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埃及艳后要杀我 » 一百一十一章 战争不相信眼泪

一百一十一章 战争不相信眼泪

    清晨,海滩上的薄雾还没散去,又听见了久违的锣鼓声。

    从戈林等人的口中,约瑟夫也很难相信,海盗中有黄种人的存在。

    有一部分黄种海盗,着装比较奇怪,类似于大清朝人。他们有辫子的居多。

    人们还没有完全清醒,海盗团的进攻又开始了。

    小号声代表着冲锋。

    山坡上海盗密密麻麻,海盗旗随风飘扬。

    约瑟夫于阵前指挥,这个阵地的后方就是临海酒店。

    戈林和米勒各负责一面。

    他说了一句:“人真多啊!”

    约瑟夫又换了制服,身上的几处伤口也精心处理、包扎过。但还是有鲜血从后背渗出。

    海盗的高层,发现了约瑟夫,法兰西人的最高指挥官。

    “看!此人的头颅值30万英镑!”一个海盗头目兴奋的说。

    冉阿让和佩恩将军,不约而同的拿望远镜去看。

    “真的是他!”

    佩恩将军脱口而出,放下望远镜,神情透露出古怪。

    “佩恩将军说的是谁?”大头目吉米问。

    “李宝财!”

    佩恩将军说着,又补充了一句:“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他…”

    目光眺望那个方向,眼神炯炯有亮。似乎勾起了遥远的回忆。

    听者疑惑。

    “噢!这么说来,佩恩将军认识他喽?”冉阿让思忖一下说。

    “岂止是认识…”佩恩将军尴尬一笑,“老弟我当年是他的下属…”

    “什么?”有人马上问。

    佩恩将军继续说:“李宝财是个难得的天才,出色的海军将领,大清水师镇远号的舰长…”

    约瑟夫是李宝财,这一点毫无疑问。没想到的是,李宝财的身家背景竟如此的深厚。

    几个人均陷入了沉思。这一仗不太好打了!

    “他发明了一种炮击策略,在当时的大清水师,称之为炮切割,这种炮击术十分厉害,只有李宝财掌握了这种方法,至今无人能超越…”

    几个海盗高层听了,不禁叹为观止。

    又有人问了,什么叫“炮切割”呢?

    佩恩将军一五一十的作答。就是上次海战,“金钢鹦鹉”号采用的作战方法。

    凭“炮切割”术,一举击沉了两艘战列舰。在海战史上,这种战例并不多。

    “炮切割”术,需要全员高素质的炮手紧密配合,以及指挥官对时间的精准掌握。

    各炮位的射击角度不同,但射击目标均高度一致的。

    所以集中火力单打一点,很容易把对方的军舰击沉。

    约瑟夫也发现了佩恩将军,这人恁地面熟?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清朝人的装束,让他看了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象极了地主老财。

    “史蒂芬!”约瑟夫喊。

    “主人我在!”史蒂芬从战壕另一边小跑过来。

    “叫哥哥吧!”约瑟夫面露温存,“我很希望有你这样的弟弟!”

    “是的,哥哥!”史蒂芬激动的差点哭出声来。

    他第一次体会到被平等尊重的感觉。之前的艾伦博士,因为契约关系,一直把他当奴仆。

    小汤姆在不远的地方向史蒂芬招手,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出色的骑兵炮手。史蒂芬也摆了摆手。

    骑兵炮手,能根据长官的命令,把骑兵炮移动到任何指定的位置。

    小汤姆混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每次都能第一个把炮拉到目的地。有两个酒店保镖,是他的助手。

