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虫何而来 » 二十八、坠落(完)

二十八、坠落(完)

    “那你呢?秦教授。”翟洛媛问他,“你对他们自称来自一千三百年后有什么看法?”秦晓岸沉吟了片刻,问:“这个还真不好说,但我和拉兹米先生的看法基本一致,他们应该是没有恶意的。”翟洛媛又问:“那秦教授这趟登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秦晓岸环顾了一眼众人,“不知各位是否知道,联合国大会堂里其实布置了很多非常尖端的探测仪器?”阿巴斯点了点头,“我知道。”秦晓岸搓了搓手掌,说:“情况大概是这样的:自那个女人突然出现在大会堂之后,政府很快就找到了我,并给我看了关于那个女人的所有与生物学相关的探测数据。我只能说,就目前我们生物学对生物的定义来说,那个女人既是生物,也是机械。”

    拉兹米困惑地看着他,“你是说她是仿生机器人?”

    “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秦晓岸说,“还记得她在出现之前,曾宣称过大会堂里有他们数以亿万计的原子无人机吗?”翟洛媛忙说:“记得。这也是我这次登舰的重点调查方向之一。原子级的无人机,那可是一项很厉害的技术。可以说当时在大会堂里的人的生死,就全凭他们一念之间。”

    “是的。”秦晓岸点了点头,“但更利害的是,他们能用这些原子无人机组成物质。那个镜面立方体——他们宣称那是外星侵略者的形象——就那样凭空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那可不是什么全息投影技术,而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他们控制微观世界,就像我们控制手指一样。当时我就在想,能如此控制物质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如此控制自己的身体?结果在我看到关于那个女人的探测数据之后,我便确信了自己的推测。那女人没有心跳,没有体温,甚至没有半点呼吸的迹象,但又确实是碳基生命,有皮肉,有血液,有骨骼,有内脏。在我们的认知里,这世上只有一种人是这种状态的,那就是死人。但她却在大会堂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这足以证明她是活的。因此,我大胆假设……”说到这,他深呼吸了一下,“她整个人都是由原子无人机组成的,亦只有这样,她才不需要像我们那样,靠各种器官组织协调运作来生存,她的无人机会替她想办法活下去。”

    “既然如此,那她为什么还用无人机组成皮肉、血液、骨骼和内脏?”阿巴斯问。

    秦晓岸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那她也可能是被人摇控的由原子无人机组成的仿生机器人?”拉兹米问。

    秦晓岸还是摇着头,“也有可能。”他补充着说,“我这次登舰,就是要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东西,并拉上我的研究生一起趟这趟浑水。”

    “那我可真得谢谢您啊。”刘汉夫笑着说,“我可是我家的独苗,出了什么事你可要负责。”秦晓岸伸了一个懒腰,“我膝下无儿无女,姓秦的到我这一代就独我一个,我整个秦家都押在上面,你刘家只出你一个人,赔不了的。”

    到了离地一百千米的时候,人们均感疲倦,便陆续倾斜靠背,躺在椅子上小憩。轿仓沿着太空电梯的轨道快速上升,但依然赶不上太阳下山的速度,待到达三百千米的时候,视窗外已是一片繁星。又过了约莫一个小时,轿仓终于缓缓停下。“大禹”报讯说:“欢迎各位乘客来到近地轨道中转仓,如今离地四百五十千米。目前轿仓已与中转站对接,请各位按下轿仓门旁的黑色按键,开启轿仓门。”众人解开了安全带,按照系统指示的方式打轿仓门。他们走过接驳通道来到中转仓,却没想到中转仓里竟如此热闹。

    十数名荷枪实弹的军人和六七名工作人员端正地站立在中转仓里,仿佛在迎接他们的到来。其中一名女性士官和一位男性工作人员并肩走到秦晓岸等人面前,士官先敬了一礼,“恭候多时。我叫彭艺欣,隶属近地轨道空间安全部,奉命前来保护各位安全。”她介绍她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位是马友辰马站长,是这个中转站的负责人。一会儿他会向各种详细介绍登舰的各项事宜。”

    众人相互握手并作了自我介绍,马友辰带领着他们来到中转站的对接仓,指着仓门旁的一面窗说:“那艘‘方舟’号已与我们中转站对接,目前正悬停在我们旁边。一会儿各位只要按指示通过对接仓,就能登上‘方舟’号。”秦晓岸等人往窗外看了一眼,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那艘正悬停在中转站旁边的方舟号,竟然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在当前的位置看,竟然比地球的轮廓还要大。

    “这也太夸张了吧!”刘汉夫惊讶地说。

    “确实是非常巨大。”马友辰说,“据他们报过来的数据,这艘船足有一座城市那么大。各位请看这边。”他一边说一边指引众人看向一面屏幕,“这是我们的近地卫星拍摄回来的画面,拍摄的位置大概离我们八十至一百千米远,刚好可以拍摄到那艘船的全貌,而在这个画面中,我的中转站连一个像素都占不了。”

