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朱常洛: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 第五章 火药,枪炮与帝国的覆灭

第五章 火药,枪炮与帝国的覆灭

    听得赵士桢鬼叫,朱常洛眉头紧皱。

    赵士桢也反应过来,在太子面前,此举太过无礼,歉然道:

    “方才我听得太子言说,去往遵化城一路可能有所阻拦,又听得太子言铁矿一事。

    突然想到,此地有民众开矿,便用火药。”

    朱常洛一听,冷汗就下来了,他可太明白火药怎么打埋伏了。

    不论是埋在必经之路,等自己经行之时点燃;抑或是炸了周边山体,制造个人工山体滑坡出来。

    都能使自己的队伍减员,此时若在四周埋伏下一队人马,乱军之中突入。

    不死,也够自己喝一壶的。

    朱常洛没有想到,可能被如此埋伏,并非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一点,而是他并不清楚这时候开采铁矿都用上了火药。

    “我听说开矿用火药,会把整个矿都炸了。”张凤翔摇头道。

    “煤矿用火药开采,是会炸矿的,铁矿不会。”赵士桢解释道。

    是啊,煤矿下层煤,上层便是瓦斯,遇到明火肯定会“崩”的一声炸掉的,可铁矿却是不会。

    朱常洛听罢赵士桢所言,忙将戚盘宗叫了回来,让他手下的夜不收中重点巡查去往遵化城沿途是否有火药埋藏之所:

    一是要细细查明沿途是否有火药埋藏。

    二是要查明沿途是否有狭窄且旁边有山的地段。

    戚盘宗听了赵士桢的猜想,脸色大变,知道这是极重要的事情,忙下去安排。

    “赵先生救我!”

    朱常洛热切道。

    赵士桢却是神态有些落寞:

    “赵某人一生研究火药杀敌,若是此番死于火药之手,倒也是报应了。”

    朱常洛心中却没这番迷信说法,他更关心的是,既然火药已经这么发达,为何没用用于战场杀敌呢?

    朱常洛把心中的疑惑说给了赵士桢。

    赵士桢摇头道,其实此时的火器已经是非常广泛的应用于战争了。

    但此时仍旧是以贴身近战为主,故而地雷的运用,是十分稀少的。

    想象若是在战场之上,贴身肉搏之中,布好的地雷阵可是不分敌我。

    再者说火药昂贵,难以保存和长途运输。

    可此地遵化城不同,因为开采铁矿的缘故,左近周边存放着大量的火药。

    朱常洛点头称是。

    各处将士都安排好了,此时无事,朱常洛便向赵士桢请教起火器来。

    赵士桢听闻此言,却是来了精神,口中只骂这些将士不懂得利用火器。

    赵士桢认为,明明长铳精准度和威力都比弓箭和短管三眼铳都高得多,这些愚蠢的北方将领却都痴迷不悟,不改用新式装备,而是仍然抱残守缺。

    朱常洛心中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他大致知道,长铳继续发展就是栓动步枪,威力大,精度高,距离远,在加上此时很大概率,因为火药受潮的原因不能击发,属实是很一般;

    短管三眼铳继续发展类似于三管霰弹枪,虽然威力小,距离近,但短时间内连射三次,虽然也存在着不能击发的问题,但三管全哑的概率还是蛮小的。

    若他是北方将领,专打蒙古那种只敢劫掠平民,不怎么正面冲突的骑兵的话,他也喜欢用短管三眼铳,而不是长铳。

    毕竟长铳的诸多缺点需要成建制的战阵弥补,若在北方草原,刚拉开长铳的车阵,人家早跑的都没影儿了。

    但若是用短管三眼铳,骑马追击,离得近了,射上三轮,总能有一两发射中。

    当然了,若是对付满清和倭寇,长铳还是非常有用的。

    可如今的北方将士,大多还都没把努尔哈赤当盘儿菜。

    甚至几十年后的萨尔浒之战中,某些将帅还拿建奴当蒙古鞑子打,结果当然是大败亏输。

    自萨尔浒之战之后,大明朝野上下,才真正地对满清鞑子重视起来。

    可那早为时已晚。

    朱常洛对火器了解的不多,听赵士桢讲述,大致明白了明朝的火器发展情况。

    此时大明朝最先进的火铳,就是赵士桢四年前改良鲁穆国进贡的鲁密铳。

    长六七尺,重七八斤,已经和之后的步枪造型大致相当。

    弹药采用前装的方式,先填火药再装弹丸,一枪射出,威力惊人。

    大致处于当今世界的火器领先水平。

    赵士桢听了朱常洛对此非常感兴趣,讲解的也是愈发的深入。

    还说自己曾经设计了“迅雷铳”,最多能有十八管。

    朱常洛听闻,脑海中不由得浮想起了“加特林”机枪的形状。

    不得不说,此时的大明,火器研制能力真的不弱。

    可火器研制出来了,不能生产并列装,等于没有。

    可枪械的生产与列装,是一个大明朝的体制问题。

    明朝的枪械一半为向匠户征收的模式,可明朝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

    一流火器出口赚银子,二流火器内部交流,三流火器上供朝廷。

    在加上北方的煤烧铁器无法炼制火铳,朝廷对闽铁控制力度薄弱。

    种种现象叠加,大明朝终是没有发展起来火器。

    到底是为什么,北方煤炼制的铁,就无法制作火铳呢。

    朱常洛和赵士桢交流了许久,也没能弄清楚究竟为何。

    “太子爷,那个姓王的逮住了。”

    赵士桢讲述了一个下午,仍旧意犹未尽,突然王安从帐外走来。

    “逮住了?”

    朱常洛有些诧异,他让王安派手下缇骑去遵化城抓人,只不过是一个碰运气的想法,没想到,中午说的,还没吃上晚饭,人就给带回来了,

    “快把那人带上来。”

    不多时,帐外便走来了三名缇骑,压着一个五旬老头。

    巧得很,正是这三名缇骑,刚刚在帐外捉住了张三,这又立下了一件大功。

    “三位果真料得!”

    朱常洛夸赞的。

    “太子殿下有命,粉身碎骨亦当完成。”

    为首的缇骑连忙道,表完壮志,又挠了挠头,

    “其实这次能够抓到,和我们关系也不大。

    他的宅子里面,就他一个,连佣人、丫鬟都没有。”

    “啊?”

    朱常洛一惊,心里想,莫非这老王头,是早有,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