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古国家园 » 第14章

第14章

    第二天的任务是修建房屋,也就是搭茅棚,这个工作无需三人动手,十几个土著村民有材料有工具,一天就搭好了整整一排的窝棚,虽然简易,但是遮风避雨还是没有问题的。

    三个穿越者坐在一起商量着要给这些工人取个名字,他们本来的名字读音太古怪,赵惜敏还好,但是两个大男人根本无法记住。于是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着如何给大家取一个好记的名字。

    俞成虎的意见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他建议女的用天干地支,男的用八卦,又好记又不费脑筋。

    秦鹿则建议,女的取名为貂蝉、玉环、西施、昭君,以后有新加入的就叫圆圆、小小、师师、如是......,男的就叫宋江、武松、燕青、李逵.......但是他这个恶趣味立刻招来赵惜敏的一顿白眼。

    三人经过一番争论,最后达成协议,女的就按照梅兰竹菊来取名,男的就按照金木水火土加上甲乙丙丁来取名,毕竟这些名字在后世都经常有人用,三人叫起名字来也不觉得别扭。

    最后担心记不住,还叫来众人用墨水把名字写在他们的胸前,并厚颜无耻地告诉众人,这是他们的族规,有了这个标记,才能把各种技艺传授给大家,并教会他们这些字的读音,让他们牢牢记住。以后三人一喊这个字,就知道是在叫自己。

    秦鹿提议在男人衣服的后背画一个圆圈,里面写上一个“勇”字,结果不出意外又招来赵惜敏的一顿白眼。

    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就按部就班地展开了,俞成虎带上甲乙丙丁四个人按秦鹿指定位置去找矿;赵惜敏带着梅兰竹菊四个女人,在空地上开垦农地,秦鹿带来的有些种子,现在就要赶紧种下去,比如小麦和一些冬季蔬菜。

    秦鹿负责修各种简易的窑口,什么土高炉啊,石灰窑啊,陶窑啊。而且烧这些东西还需要大量的木材和木炭,这也是秦鹿负责的活计。现在最重要的是把铁器做出来,有了铁器才能谈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秦鹿现在又有人又有工具,当初俞成虎带来的各种武器,全被当成生活工具在使用。后山的树林极为繁茂,秦鹿都懒得砍那些杂木,专门挑那些青钢木、松木砍,这些木材烧出来的木炭才更好。

    烧木炭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不计成本的话敞开烧都行,但是秦鹿还是决定不能浪费,况且现在还带着几个徒弟,必须把这些基本技术交给他们,以后自己才能腾出手出来干其他事情。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技术活,只要规模不大的话,旁人一看就会。木材烘干,竖直码放成一堆,然后用拌好的黄泥沿着木柴往上砌,有中间的木材作支撑,也不怕塌。

    最后上面不封顶留作点火通风口,底部留几个小孔作通风孔,从上面点火,等到从底部的通风口能看到火焰后,用黄泥把所有口子封死,再把烧裂的口子封死,然后就等着火自然熄灭,木炭就烧成了。

    等到女人的地也耕好了,该种下去的东西也种下去了,无事可做了。赵惜敏便带着女人们编竹席,做竹碗,编箩筐,做竹凳,做竹茶几..........几乎竹子能玩的,除了钓鱼,都玩了个遍。

    秦鹿反倒是轻松多了,烧炭这玩意儿主要是砍柴费力气,其他的都是耗时间的活。中途无聊了,秦鹿还带着被他称为“五虎上将”的金木水火土,到山上找了好多石灰岩,背回来烧了一大堆生石灰。石灰石这玩意在此地也就是个修路用的货,简直可以说是遍地都是。

    石灰这玩意儿以后用处极大,但是容易受潮,烧多了也是浪费。于是,他还把所有人叫到一起,抽空教他们制作精盐的方法,由于有了豆子,提纯食盐的方法就方便了许多。

    先把几种能做豆腐的豆子挑出来,什么绿豆、红豆、豌豆、白豆、黄豆都行,没有石墨就泡好了用木棍捣,只要能做出豆浆就行了。

    另一边把岩块砸碎用水化开做成饱和食盐水,过滤杂质后装到陶罐煮。等到盐水烧到七八十度的时候就闭火,把豆浆分几次倒进盐水里,豆浆会与里面的杂质反应形成豆花,等多次以后豆花不再形成,直接烧干水分得到的就是精盐了。

    其实这种方法就是古人的智慧,是一种“卤水点豆腐”方法的方向应用。既然用提纯精盐后的剩余的卤水可以制作豆腐,那么提前加入豆浆就能把盐水中的“卤水”成分吸收掉,虽然多耗费一点豆子,但是节省了工序啊!

    闲得胆疼的秦鹿,接下来只能挖蚯蚓了,因为实在无聊他只能去钓鱼了。带来的小小一包鱼钩有上百个,小小两圈鱼线有两百米,不用干嘛呢?连烧窑都停下了,几个女人都有空去山上捡皂角了,连厕所都修了两个了,秦鹿只好带着他的五虎上将们,到河边钓鱼。

    这时候,秦鹿才发现远古时期物质的富饶程度远超后人想象,他亲眼看见两只巨大的甲鱼,慢悠悠地在泥潭里作泥疗,旁边的土著居然熟视无睹;也看见他手下的一个五虎上将一脚踢开一只十来斤左右,在路上晒太阳的娃娃鱼,还骂骂咧咧地嫌它挡路。乖乖,这些在后世可是珍馐美味,都被吃到立法保护了。但是在现在,没人吃他们,或者不削去吃他们这种泥潭里面的肮脏生物。

    很多人都认为,远古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吃饱肚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首要问题。其实这种观念太片面,他们虽然为食物而抗争,但是也远没有到后世的那种“人相食”的层度,他们甚至还没有被逼迫到因为饥饿而去尝试从未吃过的生物。当然,这也是此地居民如此,其他地方的,就不得而知了。

    令秦鹿惊奇的还不止这些,当他抛下鱼竿不到一分钟,就钓上来一尾近两斤重,后世被叫做黄辣丁的黄颡鱼的时候,就当场震惊不已。要知道,后世野生的黄颡鱼能到两斤,那价值可以和蓝鳍金枪鱼比一比的!但是现在,就是很普通的鱼,因为五虎上将们,钓上来的也是不相上下。

    这还愁个屁呀,光吃鱼都能吃个饱。秦鹿心想,要是夏天在山上弄点鸡枞菌,来个鸡枞菌炖黄辣丁,那鲜美程度,简直美上天了。

    钓了还不到三个小时,秦鹿看了一下装鱼的竹篓,起码有三十斤了,才意犹未尽地招呼众人回家。

    经过秦鹿精细调味出品的“水芹野蒜花椒叶炖黄辣丁”,最后加入提纯的精盐,顿时捕获了大多数人的心。但是仍然有极个别的、少数的反动分子,仍然接受不了这种味道,觉得太腥,宁愿啃芋头,都不愿意喝鱼汤的。

    秦鹿对此也是笑呵呵的,觉得这是好事。人在对食物有选择的时候,就是食物不匮乏的时候。人之所以能够在味蕾上有所追求,前提是你面前有足够令你选择的食物。后世的的几大菜系,都发展自资源丰沛,长期安定的客观环境下。

    至于那些常年饥寒交迫,常年战乱的地区,别说菜系,吃饱都是奢侈的梦想。作为一个地位不高的普通人还能挑食,那不是矫情,是一种骄傲才对,或者说是一种赤裸裸的炫富。

    对此,秦鹿哈哈大笑,对那几个人道,下次咱们不钓鱼,去打猎,咱们不吃腥的,吃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