    “我的天啊!”翟洛媛惊叹道,“我本就知道它很大,但没想过竟然是这么大。”马友辰与彭艺欣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者命令那十数名军人上前列队。“各位,”彭艺欣说,“一会儿我们会随各位登舰,以确保各位的安全。但由于对方的船实在太大,所以希望各位能将有限的精力用在重点地方,不负人民和国家的托付。如果各位已经准备好,我们就可以向对方发出登舰请求。”

    秦晓岸等人相视片刻,随即点了点头。马友辰命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向“方舟”号发出登舰请求,并很快就得到对方的允许。一行十几二十人,在对接仓门前等待着仓门打开。“由于对方船体太大,不容易对接,所以我们临时加长了对接仓。加长的部分是一种坚固的高密封性软管,因地球引力的关系,会整段向地球倾斜,各位在经过时要稍为留神,别在软管里摔倒。”马友辰一面交代,一面打开对接仓仓门。

    众人朝对接仓一看,都觉得那与其说是“仓”倒不如是“廊”。对接仓看着有近两百米长,头一段是四方形走廊,后一段是圆形并弯曲的管道。彭艺欣命士兵平均分成两队,她带领一队走在前头,秦晓岸等五人走在中间,另一队走在后面,一行人就此往“方舟”号出发。行至半途,刘汉夫收到了一则语音短信,是他先前向某位女生表白留言的回复。

    “那我就姑且先将你列为观察对象吧。”语音中的女声轻婉调皮,刘汉夫不禁听得脸颊绯红,激动得马上要和秦晓岸分享他的喜悦。

    就在他们刚走到软管的时候,中转站连同对接仓的照明突然全部熄灭,各种设备相继冒烟。马友辰大惊失色,忙问缘由,却见不仅自己这边的照明熄灭了,就连那艘悬停在中转站旁边,一直灯火通明的“方舟”号也转眼变成一个巨大的黑影。他马上朝对接仓大叫,呼唤所有人立即回来。然而,“方舟”号不仅灭了灯,而且还缓缓往地球方向滑去。马友辰的目光随着“方舟”一路看向地球,两行眼泪就此毫无征兆地滑下脸庞。

    正处于背日面的东半球上,再也看不见象征着人类文明的灯火。他再也无法透过地面透来的灯光汇集来辨别哪里是哪里,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与太空浑成一体的漆黑,若不是阳光勾勒出地球的轮廓,他根本看不见那里有一颗行星。混乱间,一个思绪在他脑海里急速闪过——

    太阳风?不可能!先不说地球有磁场保护,就算太阳风真的吹袭地球,处于背日面的东半球也不会沦陷得如此迅速!那到底是什么?

    这时,一阵哀嚎从对接仓传来。他透过越过地球照来阳光看见,对接仓竟整段倾斜了。他马上反应过来,一定是因为“方舟”号正往地球方向坠去,而与之相连的对接仓则被它拖往地球,如果听之任之,中转站和太空电梯也不能幸免!

    在短暂的头脑空白之后,他马上作出了决定,对对接仓传来的声嘶力竭的呼救充耳不闻,毅然手动关上对接仓的仓门,并解除了中转站与对接仓之间的连接。“哐当”一声,对接仓应声脱离。中转站里所有工作人员都惊恐地看着他的行为,但他却只站在窗前默不作声。窗外如今只有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但他知道,此间正有一艘巨大的太空船带着一段对接仓和十数个活生生的生命往地球坠去。

    不管“方舟”号会坠落何处,这都将会是一场人类浩劫。

    当夜,东半球的人们只要抬头仰望天空,就能看见数之不尽的航天器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坠往地球,宛如一场流星雨,其中就包括那艘巨可遮天的“方舟”号。除此之外,人们再无其他渠道获得更多信息,因为全球——乃至遍布人类设施的太阳系——陷入了大停电,就像被拔了插头一样,顷刻间恢复了千百年前的原貌。

    翌日黎明,漫天泥尘自陕西扩散,波及周边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多个省份的地区,罪魁祸首就是那艘正正坠落在XA市的“方舟”号。“方舟”的坠落就像平湖投石,广袤的大地像湖面一样泛起涟漪,半径长达两百余公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涟漪中能有人侥幸生还。

    而其他地方的人们很快就发现自己已失去了舒适的现代化生活。大到飞机、火车,小到皮下计算机、纳米机器人,没有一样东西能启动,有人因乘坐的飞机突然坠落而罹难,有人因疏通心脑血管的纳米机器人罢工而暴毙,世界陷入了难以描述的瘫痪和混乱。人们祈求着这只是短暂的灾难,完全没有想到在未来等待他们的是原始的茹毛饮血的人生。

    这一次,“方舟”没能拯救哪怕一只蝼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