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古国家园 » 第22章

第22章

    于是,未来发展计划的第二次讨论会,就在当天晚上召开,参会的自然只有三人。

    首先由秦鹿发言,他首先对自己误判年代进行了自我批评。他表示,既然这个时代并没有当初预想得那么单纯,那么就必须调整发展计划,以前温和的商业农业为主的发展战略,要调整为工商农兵齐头发展。而且当下发展速度缓慢也是一大弊端,一旦发生点什么意外冲突,他们辛苦打造的一切成果,将有前功尽弃的隐患。

    对于暴兵这一建议,俞成虎是举双手赞成,并表示自己早有这个想法。但是,发展军事首先就是人源,到哪儿去搞到自己想要的人口资源呢?难道靠那些雇佣来的学徒,这可行吗?我们就算打造再多的兵器,没有兵源就是空谈。

    “这些工人当然不可用。”秦鹿斩钉截铁地下结论道。“首先,他们是短期的学徒,这点我们和他们宗族有协议在先;其次,我们未来的敌人无法预料,很有可能产生冲突的就是那些学徒们的家族,到时候别说指望他们参战,恐怕他们掉头对我们反戈一击都说不准。”

    “最重要的。”秦鹿清了清嗓音继续说道:“他们为何而战?他们只是来这里学手艺的,这里没有一草一木是他们的,我们和他们之间只是利益交换而已。否则,除了遇到一些山匪强盗,他们没有理由为我们卖命,这里没有值得他们付出生命保护的东西。”

    是呀,要想别人为你而战,你必须要有别人愿意一战的理由。宗族之间的战争,是人家为了保护家人,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这层关系非常牢固,牢固到可以全族以命相搏的层度,这是天然的纽带,谁也打不破。

    所谓“百年的王朝,千年的氏族”,说的就是这层关系的牢固程度,一个王朝绝大多数就是三五百年的寿命,而一个经营得当的氏族,可以屹立千年不倒,无论王权如何迭代,它们始终是站在社会的顶层。

    但是,氏族的发展也是人家世世代代用血缘关系维护起来的,需要的时间也许几十年,也许几百年,也许上千年,这是初来乍到的三个穿越者天然的短板,没有办法的事。

    抓奴隶?武力吞并小村落?这些路数早就在之前被否决掉了,就靠三人之力想要武力控制几十人都不靠谱,更别说建立武装力量,到时候随便一个叛乱就能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赵惜敏,这时候发话了,秦俞二人连忙表示洗耳恭听。

    赵惜敏正色说道:“秦鹿说得不错,你想让别人为你而战,就要有他们非战不可的理由。既然他们没有这个理由,那我们就给他们这个理由。”

    秦俞二人听了,觉得这大小姐可能有戏,便继续听赵惜敏说道:“我们有什么?我们有技术,我们会盖更好的房子,我们有更多的铁器和工具,我们有更先进的耕作技术,未来我们还会造水车,造牛车,我们能让他们衣食无忧,过上比这个时代好很多的生活。”

    “然后呢?”秦鹿问道。

    赵惜敏道:“然后?然后谁愿意到我们这里落户,我们给他们建房,建比现在还要好的那种瓦房;我们开垦好土地送给他们,并且无常提供种子给他们;我们提供铁制工具给他们,让他们以更便捷的方式生产;我们给他们安定生活的一切条件,只要他们依照我们的规矩来。”

    赵惜敏顿了顿,满脸正色地说道:“欲终取之,必先予之。我们给他们那么多财富,这些难道不是他们保护家园,必须为家园而战的理由吗?这里虽然不是他们的宗族,但是这里是他们的家园,是他们子子孙孙休养生息的地方,难道不值得他们去守卫吗?”

    “那我们要到哪里找人呢?”俞成虎问道。

    “去北边!”秦鹿这时候也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思维好像也敏捷了不少,他抢声说道。

    “这些工人学徒什么的,我们暂时就别指望了,给他们一点好处就想要他们背叛自己的宗族,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要走的就让他们走。”秦鹿知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宗族是他们生存唯一的靠山,否则就只有进山当野人。

    “俞兄你不是说在北边城池下看见北方逃难的乞丐吗?这种流浪的乞丐,还有在山中生活的野人,还有就是像那两母女一样的,各种原因逃离宗族的散人,对了,她们叫什么名字来着?一下子忘记了!”秦鹿尴尬地看向赵惜敏问道。

    “小铃铛,铃铛娘,这名字还和你有关系呢,这么快就忘记了?”赵惜敏鄙视地对秦鹿说道。

    “对对对,小铃铛,小铃铛。”秦鹿尬笑着附和,因为这小女孩眼睛特别大,秦鹿老说她的眼睛像一对铃铛。赵惜敏觉得这名字怪好听的,就干脆叫那小女孩“小铃铛”,那女孩的母亲自然而然就是“铃铛娘”咯。

    大方针既然制定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具体的实施方案了。

    首先,物资要准备充沛,所有物资都要尽量多的储备,什么麻布、木材、煤炭木炭、石灰、陶器、竹器、木器........多多益善。而且砖瓦窑经过实验,确定了材料配方,也可以开始建设了。

    其次,派一部分人去北方一带去联系流浪散人,包括乞丐、野人什么的,把消息散播出去。

    再次,提前修建简易过渡房,提前开荒,提前修路。来的人也不能闲着,一来就得让他参与劳动,现在给他们到来尽量提供方便。

    最后三人给这个营地取了个正式的名字,就是秦鹿提名的“家园”。在后世这个抽象的词语,现在也变得不再抽象,就是实实在在的地名。而“建设家园”的含义,也不再显得虚无缥缈,而是他们实实在在正在干的,就是在建设家园这个地方。

    这时候赵惜敏又告诉秦鹿和俞成虎一个消息:有两个女人怀孕了,一个是她的贴身秘书冬梅,一个是后来的女工。营地里各个宗族的人员都有,这给他们本族不能通婚的传统带来便宜,一来二去就有几个对上眼的。

    对于这个消息大家都不奇怪,生育行为是人的本能,何况在这个没有多少礼法约束的时代。本来添丁是喜事,可这不是家园的喜事,是人家宗族的喜事,这小孩子生下来就是归人家宗族的,至于归女方还是男方,这不是他们操心的事。

    几十个人里面出两个孕妇,这不是什么大事,给予一定的照顾就行了,只要他们的行为不给家园带来宗族间的麻烦,别人的私事就不要去管太多了。何况一来这里就怀孕,说明这地方风水好呀,是个繁衍生息的好地方。

    农田里的活不多,除了春小麦和一些冬天的蔬菜,就剩下开荒了。在畜力和铁犁的加持之下,进展速度是很快的。

    营地,现在叫家园,又恢复了以前那种喧嚣忙碌的场景。各种窑口一天到晚冒着浓烟,铁锤和风箱的声音整天响个不停,山里面时不时就运回来一批木材,河边上三两天就有木筏送来原矿。

    此外,主动来家园交易的客户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两批客人还会碰到一起,他们大多是来交易铁器和农器的。为了留够自用的工具,赵惜敏严格限制了交易量,交易的物品也限制在必要的生活用品,如盐粮、牲畜、麻料一类的,一时间铁器的价格居然出现大幅度上涨的趋势。

    可预见的,当这一批学徒回到本族,铁器冶炼锻造技术会被迅速传播,迎来的将会是矿源的争夺,正所谓百万家产不如家里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