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朱常洛: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 第二十五章 昔日南兵,终得平反,蓟镇终章

第二十五章 昔日南兵,终得平反,蓟镇终章

    “之前依仗锦衣卫的身份,从遵化城收了三四处优质的铁矿山和铁匠铺。

    若是有足够的银子,便能把规模扩上三两呗。”

    王日贵府上,沈炼轻咳一声道。

    王日贵听到沈炼说他手里有些铁矿资源,心中一动。

    因着朱常洛这两个月停止了供货,王日贵本就四处搜罗铁制品,听得沈炼之言,忙答应答应替沈炼出钱,今后用货物抵偿便可。

    沈炼看王日贵无甚怀疑,心中便安定下来。

    他奉朱常洛的命令,便是能漂白了身份做一行商,最好能够和王日贵的货运搭上线。

    如此看来,已经是开了一个好头。

    目送着沈炼离去养伤,王日贵敲击着桌子,在静静思索着利弊。

    沈炼能够提供的铁矿多少倒是小事,关键时在于沈炼在锦衣卫中还有没有影响力。

    毕竟沈炼得罪得是王安,和锦衣卫底层办事,搞巡查矿山的缇骑们的关系,还是能用的。

    “老爷,今日早晨,朱常洛并没有大肆派兵搜寻,只是王安在暗中寻找沈炼的下落。

    我们猜测……”

    王日贵脸露犹豫:

    “你这消息,可能当真?”

    百里之外,京城沈府。

    沈一贯听着面前儒者从宫中陈矩处打探来的消息,面庞流露出了一抹激动神色。

    “皇帝陛下派遣锦衣缇骑,出京去往遵化,相助太子殿下一事,千真万确。”儒者也是有些激动,微笑道。

    “可真是皇帝陛下要太子殿下查探当年蓟镇南兵造反的真相?”沈一贯紧接着问道。

    “或许太子殿下真的在乎这个真相,毕竟能够因此收获戚家南兵的忠心。

    可皇帝陛下终究时在意蓟镇的格局。”儒者微笑。

    这和沈一贯的想法不谋而合,“蓟镇南兵事件”,其实是造反还是讨饷本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蓟镇的格局;若是蓟镇仍是当年戚继光掌握,那即使是真的造反,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若是宣大、三边之人掌握优势,那即便是没有讨饷,也终会将南兵逼反。

    当年蓟镇南兵时间,便是西北、东南两派言官打擂台,终究是吵得万历爷烦了,站的石星、王保一边。

    蓟镇军权,十几年便都落入了西北派的手里。

    今日皇帝陛下之举,莫非是有意动一动蓟镇的格局?

    这对沈一贯是个好事,毕竟戚金南兵多是浙江出身的,而沈一贯又是浙党的太上皇。

    沈一贯用戚金,总比用别人放心。

    沈一贯沉吟许久,终究是下定了决心,冲着中年儒者点了点头。

    中年儒者心领神会。

    其实早在朱常洛给沈一贯写信,言说西北蓟镇的事情时,沈一贯便安排手下人做好了准备,只等皇帝陛下的真实意思透露出来,便下最终决心。

    沈一贯虽然行的是和稀泥之实,但做为首辅,还是会有些政治理想的。

    掌握了蓟镇,便是掌握了大半京都。

    ……

    “沈先生终于下定决心了。”

    京中离着遵化城不过三百里,浙党人物跳出来要求重新审查“蓟镇南兵造反”一案时,没出半天儿,朱常洛便得到了消息。

    一向惫懒的万历爷出奇的高效,没出一天,便把“翻案”的折子下到了兵部议论。

    这事儿毕竟是前朝的兵部尚书石星定的性,自然还是要兵部审理。

    兵部和兵科都没有封驳,而是派了要员来蓟镇审查。

    朱常洛有关“蓟镇南兵翻案”的前期准备充分,一方面是通过锦衣缇骑,秘奏了父皇陛下知晓;

    另一方面也打通了来蓟镇审查的官员,让他们相信了当初“蓟镇南兵”的冤枉。

    此番成功,还是要归功于陈文湘、春兰和许许多多“蓟镇南兵”的后人。

    仲暮相交之际,清明时节。

    万历皇帝终于御笔亲批,平了“蓟镇南兵”的反。

    一时间,无数蓟镇南兵的亲属,朝鲜战场上一起上过战阵的战友,昔年戚家军的战友,无不热泪盈眶。

    得到消息的当晚,朱常洛破例饮酒大醉。

    在这个时空,这是他做的第一件大事。

    真正在意这份真相的人收获了真相,蓟镇也是迎来了悄然间的大换血。

    虽然蓟镇总兵杜松的位子没有变,但蓟镇三协的参将,都换成了“南兵”一脉。

    沈一贯对此事颇为满意。

    朱常洛也是比较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倒不是他多么喜欢“南兵”,而是这只南兵曾经的首领,是戚继光。

    戚继光的养兵练兵之法,最重军纪,只要是遵化铁矿一天在朱常洛手中掌握,就一天能够维持蓟镇兵员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

    朱常洛望着营帐外的绵绵细雨,不由得感叹时间匆忙。

    这段时间,除了忙着为蓟镇南兵平反外。遵化铁厂的鲁密铳,终于武装齐了他的亲卫军。

    在戚盘宗的教导下,“三段击”初成规模。

    在一次演练之时,戚金曾经言道,若是朱常洛手下亲卫军火药供给充足,此番战法若是对付骑兵,至少有以一当十之威。

    朱常洛微笑,火药自然是供给充足,在他朱常洛不懈的画设计图的帮助下,赵士桢终于是把鲁密铳的散装火药,改成了纸装火药。并且制作防潮的木匣,解决了火药受潮的问题。

    当然了,朱常洛因此又在遵化开了一家造纸厂。

    这两三月内,张凤翔凭借着交往的艺术和银子开道,成功地在工部库房里找到了尘封许久的“郑和宝船”图纸,交给了天津港的工匠手上。

    虽是因着银子原因,天津造船进展缓慢,但也是步上了正轨。

    张凤翔向朱常洛保证,若是银子到位,不出一年,便能够下海几艘大船,重现“郑公”当年的风采。

    王肯堂终于在朱常洛的指点下,发现了酒在消毒除菌中的妙用。

    甚至朱常洛亲自尝试设计了蒸馏装置,虽是不太成熟,但勉强能用。

    当然了,朱常洛因此又在遵化开了一家酿酒厂。

    这三个月,除了皇宫里朱翊钧接连的送来侍妾有些烦人外,朱常洛活得是快意又潇洒。

    时不时地听听杜十娘的小曲。

    时不时地关心一下近卫军的建设。

    时不时地攀一下科技树……

    雨停了。

    朱常洛留恋地看着营帐外的春色,春天快走了,他也快要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