

    但他清楚,这种老实人,往往才是最深藏不露的。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自己不也是个老实人么?

    暗暗把辛云京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颜季明很快发觉有人在戳他的手臂。

    李嗣业在旁边咳嗽一声,低低提醒道:

    “跪下听旨。”

    “常山太守颜季明,其父户部侍郎颜杲卿,其叔父河北招讨使颜真卿,三人俱忠诚于国,勤恳于事...

    河北忠贞,尽出颜氏,朕早闻知,有功之臣需以重赏,故加颜真卿河北节度副使,拜颜杲卿谏议大夫,

    拜颜季明魏博节度使,封逢壁县男!”

    封爵!

    一言既出,众人大惊。

    颜季明按捺住心里的狂喜,当即跪下,道:

    “臣,谢圣人隆恩!”

    郭子仪也顿了顿,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颜季明,才继续往下读去。

    “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受人诬告,而能不改其节,尽忠于国,故而官复原职...”

    这个也算是意料之中。

    其实郭子仪、李光弼,甚至是李嗣业、高封二人,全都有爵位晋升,只不过这次为了凸显颜季明,这些大佬的部分奖赏并没有当众念出。

    颜季明心里冷笑。

    加官进爵的那封诏书,念了很长时间,郭子仪念到最后一个名字,看着那人跪下来谢恩,他立刻舒了一口气。

    这差事也特么太累了。

    旁边的宦官,则是拿出了第三封诏书开始宣读,让郭子仪能有个休息的时间。

    加官进爵之后,便是给所有人分派差事。

    郭子仪等人将要率领朔方军南下或者是东出,收复关内道以及河东道失陷的城池。

    至于颜季明等河北的将领官吏,则是被要求去准备聚集兵马南下,准备收复河南道城池,驰援江南道。

    李亨显然是听从了颜季明的建议。

    或者说,他确实不放心某些人手握重兵。

    颜季明向他建议将河北拆分为各个军镇,从明面上看,这确实没大问题。

    这些军镇的节度使,则是由河北节度使统一调度,而河北采访使、招讨使之类的官员,则是作为辅佐和监督。

    至于说那些节度使容易尾大不掉的问题,颜季明知道李亨肯定是也考虑到了。

    所以,李亨没升颜真卿或是颜杲卿的官,反倒是让颜季明做了节度使。

    前两者的名望,确实是太大了。

    颜真卿打出抵御安禄山的旗号时,十七郡响应号召,二十万甲士景从,这样的威望,让李亨闻而生畏。

    颜杲卿的名声也不低。

    唯独颜季明出身颜氏,本身又过分年轻,本身不会有太多资本。

    让他坐这个节度使,可以安抚河北人心,但颜季明有没有足够的威望去号召众人,最多老老实实做事。

    整个河北只会重新纳入朝廷的控制之下,不会再节外生枝。

    想法,很美好。

    最重要的,是颜季明当日在临走时又和李亨说了一句话。

    “上皇以胡人为重,故而失家国,陛下是汉人,为何不试着重用汉人?”

    与玄宗不同...

    李亨看着下方的官员和将军们,心胸中顿生豪迈。

    看着吧,

    父皇!

    上皇!

    我,

    朕,

    一定会重振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