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朝三百年传奇 » 33.杜太

33.杜太

    赵匡胤仍然经常微服走访,随从也不多,有一日,他进入赵普的府中,赵普慌忙跪拜迎接。此时的赵普已担任枢密使之职,管理军国大事,位高权重。

    两人寒暄一番,赵普说:“陛下,你得天下是人心所向,但世事莫测,您还是要多加小心,江山可得也可失,安全为上。”

    “爱卿,不要紧的,禁军中的指挥官都是我可以信赖的,把兵权交给他们是放心的,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陛下,指挥使都是您的亲信,但谁又能保证他们的部下蛊惑作乱呢,这个隐患不可忽视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军队的权力收归中央朝廷,不能听任带兵的将军们。”

    赵匡胤没有明确作答,赵普也不好再追问,双方又说了一会儿的话,赵匡胤回宫去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并没有采取什么特殊的措施,赵普暗自着集。

    ……

    赵匡胤称帝一年多了(961年六月),他的母亲杜太后年龄也不小了,身体开始生大病,并日渐病重。赵匡胤是孝子,早晚到太后的宫中侍奉,王皇后也很贤惠,时时陪伴左右。

    但杜太后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她估计治不好了。

    一天,她召集赵氏子孙、枢密使赵普一起来到病榻前,她先对匡胤道:“你身登大宝,已一年有余,可知为何得到国家?”

    赵匡胤答道:“是祖先及太后的鸿福,所以得此幸遇。”

    “你错了!周世宗让幼儿主持天下,一个幼儿能懂什么,群臣不再听从幼主,所以你得到帝位。你是幸运的,你的父亲”太后道。

    “太后说的极是,请太后赐教。”

    “你百年之后,要选择有资历的人接位。如果儿子年少,资历难以服众,帝位应当先传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弟弟赵光美,然后再由赵光美传位于你的儿子赵德昭。国家有年长的人为君,乃是社稷幸福,年幼的人为君则容易被篡位,你须记着!”

    太后接着又对赵普道:“你随主多年,忠诚可靠,似家人一样,我的遗言烦你记着,不得有违!”

    赵普诺诺连声,在榻前写下太后遗嘱,请太后和皇上过目后,收藏在朝堂大殿的金匮中,除非紧急情况,任何人不能随意打开。

    杜太后生了五个儿子,最年长的与最年幼的儿子都早亡,剩下赵匡胤、赵匡义、赵匡美三兄弟。

    赵匡胤继位后,为了避讳的缘故,所有兄弟原名由匡改为光,所以称为赵光义、赵光美。

    赵德昭是赵匡胤的儿子,是原配贺夫人所生。

    做完了这些,百年之后传位的事情算是解决了。

    ……

    赵匡胤虽然相继平定了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的叛乱,国内的刺头都除掉了,但纵观四周,强敌尚在,对大宋的政权虎视眈眈。

    赵匡胤不仅关注大宋之外,还时刻关心自身的皇位,赵普的话他也在思考着,虽然他没采取什么实际行动。

    赵普写了一份奏折,对外面的强敌进行分析:“我大宋朝西北面有太原的北汉刘氏政权,再往北是契丹耶律家族建立的辽国政权,南面的割据势力有金陵的南唐李氏、钱塘(杭州)的吴越钱氏、成都的后蜀国孟氏,另外还有荆南高氏、湖南周氏、漳州泉州的留氏、岭南的南汉刘氏。这些都是实现霸业、统一全国的拦路虎,需要一个一个除掉。”

    赵匡胤对赵普反映的问题也有同感,他召来赵普,对他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别人的地盘。”

    赵普说:“古人云,卧榻之外,岂容他人安睡。”

    赵匡胤反问道:“为什么唐末以来,数十年间,中原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想从此熄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

    “陛下的问题,主要在于唐末以来的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只要对藩镇削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天下自然安定。”

    赵匡胤点头赞许。

    ……

    不久,殿前司都点检慕容延钊被派往山南东道节度使,朝廷撤销殿前司都点检这个职位,今后也不再设置。

    这个职位对赵匡胤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他就是在都点检这个位置上被推举为皇帝,这是掌管殿前司、护卫皇宫安全的最高指挥。

    慕容延钊虽然与赵匡胤很相熟,赵匡胤也信任他,但该来的还是要来的。慕容延钊不敢多说什么,赶快收拾一番,带着亲兵前往襄阳府赴任。

    山南东道毕竟是要保护宋朝西南国境安全的,有荆南高氏、湖南周氏长期盘踞在此,这里可不是闲差事。

    与此同时,韩令坤也收到诏令,解除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职务,由石守信接任此职(副职转正职)。

    韩令坤的新职务是成德军节度使,治所在河北正定县一带,这里直接与契丹的国境接壤。

    韩令坤、慕容延钊都是赵匡胤年轻时的伙伴,分别担任过侍卫亲军司、殿前司的最高指挥,至此都已不在京城禁军任职,改任地方节度使,一南一北守护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