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朝三百年传奇 » 52. 贬赵普

52. 贬赵普

    赵匡胤对外武力用兵,对内也严加管束大臣,不徇私情,此前的杯酒释兵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971年年初,有一个叫赵玭(pin)的人,担任右监门卫将军。他本是后蜀国的将军,当周世宗柴荣派军队征讨陇西四州时,担任秦州观察判官的赵玭献城投降后周,因而得以在周朝做官。

    到宋朝时,他担任右监门卫将军,此人急躁刚直,常常违背皇上的旨意,赵匡胤颇为宽容他。赵玭最终因违反法纪,被宰相赵普奏请罢免了将军之职,他因此怀恨在心。

    赵玭曾经查访得知宰相赵普私自贩卖秦州、陇州木材牟利的事。有一天,赵玭在赵普上朝时栏住他,在马前斥责赵普的短处。赵匡胤听说后,召来赵玭、赵普当面质问是否有这事。

    赵玭说:“秦州、陇州的木材又大又好,但朝廷禁止私人贩卖,赵普却派人贩卖木材,违反了法律,请朝廷严惩不贷。”

    赵匡胤一听大怒,质问赵普。赵普说:“臣确因建造府邸派人购买了木材,从水路运到了京师,是手下的官吏私自贩卖木材谋利,臣事先并不知情。”

    赵匡胤据此认为赵普确实有错,要把赵普驱逐出朝堂,并要召集百官通报此事。原宰相、太子太师王溥听说此事,赶紧上奏说:“这是赵玭诬蔑当朝大臣,赵普只是对下属监管不力而已,还不至于被罢官。”

    赵匡胤本来就很依赖赵普,于是顺坡下驴,答应了王溥,不再罢免赵普。皇上又反过来责罚赵玭,命令武士鞭打他,由御史大夫在宫殿审讯。

    还是赵普不想与赵玭结怨太深,主动在皇上面前为他开脱,赵玭才得以免遭更大的惩罚,但被贬为汝州牙校。

    ……

    赵匡胤喜欢突然造访大臣的家中,赵普家去的最多,还真被赵匡胤发现了一件尴尬事。

    有一天,赵匡胤来到赵普家时,恰逢浙江的吴越王钱俶派使者给赵普送书信,还带来了十瓶海产品,赵普还没来得及收起来。赵匡胤车驾来到,赵普赶紧出来迎接,赵匡胤看见那十瓶海产品就很好奇,问是何物。

    赵普见躲不过了,就如实报告,赵匡胤说:“海物一定很好,何不打开看看?”

    赵匡胤随机让人打开瓶子,里面竟然装的是满满的金子,都是瓜子形状的。赵普吓坏了,赶紧磕头说:“臣还没有打开过书信,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今天这事,我应当奏报陛下,然后退还回去。”

    赵匡胤笑说:“吴越的钱俶派遣儿子钱惟濬来朝贡,顺便也拜访你,爱卿受之无妨,他们肯定认为我国之事皆由你等书生决定呢。”

    赵普吓得赶紧谢罪:“我等书生都听从陛下的旨意,不敢有丝毫专权。”

    赵匡胤一笑而过,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

    赵普此人对朝廷是很忠心的,他的故事很多。

    赵普做了十年的宰相,性格刚直,曾经推荐某人为某官,赵匡胤不答应。

    第二天,赵普再奏,皇帝又不答应。

    第三天,赵普还奏,皇帝被激怒了,把赵普的奏章撕破并仍在地上,但赵普神色自若,把奏章拾起来补充完整后,继续上奏。赵匡胤没办法了,只好答应。后来,赵普推荐的那个人果然以称职出名。

    按照惯例,立功的人应当改任官职,一般是调到更好的地方为官。但有一次,赵匡胤因为不喜欢那个人而没有迁官。

    赵普据理力争。赵匡胤说:“朕不答应迁官,能怎么样呢?”

    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的。刑与赏是天下之事,而不是陛下您个人的刑赏,岂能以个人的喜怒而受影响?”