    不止保镖,六个侍者和十几个陪酒女郎被戈林雇佣,上阵地帮忙。

    两个魔鬼形状的人,没有戴面具。

    士兵们正逐步适应这道风景。由原来的惊悚、猜忌、歧视和不安,变得和谐而淡然。

    每个人都亲切的喊他们的名字,当同胞兄弟一样对待。

    第一批次的海盗进攻,没响几枪便撤了。

    约瑟夫用望远镜观望,发现敌人的左翼和右翼部众,向正西方向集结。

    镜头一转,海面上小艇连续不断的向岸上增兵。

    海盗的举措很明显,他们很可能在酝酿一次总攻。

    史蒂芬腿快,是现成的传令兵。约瑟夫喊他,就是要传达一项命令。

    由戈林的东北方面,米勒的东南方面各转移十门火炮向约瑟夫正西方面。

    “法兰西人也做了相应的部署…”佩恩将军放下望远镜说。

    “我正在考虑,是不是向法兰西人一样,卸下舰载火炮…”佩恩将军又说。

    冉阿让没出声,代表他不同意。

    海岸唯一适合的登陆点,由那里运送火炮比较方便。就是东岸港口的狭长地段。可惜处在法兰西人的炮火范围之内。

    当初,“金钢鹦鹉”号上的火炮正是从这里运送上岸的。

    约瑟夫偶然发现,沙卡人要塞上方也插上了海盗旗。于是叹了口气,担心的事到底发生了。

    要塞城头悬挂了几十具尸体,其中一个是宾卡门少尉的。那么说来,约瑟夫寄存的物资,也落入了敌手。

    不到六百人的军队,对抗上万个海盗。前景不太乐观。

    形势严峻,约瑟夫一惯泰然处之、波澜不惊的人,仍免不了忧心忡忡。

    商讨一下,冉阿让和佩恩将军决定再次谈判。

    在威势逼迫下,谈判通常是强者一方的至胜法宝。

    能做到兵不血刃就更好了,海盗们也不希望流血牺牲。战斗减员对整体实力有一定的影响。

    海盗团派出的仍是大头目吉米。约瑟夫想了想,让史蒂芬去。

    让魔鬼史蒂芬出面,意在反震慑。

    不知道亡命徒吉米,遭遇传说中的魔鬼,会是怎样一幅表情。

    嘱咐了几遍后,史蒂芬蹦哒蹦哒就去了。

    望着他的背影,约瑟夫总觉得史蒂芬像一个孩子。没有心计的孩子。

    让人联想到加依和贡布,两个小家伙。

    两个小家伙追随阿迈德夫人,到法国巴黎,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同一个教会学校上学。

    临分手时,约瑟夫偷偷在阿迈德夫人行李箱中,塞了十根金条。

    最近,阿迈德夫人有了一个追求者,一个赶马车的邮递员。

    邮递员每日里捧一束鲜花,在她下班的路上等待…

    思绪一恍惚回到了现实。约瑟夫不放心,用望远镜一直观看。

    眼见史蒂芬和吉米会面。吉米的表情相当夸张,惊悚之下,拔出了短枪。

    拔枪的举动很不合适,激怒了史蒂芬。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只见史蒂芬头脑迅速爆涨,獠牙变大十几倍。

    一眨眼的功夫,吉米连人带枪被史蒂芬囫囵个吞下。吐出了一双皮靴。

    全场哗然。

    阵前,约瑟夫鼓掌,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士兵们马上反应过来,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魔鬼归来。

    “魔鬼吃人啦!”

    海盗中有人惊呼。引起大多数人的恐慌。

    冉阿让、佩恩将军等海盗高层,均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事情的的确确发生了。

    严重颠覆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杀!杀!”冉阿让恼羞成怒,“人挡杀人,鬼挡杀鬼!”

    佩恩将军相对保持冷静,相继发布了进攻命令。

    大决战开始了,左右两翼仍负责佯攻骚扰。正西方集结的8000海盗,全面进攻。

    枪炮声密集不断,法兰西人被迫退到第二道防线。

    几十门火炮不断轰击,海盗们成片的倒下。执盾牌的先锋已到达第一道防线位置。

    三十分钟后,约瑟夫命令全体退到第三防线。来不及运走的固定火炮就地炸毁。

    骑兵炮的炮筒发热,再塞火药有炸膛的危险。用准备好的木桶浇水降温。

    第三防线后面是酒店,死守第三防线成了主要任务。

    16门骑兵炮集中发射,能暂缓敌人的进攻。

    丢给史蒂芬一把火枪就不管了,自己玩去。

    约瑟夫趴在战壕垛上,手持安吉三型步枪射击。面前三十米见方内的敌人基本上一枪击毙。

    可对方的盾牌手较多,有的藏在盾牌后面打暗枪。

    只有火炮能造成威胁,火枪形同摆设。子弹打上盾牌,屁事儿不当。

    “快!快向酒店外围转移,向东面和戈林中尉汇合!”约瑟夫命令道。

    不一会儿,约瑟夫等人退到了戈林、米勒的阵地上。以酒店外围墙为依托进行反击。

    这个阵地背靠酒店,面临码头,属于战略要地。这里能直接阻击海盗船靠岸。

    剩下的几十门火炮,全部调转炮口。还有骑兵炮,炮火打击密度一时加大。

    盾牌手当中大部分是刀手,冲击速度最快。

    枪手反而慢上了一拍。麻烦的是放一枪后,还要原地停下填装弹药。

    “轰轰轰…”炮火密度及纵深范围最大化。

    断裂的盾牌和残肢漫天飞。

    又半小时后,海盗们终于被打退了。

    有士兵把水桶拎来,火枪降温后的水是滚烫的。

    放眼望去,尸骸遍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直视。

    各级军官上报伤亡情况。还好,由于收缩阵地及时,避免了大范围内的伤亡。仍有十七名士兵战死。负伤的有个几十人。

    几个重伤员送到酒店里诊治。

    海盗损失更为惨重,有3000人死在了战场上。

    接下来是一天的静默。冉阿让和佩恩将军深感头痛和无力。

    “还是想办法把船上的火炮卸下吧…”佩恩提议说。

    伤亡太大,海盗大多死在炮火下。如果海盗能拥有一定数量的火炮,进行炮战的话。战斗早应该结束了。

    冉阿让不得不同意了。

    海盗方面从暗礁丛生的近海岸,往岸上搬送火炮,可谓是大费周章。

    每一门火炮都有上吨的重量,稍有不慎,火炮能从小艇上滑入海里。

    约瑟夫也注意到海盗的动向,知道海盗在搬运火炮。

    一旦海盗运炮成功,法兰西阵地将无险可守。暴露在炮火之下。

    戈林、米勒等人均持悲观的态度。

    在全体成员垂头丧气之际,约瑟夫无意中瞥见,码头近海停泊的几十艘小艇,心下有了主意。

    小艇是第一批海盗强行登陆留下来的。

    有人将在小艇上大做文章,棋行险着。

    接下来就等夜幕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