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从日常到玄幻 » 第三十一章 京城,结局

第三十一章 京城,结局

    “对不起,诗情。要不是我你也不会和我一起来到这个世界,待上这么久。我是不是很自私,有时候我想着要不我们就待在这,磨着你让你和我成婚。可惜我这该死的善良造了反,总是问自己:你真的要让她没有父母的祝福下嫁给你吗?

    做个坏人都不能彻头彻尾,原本以为咱们去南洋做些事情,这样就可以转移注意力。可是,我却忘了在南洋的每一天其实对你来说只是增加你思念亲人的负担。对不起,我还不够成熟,以后你可不能纵容我!否则我成了一个坏蛋都是你害的。”

    李木亲抚着李诗情恬静的脸颊,心里不停的反思,眼里有些泪水在打转。李木已经打定决心,没有大事再也不会出藏经阁一步。这个藏经阁是廊州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之前李木一直给梅长苏送钱叮嘱他买灵石,不求藏经阁比得上琅琊阁,但也要不停进步。

    如今,此处的藏经阁已经有琅琊阁功效的八成。他也想去琅琊阁,可他和蔺晨真的不熟。即使蔺晨曾经数次去占城和他谈天说地,他们的关系也仅仅是亲近而已。梅长苏则不同,两人一起经历过患难。一路从北境披星戴月来到廊州,生死之交李木可以完全信任他。

    不过,蔺晨倒也大方。廊州这边的藏经阁,蔺晨倒是手抄了不少武功秘籍送到这里。李木心下感动,毕竟蔺晨送来的武功实际上就是送与他的。梅长苏自幼与蔺晨相识,琅琊阁更是如自己家一般进出。

    蔺晨有恩,李木自然铭记在心,若有所需,定当全力以赴。只是这些不能宣之于口,否则不仅蔺晨要笑话他,梅长苏也会笑话他。

    两年后,黎刚将已经突破六品的李木喊出藏经阁。

    “李木,宫羽已经将领袖之职交给了叶玉。她和赵盼儿一起回到大梁境内,现在正在京城妙音坊中卖艺。”黎刚说完,李木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便头也不回地进了藏经阁。

    京城妙音坊,宫羽对着管事房十三道:“十三先生,大人怎么说?”宫羽口中的“大人”指的是李木,也只是李木。

    房十三叹了口气对她说:“姑娘何苦来哉?李公子和李姑娘之间的感情早已不容其他人插足,你……哎!”

    “我知道。在南洋,大人专门制定了律法,一夫一妻,不得有妾和通房丫鬟。所以我回到了大梁。”宫羽言语之中的意思早已不言自明。

    “你可知道六年了,他们依然没有圆房?”不得不说古人真的厉害,相人之术及其厉害。光从外表就能看出一个女性是否从少女变为少妇。

    “啊?我……”宫羽震惊。“难倒大人他?”宫羽怀疑李木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不是你想的那样。据宗主所言,李公子是为了等李姑娘的父母举办婚礼。你可以想象出李公子对于李姑娘的感情有多深?”

    又过了一年,李木被告知:叶玉建国,国号为“炎”,自称大炎皇帝。李木轻笑一声问道:“百姓怎么反应?”

    “百姓没有什么大的反应,日子还是那个日子。”黎刚不解地道。

    “好的。”李木应了一声走进藏经阁,没有多说什么。

    “宗主,你说李木是不是被打击得奔溃了?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一点也不像他!”

    梅长苏不愧是李木的知己,他撇了撇嘴道:“李木曾经讲过,他只是留下火种,或许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会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出现和发生。对他来说,他要的从来不是建立一个完全依附他的势力,他要的是那些百姓自己站出来,为了想要的生活而努力。”

    梅长苏说着看了黎刚满眼错愕的表情继续道:“他是不是问你百姓的反应?”

    黎刚见了鬼似的,张大着嘴看着梅长苏:“宗主,你果然料事如神!”

    “不要拍马屁,好好的做事。制冰室还有火锅店生意你得好好看着,李兄还有不少花钱的地方在后面呢?”梅长苏卖了个关子,没说为什么。

    又是一年,这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八年。黎刚将南洋的情况写在纸上递给了李木,说来也奇怪,梅长苏曾说李木天资聪颖,可是这都这么多年了,还卡在六品。

    “黎刚送来了什么消息?”李诗情挽着他的手。

    “很不错,你看。”李木只这一行字道:“南洋那群百姓不满田亩赋税加重,已经造反了。有个叫郭阳的,听说在书院里学习成绩很好。他主张废除帝制,有了一大批拥趸。最后推翻了叶玉的统治,很好。”

    “坐在那个位置,他会不会也变得和叶玉一样?当初叶玉也是一个反封建的人,可是权利的诱惑终究还是让他成了恶龙。”李诗情有些担忧屠龙勇士终究变成恶龙。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次事件,从根本上反映出人民群众已经觉醒,反抗的意识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已经存在。对了,你看过《让子弹飞》吗?”