    赵匡胤不听,起身走了,赵普跟随他。赵匡胤进入皇宫,赵普就站在宫门外不走,太监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没办法只好同意。

    ……

    还有一次,赵普拍的很对。皇帝赵匡胤要举行盛宴,突然下一场大雨,很久未停。赵匡胤觉得很扫兴,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很害怕。

    赵普却乘机对皇帝说:“如今好久没下大雨了,皇宫外面的百姓正渴盼雨水浇灌庄稼,这场大雨对皇宫盛宴能有什么妨碍呢?只不过沾湿幕帐和乐工的衣服罢了。百姓们盼到了雨水,肯定都喜笑颜开,我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吧。”赵匡胤听了转忧为喜,非常高兴,直到宴会结束。

    ……

    赵普因受到赵匡胤的器重,做了宰相后确实有些专横,也会排挤别人,更喜欢提携自己信赖的人,皇帝也担心他结成党羽。

    由于枢密使李崇矩与宰相赵普关系很好,李崇矩的女儿嫁给赵普的儿子赵承宗,赵匡胤知道后很不高兴。

    又过了几个月。依照以往的旧制,宰相、枢密使每次在长春殿等候召见,一起在庐中等候,赵匡胤担心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走的太近,要求他们以后分开等候召见,不要聚在一起。

    赵普虽然工作认真负责,但也有缺点,有时会贪些小财,他曾经用空闲地私自换取皇家菜地扩建自己的住宅,又经营客店谋利。而翰林学士卢多逊对此有意见,趁着赵匡胤召见时多次揭发赵普的短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赵匡胤本来就认为大臣权力太大有风险,慢慢地也对赵普的恩宠疏淡了。

    终于,皇帝下诏:“参知政事薛居正、吕馀庆与赵普交替掌管印章、领班、奏事。”这实际上是分夺赵普的权力,而此前他们实际上只是宰相赵普的助手。

    宰相赵普真的很冤枉吗?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更何况是人。

    也许他本人做事并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豁达。赵普在议事厅内摆放一个大瓦壶,对于朝廷内外送来的奏章,赵普如果不愿意办理的,就在瓦壶中点火烧毁,根本就没送到皇帝的案头。赵普的这种做法也遭到了别人的诽谤和责怪,尽管他作为宰相也有这个权力。

    ……

    973年八月,这种怀疑和厌倦终于达到了顶点。

    赵匡胤决定罢免赵普的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职务,调任赵普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享受宰相待遇)。(河阳三城是筑于黄河孟津县两岸以及河中洲上的三座城,分别为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

    这一次,赵普真的被贬出京城,这是他第一次被罢免宰相职位。

    赵普就是赵普,他调出京师镇守地方后,还上书皇帝赵匡胤为自己此前的一件事情申辩:

    “朝廷外面的人说我妄议皇叔赵光义,皇叔是忠孝两全的人,我怎么能够离间他和圣上的关系呢?况且当时正值皇太后重病之际,我实在是想知道皇太后将让谁今后继承天子。了解我的人是圣上,请圣上明鉴。”

    赵匡胤新手封存了赵普的这封书信,把它保存在朝堂正殿房梁上的盒子里。

    ……

    赵普被贬官的余波未平,一个月后,吏部侍郎兼参知政事吕余庆也因病请求辞去宰相的职务,赵匡胤答应了他的请辞,让其担任尚书左丞。

    吕余庆也是赵匡胤的心腹幕僚,另外两个幕僚赵普、李处耘都在他之前被起用要职,但吕余庆坦然面对,不把此事放在心里。

    李处耘遭贬官时,吕余庆正在江陵担任知州,当他回到朝廷时,赵匡胤问他对处置李处耘有什么看法。

    吕余庆回答:“李处耘功高自傲,行为不恭,陛下处理的适当。”估计他也没敢说真话。

    但等到赵普被贬官时,左右大臣都争相贬低赵普,唯独吕余庆为赵普辨解:“赵普为人正直,为我宋朝尽心尽力,尽管也有自身的缺点,但不失为一个好宰相。”吕余庆的辩解,使赵匡胤对处置赵普的心情稍微缓解。

    吕余庆是一位谨小慎微的忠厚之人,他的父亲吕琦也是前朝的兵部侍郎,他的弟弟吕端也在20年后出任宋朝宰相之职。

    但可惜的是,吕余庆卸任宰相3年后去世,终年50岁。

    赵普、吕余庆不再担任宰相之后,赵匡胤任命皇子赵德昭、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为宰相级别。

    晋王赵光义位列各宰相之上。