    “你是说之前给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就是给百姓的银子,给军队上课是为了给老百姓枪?”李诗情有些惊愕地看着李木,这家伙来到这个世界后,越来越腹黑了。她叮嘱自己,以后一定要再多留个心眼,以防着道。

    “嘿嘿,今天的早安吻呢?”李木嘟着嘴送到李诗情唇边。

    再过三年,李木和李诗情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十一年。黎刚给的信件里说道:南洋郭阳已经在一年前退位,将大权交给了另一个叫林昆的人。林昆也是和郭阳一批的人,是李木的坚定拥护者。

    当然,这一年梅长苏终于开始了他的计划。几年前,宫羽回到大梁让梅长苏最后一块拼图完成。他刚到京城便搅动风云,以“琅琊榜首,麒麟才子,江左梅郎,得知可得天下”的名头进入大梁朝堂。

    大梁朝局此时以七珠亲王誉王和太子之争为主,梅长苏则表面为誉王谋士,实则为靖王萧景琰谋臣。搅动京城风云,短短几个月便将庆国公、吏部、户部、刑部接连扳倒。同时安排上与靖王交好的沈追、蔡荃二人接手户部和刑部。

    如今,誉王尚有兵部,太子则有礼部和护国柱石一品军候谢玉相帮。梅长苏已经来信,希望占城出兵大越,一统南洋。李木花费大笔价钱,与林昆的接任者王守纪达成协议。这就是之前梅长苏让黎刚好好打理生意赚钱的原因。

    只是其内并不是这么简单,其实际上李木原定计划就是要占据大越一统南洋。之后通过优渥的待遇,吸引南楚的国民,最终扩散到大梁。这些王守纪当然清楚,不过李木已经不是领袖。所以得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协议就很好。

    “长苏,这里。”京城一家“尚食轩”的火锅店,李木招呼着匆匆走开的梅长苏和黎刚。

    “李兄,经年不见,风采依旧啊!”时间流速的不同,岁月在李木和李诗情的身上,并没有和梅长苏那样的深刻。

    “驻颜有术。”李木给李诗情拌好蘸料,看着梅长苏一副体弱多病的样子道:“你这是什么情况?遇到高手,重伤不治?”

    “当然不是。”梅长苏看了下周围,尚食轩的包厢隔音效果极好。这是李木为了给每一位食客准备的优渥的饮食环境,当然李诗情的要求是一方面。

    “琅琊榜首,麒麟才子已经让不少人猜忌,如果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我怕是刚来到京城就已经死了。”

    “那你这脸是易容缩骨功?”

    “嗯,我可不敢顶着那副样子来到京城。”

    “靖王怎么样?”结束寒暄,李木问其一直以来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他还和当初一样,一片赤子之心。我当时第一次去找他的时候,听说我要成为他的谋士,他还是和以前一样讨厌谋士。”

    李木看了看梅长苏身后的黎刚,黎刚微微摇摇头。李木了然,穆霓凰、萧景琰是梅长苏最后的倔强,当年的明亮少年如今变成这个样子,他寄予希望的人如果再发生改变,他也不知道他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吃啊,诗情你吃,多吃点着,长点肉。”李木开始招呼起来,疯狂给李诗情夹菜。正在这时,尚食轩当家掌柜赵盼儿来到了包厢。

    “没想到啊,今天早上听到喜鹊的叫声我还惊讶。没想到是公子来了,要不要上点冷饮?”赵盼儿惊喜地看着李木,嘴上虽然在询问,其实已经吩咐了小二去拿了。

    “不行,诗情这两天身体不适。”李木立刻拒绝。

    “那公子和梅宗主也可以尝尝啊!”

    “诗情不能吃,我也不能吃。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李木含笑拒绝,“不过你倒是可以给黎刚和长苏来上一些。”

    赵盼儿眼里的光逐渐暗淡下去,她笑着道:“那好,诸位随便吃。我那还有些事,就不多叨扰了。”说着,退了出去。迎面正好看到闻声而来的宫羽,赵盼儿摇了摇头。宫羽会意,两人执手离去。

    李诗情踩了李木一下,赵盼儿前后的表情她可太熟悉了。哪怕她不是什么情场高手,但赵盼儿的表现太过明显。她又不傻,都怪李木这个坏家伙。即使和他关系不大,而且李木拒绝的也很彻底,但谁让他魅力有点大。

    四人吃完,李木和李诗情被邀请到苏宅相聚。晚上,李木和黎刚聚在一起。

    “说说吧,萧景琰是个什么样子?”

    “给我的感觉有点不太聪明的样子,特别执拗。而且他对宗主很是厌恶,宗主说他这是厌恶阴谋诡计。因为当年祁王和林帅就是被阴谋诡计所害,不过宗主确实很累。”

    “明白了。之前你来信说,萧景琰在军中四处征战十余年,已经将赤焰军的余脉掌握在手中了?”

    “嗯。按照宗主的安排,已经完全交给了靖王。他现在缺失的只有朝堂的政局,其实我感觉靖王是宗主的不二人选。梁帝一共那么几个子嗣,只是现在没有残疾在身的只有太子、誉王和靖王。誉王和太子都有自己的谋臣,而且太子名正言顺根本不可能帮宗主平犯。而誉王秉性和梁帝十分相似,谁也不能保证誉王会在功成之时遵守承诺。”

    “明白了,你之后安排人去南洋那边,多开几家分店。以后给长苏和霓凰郡主一个后路。”李木已经明白,梅长苏已经准备一条道走到黑。

    他之所以装成虚弱不堪的样子,难道只是为了降低威胁吗?甄平和飞流都已经是九品高手,飞流是八年前梅长苏前往夜秦采购灵石时,恰巧救出的孩子。心智不全,不过他对于李木的厌恶仅次于蔺晨,所以今天吃饭的时候并没有来。

    梅长苏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留下了结局,金蝉脱壳,假死脱身。他没有想过萧景琰会改变吗?当然想过,否则也不会做出这样的结局。李木理解他,梅长苏担心最后和萧景琰生死相争,索性自己退了,以免再被背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